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唐啟波:初創企業為ESG時代作好準備

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成為國際資本市場大熱的BUZZWORD,投資者追求高回報之餘,亦關注企業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參與度。初創企業將ESG價值應用於戰略和運營上,為股東創造更長遠的收益,對爭取較佳的資金及維持競爭力將日益重要。 許多人視創投機構為金錢至上的投機者,其實不然。全球創投於去年首三季的投資金額創下171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而且對ESG 的興趣明顯增加。[1]我認為創投除了是連接資本市場與創新企業的橋樑外,亦肩負社會責任。投資者和初創企業顯然有明確的金錢關係,唯「人」的價值更加重要 ─ 尤其在初創的早期階段,創投投資在企業家的夢想和價值觀,以及他們影響世界的能力。我們深信,只要給他們提供機會及資本,便可賦能社群和解決社會經濟問題,達致可持續發展。   以戈壁大灣區所投的Prenetics為例,該企業主營線上健康及基因測試服務,以「讓每個人都能夠掌控自己的健康」為使命。於疫情期間,公司推出革命性的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測試,以安全精準、簡單和價錢大眾化的檢測,供香港市民、醫護人員、醫療機構、僱主以及學校使用,大大縮短病毒測試的時間,以及市民因出門而受到感染的風險,為抗疫及公共醫療作出重大的貢獻。   戈壁大灣區洞識Prenetics具備影響全球的能力,從2017年開始,參與多輪融資,協助他們實現願景,並參與制定投後管理及制定退出策略。目前,Prenetics已經發展為全球領先的生物科技企業,並透過SPAC形式申請在美國上市,成為香港首家上市的獨角獸,將檢測服務推向全球。   「做好事」與「賺錢」之間 「做好事」與「賺錢」之間從來不存在矛盾,履行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將利潤長遠最大化的體現。作為全球最大型線上創業大賽JUMPSTARTER多年的評判,我發現具有使命感、擁護ESG理念的企業,較著重長期價值及革新,為資源及服務不足的市場創造最大的社會價值,同時努力解決問題,因此具備高於同業的競爭優勢,不僅成功地改變生態系統,更能抵禦風浪,取得成功。Ocean Tomo的統計結果亦印證了我的觀點。該報告指出,過去45年,無形資產佔標準普爾 500 指數市值的比例,由1975年的17%,大幅上升至2020 年的90%,而採納ESG政策與企業的無形資產升值存在直接關係,反映初創在可持續發展作出的努力,最終會體現在它的商業價值,獲得伯樂賞識。   作為亞洲領先的創投,戈壁大灣區是少數將ESG納入投資準則的先驅者。我們成立了ESG委員會,按照國際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包括UNGC、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國際勞工組織(ILO)、跨國企業(MNE)宣言和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UDHR)草擬ESG框架及篩選初創企業,進行前期的在職審查;投資後,團隊會按每家企業的性質,訂出針對性指標,每季監察及評估,確保投資的初創企業創造價值。在制定退出策略時,我們會確保企業符合監管機構的ESG披露準則,降低上市風險。此策略有助戈壁大灣區成立5年間,成功孵化了虛擬銀行Welab(匯立銀行)、跨境支付平台Airwallex(空中雲滙)、加密金融科技企業Amber ,以及區塊鏈遊戲開發商Animoca Brands等 7間獨角獸,並扶助GOGOX、Prenetics及DayDayCook(日日煮)進行上市程序,走向世界。   行穩方能致遠。截止2021年,履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的管理資產規模升至1213億美元的高位[2],隨著世界各地的私募股權和後期風險投資基金日漸將 ESG 列入投資的考慮因素,符合 ESG 標準對於早期和成長階段的初創企業競爭和獲取資本方面日益重要。這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而是企業家長遠賴以保持財務可持續性和彈性的競爭優勢。戈壁大灣區已經累計投資逾60家初創企業,未來會繼續協助企業家開闢新市場,成為世界級的領導者。       註: [1] https://home.kpmg/tw/zh/home/media/press-releases/2021/11/kpmg-released-2021-q3-global-venture-pulse-report.html [2] https://www.dealstreetasia.com/stories/gp-lp-esg-chibo-tang-268667/     撰文:唐啟波  戈壁大灣區管理合夥人 [...]

企業策略

施永青倡「可持續發展」地積比誘因 解決建屋問題

環保促進會公佈「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調查」報告。調查發現,港企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相比大型企業,中小企較少鼓勵員工為可持續性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另外,環保促進會主席施永青,作為房地產界企業,建議政府引「可持續發展」地積比誘因,在加快香港建屋量之餘,亦能同步解決政府財政壓力,配合舊區重建及推動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於2015年9月公布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近年企業逐漸重視「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PRI)亦表明SDGs為公司ESG報告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框架。負責任投資者越來越多地使用SDGs來評估公司風險,同時也將SDGs納入投資框架。 環保促進會主席施永青表示,作為房地產界企業,該會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如發展商能於發展不同項目時,加入可持續發展的元素,可給予發展商額外10%地積比,在加快香港建屋量之餘,亦能同步解決政府財政壓力。此外,舊樓業主在獲得額外發展地積比例後,將更樂於配合舊區重建及推動可持續發展。 環保促進會於今年5月至9月期間,向180個企業會員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企業在SDGs的實踐情況,識別需要改善的範疇,並提出改善建議,以推動企業更好地實踐SDGs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調查結果顯示,17項SDGs當中,被訪企業現時實踐得最好的目標為:目標四:優質教育、目標八: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以及目標十六: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三項目標的採用率均超過八成。結果亦顯示被訪企業實踐得較差的目標包括:目標一、沒有貧窮(39%)、目標二:零饑餓(37%)、以及目標十三:氣候行動(47%)。 此外,測試亦發現目標九(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在大型企業(63%)與中小企(37%)的採用率差距最大,由於中小型企業很少有獎勵計劃來鼓勵員工為可持續性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同時,對於中小型企而言,進行改造以使其前提更配合可持續和提高資源效率並不常見。   調查公布同日,環保促進會邀請企業及機構進行可持續發展論壇。(左起):新世界發展可持續發展主管鄧業煒、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何惠萍及環保促進會主席施永青。   參與「可持續性評估」 提升企業管治 因應調查結果,環保促進會提出三方面建議,在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方面,企業應採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並投資予潔淨能源相關的產品或項目。此外,參與「可持續性評估」可確保企業有效履行企業管治。在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上,企業應通過可持續採購和供應鏈管理,擴大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在採購決策時,企業不應僅基於價格,而應同時考慮其對環境和社會的長遠影響;多採購環保、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產品;審核供應商,以確保沒有強迫勞動和工人權益得到保護;購買授予環境標籤和公平貿易標籤的產品;優先選擇僱用弱勢社群的供應商,採用社企的服務或其供應的產品;加强與供應商合作,提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方案。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企業應盡快評估氣候風險及掌握過渡低碳經濟,所帶來風險和機會,制定政策和行動解決方案。同時,企業需要制定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並增加使用替代運輸燃料(例如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或生物柴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