施政報告 力推本港數碼轉型 人工智能於不同營運流程勢成主流

編輯精選

施政報告 力推本港數碼轉型 人工智能於不同營運流程勢成主流

隨著雲端、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成熟,無論是大型企業或中小企,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不僅是已從一個創新商業模式,發展成為企業營運的大趨勢。近年本港企業積極推動創科發展,不少企業進行數碼轉型,以迎合新世代發展。而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剛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在創科方面,提到多項關於支持中小企及數碼轉型等重點措施,反映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相關議題;而香港生產力局上月公布「香港企業數碼化指數調查」,顯示香港整體企業的數碼化程度屬「基本」水平,反映港企意識到數碼化的重要性,並於個別營運流程開始使用數碼科技,惟企業數碼化仍處於起步階段。另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漸普及,三成受訪企業現時於不同營運範疇使用人工智能,該數字於未來一年更會上升大約20個百分點至接近五成,反映應用人工智能於不同營運流程勢將成為主流。 撰文:劉智恒 據Google與市場研究機構Ipsos於早前發表的《Smarter Digital City 3.0》報告指,香港有近九成的企業預期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對數碼轉型的投資。同時,有約六成半的企業正在積極地尋找最新的科技解決方案,可見企業對數碼轉型的需求殷切;談及數碼轉型市場潛力價值,以內地為例,中國的數碼經濟規模已從2016年的22.6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21年的45.5 萬億元人民幣,增加1倍以上,並佔2021年GDP的39.8%。不論是小型創業公司還是大型企業,數位轉型都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資料和技術成為了這個數碼時代的核心。 在剛公布《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招數,政府帶頭推動數碼轉型,計劃在今年底前推「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在企業層面大力推動。其中落實的措施包括:當局協助中小企拓展電子商貿(電商)業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會成立跨部門「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推行政策協助香港中小企拓展內地電商業務,包括在電商平台舉辦「香港購物節」,提升香港品牌的知名度和拓展內銷市場;在「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下推出「電商易」,讓企業可於基金700萬元的累計資助上限中,運用100萬元推行電商項目,以及加快推進「跨境一鎖計劃」和「貿易單一窗口」等,提升清關和電商發貨效率; 另一方面,報告提及加強出口信用保險,特區政府將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的法定最高負責額從550億元提升至800億元,增加其承保能力。信保局亦會為保戶加強就東盟十國買家的免費信用調查服務,增加出口商承接海外訂單的信心;照顧中小企融資方面,「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還息不還本」安排申請期已於今年9月完結,部分中小企主動選擇恢復正常還款,其他貸款的「還息不還本」安排將陸續在明年底前完結。考慮不同企業的現金流情況,政府將提供更多彈性還款選項,企業可選擇在指明期內,每月只償還原定應償還本金的一成、兩成或五成,給予企業更多時間逐步過渡至正常還款;利用數據為中小企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商業數據通」,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與銀行提供涵蓋不同商業數據的互換平台作信貸審批。「商業數據通」於今年底連接政府構建的「授權數據交換閘」,協助金融機構獲得更多有用的數據資料,加快信貸審批;及支援中小企數碼轉型,數碼港今年底前推出「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資助零售及餐飲業中小企應用電子支付及其他數碼配套方案等。 零售業行業數碼化指數最低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上月公布「香港企業數碼化指數調查」報告,今以電話方式訪問508間本港企業,結果顯示整體指數為「基本」(35.9分)。近五成受訪企業於未來一年,會在市場營銷、顧客服務、業務開發/拓展等營運流程採用AI工具,惟需要加強員工培訓,負責任地使用AI(Responsible AI)。 調查在8月至9月期間進行,訪問了6個主要行業共508家企業,針對「流程數碼化及自動化」、「數碼營銷及客戶管理」、「投資」、「數據運用」及「文化與人才」5方面作指數計算,以剖析各行業在不同營運範疇的數碼化進程。 調查結果顯示,大企的指數為52.4,屬「成熟」階段,拋離中小企(33.9)18.5點。六大受訪行業2方面,「資訊及通訊業」的行業數碼化指數最高(49.3),是唯一一個接近「成熟」水平的行業。其次為「金融及保險業」(40.0)、「住宿及膳食服務業」(35.0)、「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33.9)及「專業及商用服務業」(33.0),而「零售業」的行業數碼化指數則為最低,僅得31.3。 分項指數方面,所有分項指數都在「基本」階段,當中以「流程數碼化及自動化」指數最高(41.2),超越40點水平,其次是「數碼營銷及客戶管理」(38.9)、「文化與人才」(34.3)及「投資」(33.1),「數據的運用」分項指數則為最低,只有32.0。 至於營銷渠道方面,九成企業已開始進行數碼銷售及客戶管理,當中超過一半(54%)已經建立網站或社交平台進行數碼銷售及客戶管理,但未有推廣策略。另外,使用智能客戶管理系統進行個人化實時銷售的企業少於一成。 於店舖營運方面,超過一半(52%)受訪企業主要依賴人手或只利用簡單的電腦軟件管理店舖;僅一成左右的企業透過數碼化系統(例如機械人、二維碼下單及自助收銀機)提高服務質素,可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對於阻礙企業轉型的因素,調查結果亦發現在現時有投資於業務數碼化的企業中,超過八成於業務數碼化的投資,佔總投資額兩成或以下,反映缺乏資金是企業進行數碼轉型的主要障礙。除資金外,企業傾向維持現狀(46%)及難以將新技術整合到現有業務或原有系統(25%)亦是企業數碼轉型時所面對的挑戰。生產力局指出,部分中小企業可能受礙於資金或對新技術並未有足夠認知,未能預視數碼化轉型所帶來的好處,因此需要不同成功案例的分享,讓業界更清晰了解數碼轉型的好處。 此外,「資金短缺」亦被認為是重要因素。現有投資於業務數碼化的企業中,超過80%的企業僅將不多於總投資額20%的資金投放於數字化領域;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企業中,三分之二使用的是功能較受限的免費工具。針對現存難題,企業最期望能獲得資金援助與現成、簡單的數碼轉型方案。對此,生產力局指出除了政府的財政預算案等資金資助以外,該局的「數碼不求人」平台亦提供超過250種數碼方案、成功案例等,相信能幫助本地企業實現數碼轉型;同時亦有生產力學院提供課程等服務,幫助員工了解最新科技發展動向。 生產力局總經理(數碼轉型)陳仲文指出:「調查結果亦反映,不同規模的企業於數碼轉型時面對不同方面的困難,如缺乏資金及技術整合困難等,以致未能達致數碼普及化。高達65%及41%的企業分別表示期望獲得資金援助與現成、簡單的數碼轉型方案的支援,以協助企業進一步於各營運流程推行數碼化。此外,36%的企業認為技術顧問及支援亦是推動企業數碼化所需的支援。 陳仲文表示,生產力局一直致力透過『數碼不求人』平台幫助本地企業,並成功搜羅超過250種數碼方案、200個行業成功案例以及超過100個技術夥伴,助力中小企進行無縫數碼轉型,提升營運效率及開拓新商機。同時,生產力局的『中小企一站通』亦支援香港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持續發展及提升競爭力,相信能有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數碼轉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獲廣泛使用 專題調查中探討企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現在況及未來趨勢。調查顯示43%的企業有使用過人工智能工具,包括聊天機械人(20%)、文字辨識工具OCR(19%)、文字生成器(14%)、圖片生成器(12%)及語音轉文字工具(12%)等,預計未來一年上述工具將持續成為趨勢。其中,各項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工具,如文字生成器、圖片生成器、文件/簡報生成器、影片生成器及語音生成器的增長率超過40%,可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將獲廣泛使用。然而,現時只有三成企業將人工智能工具應用於營運流程上,如市場營銷及顧客服務;不過,於未來一年,該類企業會增至接近五成,而於市場營銷、顧客服務及業務開發/拓展應用人工智能工具勢將成為主流。 調查亦探討企業應用人工智能工具時有否制定涵蓋個人私隱及知識產權等不同範疇的相關指引。陳仲文續指:「超過六成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企業已制定相關指引,反映企業意識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潛在問題及責任,並重視管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反觀而言,缺乏制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指引的知識,有可能是阻礙企業應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原因之一。而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亦需建立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指引,以確保員工正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Microsoft香港商務事業部總監李健鵬表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自動化日常工作、簡化業務工作流程,並提供有價值的見解,以幫助企業減輕之前耗時的營運負擔。在最近一項Microsoft調查中,較早採用科技的企業對未來業務成功充滿信心的可能性也高出四倍。他說:「該公司的企業級解決方案能夠迅速解決關於IT人才短缺和知識差距的疑慮。隨著經濟逐漸復蘇,採用人工智能的企業有望保持競爭力和韌性,取得市場先機。」 至於調查中零售業行業數碼化指數最低,他認為,要加強數碼化在零售業的推廣,首先是讓業內人士明白,在現時人工智能AI發展的大勢下,企業投資數碼化將比以往更容易產生價值,無論是企業韌性、生產力或客戶方面,人工智能AI的協助都會體現出明顯的助力。 AWS:港企意識到數碼轉型的重要性 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Robert)表示,疫情加速了香港各行各業的數碼轉型,當時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企業紛紛以數碼科技革新其傳統的經營方式,例如零售商、物流公司、醫療保健行業等。疫情過後,全球企業的營運和銷售模式均產生改變,由於本港企業意識到數碼轉型的重要性,AWS看到愈來愈多客戶願意投放更多資源加快遷移至雲端的步伐,期望進一步增強競爭力,並探索新的商機。此外,香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去年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並推出多項支援企業數碼轉型的措施,AWS相信本港數碼轉型加速的步伐將會愈來愈快。事實上,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研究中心發表的《2022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香港在亞洲排名第三,全球排名第九,反映香港在應用最新數碼科技上的優勢。 王定愷認為,香港在推動數碼轉型方面目前主要面對兩大挑戰,分別是人才和文化轉型。「針對這些挑戰,我們致力為香港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法和構思,推動本地創新科技的可持續的長遠發展。」 在人才方面,根據AWS年初公布的「AWS香港數碼技能研究:科技人才帶來的經濟效益」研究報告,72%的受訪香港僱主表示,要找到他們需要的數碼人才仍面臨極大的挑戰。 他說,為應對科技人才短缺,AWS致力協助企業培養員工的數碼技能,讓他們可以持續在職發展,例如由AWS培訓和認證專家打造的500個數碼課程、線上培訓計劃,包括有關雲端技術、機器學習和物聯網等免費技能培訓,都幫助各類崗位的技能提升。該公司早前發佈的雲拓計劃Skills Guild亦將幫助企業培育雲端技術人員,讓個人和企業都能了解如何運用雲端科技長期發展,擴大本地創科人才庫。 在文化轉型方面,他說:「事實上人才和企業文化是分不開的,我們在幫助很多客戶 轉型和創新的過程中發現,如果一家企業想成功突破舊思維,那針對文化方面,領導層就需要在企業內部培養勇於創新的文化和工作思維方式,從而加速創新。亞馬遜的成功離不開一套方法論,我們一直非常積極地把這些經驗分享給企業。Digital Innovation Program就是我們目前提供給很多企業的項目,向大家輸出亞馬遜創新文化和方法。比如我們會給客戶介紹Amazon working backwards的工作方法,從幫助客戶做用戶分析,方案篩選到原型驗證,將他們一個最初的設想變從可執行的方案。目前在香港,我們針對本港企業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創新工作坊,幫助他們建立最適合自己企業的創新方法論。」 推動數碼轉型中小企是關鍵 至於中小企方面,王定愷指出,中小企佔本地企業總數超過 98%,乃本港經濟的中流砥柱,推動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之一。AWS一直以來都致力協助本港中小企推動數碼轉型,在疫情期間推出專為香港中小企業而設的「雲端社群支援計劃」,不少中小型規模的本地零售,餐飲初創亦受惠於計劃。計劃向本地中小企提供總值高達港幣1,200萬的AWS雲端資源,同時與多家AWS合作夥伴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加快他們應用雲端科技,實現數碼轉型,協助他們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 另外,他提及中小企的員工也可透過AWS提供免費的雲端培訓課程學習雲端科技,提升數碼技能以及長遠競爭力 ============= 延伸閱讀:機場三跑啟動 奠定國際航空樞紐    [...]

本港時事

生產力局:港企業數碼化仍處起步階段 人工智能於不同營運流程勢成主流

近年本港積極推動創科發展,不少企業進行數碼轉型,以迎合新世代發展。生產力局今天(4日)公布「香港企業數碼化指數調查」結果,調查顯示香港整體企業的數碼化程度屬「基本」水平,反映港企意識到數碼化的重要性,並於個別營運流程開始使用數碼科技,惟數碼化仍處於起步階段。在眾多行業中,「資訊及通訊業」的指數水平最高,而「零售業」的指數水平則最低。另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漸普及,三成受訪企業現時於不同營運範疇使用人工智能,該數字於未來一年更會上升大約20個百分點至接近五成,反映應用人工智能於不同營運流程勢將成為主流。 生產力局總經理(數碼轉型)陳仲文(左)和Microsoft香港商務事業部總監李健鵬(右)在「香港企業數碼化指數調查」簡布會上公布,香港整體企業數碼化指數為35.9,屬「基本」水平。 「香港企業數碼化指數調查」在8月至9月期間進行,訪問了6個主要行業共508家企業,針對「流程數碼化及自動化」、「數碼營銷及客戶管理」、「投資」、「數據運用」及「文化與人才」5方面作指數計算,以剖析各行業在不同營運範疇的數碼化進程。 零售業行業數碼化指數最低 調查結果顯示,大企的指數為52.4,屬「成熟」階段,拋離中小企(33.9)18.5點。六大受訪行業2方面,「資訊及通訊業」的行業數碼化指數最高(49.3),是唯一一個接近「成熟」水平的行業。其次為「金融及保險業」(40.0)、「住宿及膳食服務業」(35.0)、「進出口貿易及批發業」(33.9)及「專業及商用服務業」(33.0),而「零售業」的行業數碼化指數則為最低,僅得31.3。 分項指數方面,所有分項指數都在「基本」階段,當中以「流程數碼化及自動化」指數最高(41.2),超越40點水平,其次是「數碼營銷及客戶管理」(38.9)、「文化與人才」(34.3)及「投資」(33.1),「數據的運用」分項指數則為最低,只有32.0。 至於營銷渠道方面,九成企業已開始進行數碼銷售及客戶管理,當中超過一半(54%)已經建立網站或社交平台進行數碼銷售及客戶管理,但未有推廣策略。另外,使用智能客戶管理系統進行個人化實時銷售的企業少於一成。 於店舖營運方面,超過一半(52%)受訪企業主要依賴人手或只利用簡單的電腦軟件管理店舖;僅一成左右的企業透過數碼化系統(例如機械人、二維碼下單及自助收銀機)提高服務質素,可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調查結果亦發現在現時有投資於業務數碼化的企業中,超過八成於業務數碼化的投資,佔總投資額兩成或以下,反映缺乏資金是企業進行數碼轉型的主要障礙。除資金外,企業傾向維持現狀(46%)及難以將新技術整合到現有業務或原有系統(25%)亦是企業數碼轉型時所面對的挑戰。 生產力局總經理(數碼轉型)陳仲文指出:「調查結果亦反映,不同規模的企業於數碼轉型時面對不同方面的困難,如缺乏資金及技術整合困難等,以致未能達致數碼普及化。高達65%及41%的企業分別表示期望獲得資金援助與現成、簡單的數碼轉型方案的支援,以協助企業進一步於各營運流程推行數碼化。此外,36%的企業認為技術顧問及支援亦是推動企業數碼化所需的支援。生產力局一直致力透過『數碼不求人』平台幫助本地企業,並成功搜羅超過250種數碼方案、200個行業成功案例以及超過100個技術夥伴,助力中小企進行無縫數碼轉型,提升營運效率及開拓新商機。同時,生產力局的『中小企一站通』亦支援香港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持續發展及提升競爭力,相信能有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數碼轉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將獲廣泛使用 專題調查探討企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現況及未來趨勢。調查顯示43%的企業有使用過人工智能工具,包括聊天機械人(20%)、文字辨識工具OCR(19%)、文字生成器(14%)、圖片生成器(12%)及語音轉文字工具(12%)等,預計未來一年上述工具將持續成為趨勢。其中,各項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工具,如文字生成器、圖片生成器、文件/簡報生成器、影片生成器及語音生成器的增長率超過40%,可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將獲廣泛使用。然而,現時只有三成企業將人工智能工具應用於營運流程上,如市場營銷及顧客服務;不過,於未來一年,該類企業會增至接近五成,而於市場營銷、顧客服務及業務開發/拓展應用人工智能工具勢將成為主流。 調查亦探討企業應用人工智能工具時有否制定涵蓋個人私隱及知識產權等不同範疇的相關指引。陳仲文續指:「超過六成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企業已制定相關指引,反映企業意識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潛在問題及責任,並重視管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反觀而言,缺乏制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指引的知識,有可能是阻礙企業應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原因之一。而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亦需建立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指引,以確保員工正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

商事動態

生產力學院獲多項培訓相關大獎 為本港裝備創科人才

人才是成就創科產業的關鍵因素之一。為配合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創科發展,生產力學院(學院)致力為業界提供各樣創新的高科技高增值培訓服務,課程涵蓋ChatGPT、網絡安全、大數據分析及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等熱門議題,助企業員工緊貼創科趨勢。學院更連續兩年榮獲多項與人才培訓相關的大獎,包括「最佳企業培訓服務機構」大獎、「傑出企業培訓機構」以及「傑出創科教育培訓服務」等,足證學院的培訓成效備受肯定,為壯大香港未來創科人才庫出一分力。 生產力學院在培育本地人才上一直不遺餘力,多年來服務多個政府部門、公私營機構及企業,並於2022/23年度舉辦1,000個線上線下培訓活動,協助38,000位學員迅速掌握嶄新科技及增進管理知識。 為進一步提升培訓成效及互動性,生產力學院更將培訓「遊戲化」,並於日前(20日)舉辦「Play 4 Performance」企業培訓體驗日。活動增設地板冰壺、集體藝術創作及協作大橋挑戰等特色培訓方案,期望透過遊戲化,優化學習體驗,加強參與度,全方位提升員工的數碼知識、團隊精神及協作等軟技能。 此外,有見不少企業因培訓課程開支而卻步,學院每年提供150多個「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RTTP)認可培訓課程,是本港RTTP 核心課程提供者。合資格學員最高可獲得高達三分之二學費資助,大大減輕培訓開支。 除實體課程外,生產力學院亦提供 vLearn 網上學習平台,為個人及企業度身訂造網上自學課程,透過互動短片,讓員工隨時隨地學習。企業亦可透過平台了解員工的學習進度及成效,建立更針對性及實用的培訓方案。 參與培訓的客戶均表示生產力學院的課程實用且多元化,讓員工認識及掌握數碼時代的所需技能,提升企業和員工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據統計,客戶對生產力學院的課程質素及成效滿意度高達九成,口碑載道。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新世代企業及技能發展部總經理馮嘉寶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除了吸納海外人才,培育本地創科人才更為重要。有見及此,生產力學院一直積極推動創科教育及人才培育。好高興生產力學院獲得多項與人才培訓相關的大獎,衷心感謝業界對我們培訓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學院會繼續與企業並肩同行,發揮多年的培訓經驗及完善的場地優勢,因應市場趨勢及職場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未來技能』培訓服務,助力香港培養未來創科人才。」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

庾婉華:短期波動風險未除,遊艇主義借快意智能變身

博客

庾婉華:短期波動風險未除,遊艇主義借快意智能變身

今日港股期指結算,近期無論成交或走勢均偏弱, 從2023年到目前為止,恒指的年內最高和最低位分別是22,700點和18,829點,也就是說年內的波幅到目前為止僅有3,871點,遠低過去20年的年均波幅7,464.7點。 消息面上,雖然美國債務上限有望達成協議,但市場或早有一定預期,加上美元匯價偏強,料消息未能帶動港股有明顯反彈。他認為須待期指結算後資金重新部署倉位,大市才有望見方向 以目前行情走勢來看,估計恒指是有機會向下爆邊概率較大,也就是說,有跌穿 18,500點再創年內新低的可能,宜注意市場短期波動風險未可解除,建議對於短期後市的表現宜繼續保持警惕性。 個股焦點 在香港,傳統工業要轉型障礙多多,無論土地資源、勞動力及研發成本以至於選擇適合的生產供應鏈等等不一而足。因此,協助工業轉型由政府推動乃必不可少,因為政府可以集中資源辦大事,例如透過創新科技基金(ITF)、創業支持計劃、投資引導基金等管道為創科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又例如透過生產力促進局(HKPC)積極協助產業轉型,例如資訊科技、高端製造業等。 例如,HKPC的創新創業支持計畫就曾為物流科技公司GoGoVan提供初始資金,令GoGoVan後來成為創科「獨角獸」,並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即目前的快狗打車(02246.HK)。 HKPC再發功,助快意智能建納米生產線 最近,筆者做資料搜集時,發現HKPC又有新動作。HKPC日前發出新聞稿,表示剛遷入科學園辦公的創業板公司快意智能(08040.HK),透過旗下子公司遊艇主義同HKPC簽訂協議,就進行快意智能建設新型納米塗層生產線的可行性展開研究,預計兩年內完成研究以及生產線安裝,屆時快意智能將可生產其擁有專利使用權的納米新材料——Nano-AM以作為船底塗層以及對外銷售。 另一方面,根據快意智能公告透露,整個項目涉資約1,000萬港元。筆者翻查快意智能近期資料,發現這間創業板公司於去年中才正式改名快意智能。其後不久,公司就進行一次小規模新股配售,以每股0.54港元配售2,000萬股。集資額剛好約1,000萬港元。而就在配售前後不久時間,公司宣佈在早前成立的子公司「遊艇主義(遠東)」獲得特藝工商有限公司(「特藝」)授權使用若干與納米技術Nano-AM有關的知識產權,並按銷售金額支付許可費。 換言之,結合最新消息,快意智能已擁有納米新材料的專利授權、同時將遊艇主義業務收入上市公司,而公司不足一年內已經啟動納米生產線的建設,不難看出遊艇主義有心透過這家創業板公司,將裝修公司變身成為科技公司。 遊艇主義注入快意智能變身科技公司 該公司在其後的公告,亦先後披露「NanoAM」即納米光催化防污材料,該種材料可有效防止塗層表面的微生物滋長,目前乃用作表面消毒材料及船艇的保護性塗料,而公司亦將會研究將相關技術用於房屋表面以至於磚塊、瓷磚等裝修及翻新項目所用的建築材料,以達致持久消毒及保護效果。 說到遊艇主義,其實有留意電視廣告或者不同新聞資訊節目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例如其曾經聘請才子陶傑作為代言人,宣傳其納米防污船底塗層,並主打防污、防微生物滋生、節省耗油等優點。據知相關業務過去數年已經在本港遊艇護理界獲得不少市場份額,創造了遊艇護理行業的新市場生態。 [...]

企業策略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開幕 助業界實踐智能製造

為加速香港新型工業化及數字經濟發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日前(30日)開幕,展出最新的工業元宇宙應用技術方案,包括榮獲多個國際科研獎項認可的技術,助力業界實踐智能製造,成就新型工業化及促進數字經濟。 展館內展出各類工業元宇宙應用方案,其中「運用工業元宇宙技術實踐工業4.0 數碼化精益優化生產」技術應用方案榮獲多項國際科研殊榮包括2022 年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入圍項目,2023 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入圍項目,以及2022 香港智慧生活夥伴大獎「元宇宙類別」——傑出生產線優化方案,技術水平備受各國專業機構肯定。 而「工業元宇宙貓頭鷹生產線」則是把實體生產場景引入工業元宇宙的虛擬環境,把實體及虛擬生產場景實時整合數據互通,實現未來智能化工廠。 陳祖恒表示,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的成立將更進一步推廣和實現工業元宇宙應用,成就新型工業化發展。生產力局希望藉此向業界展示元宇宙生產線方案,優化業務及生產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解決業界目前面對請人難,受時區和地域限制等痛點。生產力局將繼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從技術、人才、資金各方面支援業界,推動同利用先進科技,如將工業元宇宙落地應用,目標為企業,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 開幕禮邀請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中),與生產力局主席、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左),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右)同為活動揭開序幕。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