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亞碳智匯成立 制定完善碳信用標準 引領更持續發展

亞洲自願碳信用註冊機構亞碳智匯(ACI)今日(31日)假零碳天地舉行就職典禮並宣佈正式成立。典禮邀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及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擔任主禮嘉賓,是次活動超過 150 名來自政府、學術界、業界和環保組織等不同領域的人士參與是次盛事,一同見證亞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主禮嘉賓進行啟動儀式。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致詞。 亞洲的急速經濟增長和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令實踐可持續發展變得更為必要。自願碳信用標準和註冊機構在激勵可持續性和吸引投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亞洲卻一直缺乏高品質的碳信用標準,阻礙了市場增長及抑制著相關的生態系統和企業發展。 為了解決這個迫切需求,並加速亞洲邁向碳中和經濟,自願碳信用註冊機構亞碳智匯因而成立。 亞碳智匯是一間非牟利組織,致力推動亞洲及其他地區的可持續氣候行動。作為一家領先的自願碳信用標準組織和註冊機構,亞碳智匯專注於制定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倡議和度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應對亞洲所面臨的獨特環境挑戰和機遇。 陳浩濂:自願碳信用為私人資本引導至對抗氣候變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愈來愈多企業採用碳信用交易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措施,亞碳智匯在亞洲推出自願碳信用登記制度,正正反映出這個趨勢。自願碳信用不僅僅是一種金融工具,它將私人資本引導至對抗氣候變化的關鍵行動計劃中,推動對於以創新和科技驅動解決方案的投資。」 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深表支持,他表示:「亞碳智匯的成立與我們減緩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完全一致。我們期待與亞碳智匯合作,共同促進可持續發展,並推動區內採用碳信用標準。」於典禮期間,亞碳智匯與著名的環球商業標準公司 BSI 簽訂諒解備忘錄,旨在加強亞碳智匯在保證和驗證、創新、制定新標準、市場推廣和溝通倡議的能力。 盧敬莊: 亞碳智匯力於推動健全的碳信用標準 亞碳智匯創辦人盧敬莊對是次典禮和簽訂諒解備忘錄表示欣喜:「今天的成立典禮代表我們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及在亞洲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自願碳信用市場的旅程中,踏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時,與BSI 的合作將進一步增強我們在保證、推動創新和制定新標準的能力,導向一個更具持續性和韌性的未來。」 盧敬莊表示,亞碳智匯標誌著邁向可持續和零碳未來的重要一步,並致力於推動健全的碳信用標準,培育亞洲充滿活力的自願碳信用市場,推動該地區邁向低碳經濟。他透露,亞碳智匯十月公布自願碳信用註冊的詳情。 亞碳智匯國際顧問陸恭蕙表示:「亞碳智匯是一個建基於香港、新加坡及亞洲的非牟利平台,在個發展中的市場,我們正需要能夠協助更快實現減碳、了解亞洲情況的平台。我在此祝賀亞碳智匯能夠提供碳信用驗證並提供登記註冊,這將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項目。」 同場還設有由亞碳智匯國際顧問陸恭蕙教授主持的座談會,來自中電控股、信和集團、華潤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的行業領導者以及環境與生態局氣候專員等嘉賓分享他們面臨的挑戰、正在採取的措施以及對亞碳智匯作為解決香港、新加坡和亞洲地區碳相關問題的短期和中期行動平台的期望。 立法局議員盧偉國作為是次活動的主題特邀嘉賓,在其主題演講中分享﹕「在國際舞台及亞洲地區,香港一向擔當重要及有效的角色。減碳已經是世界、社會和大眾的共同目標,今日在香港成立的『亞碳智滙』正是建基於高可信任度、高透明度的基礎上提供一個獨特的亞洲平台,期望亦相信一定可以在減碳的同時創造各方面的機遇。」 環保促進會行政總裁何惠萍在活動總結發言中表示,「亞碳智滙」已經分別在新加坡及香港成立,並積極透過高質素的管治和廣泛的合作去建立這個亞洲平台。正與國際性、地區性及當地的各方面的專家廣泛地合作,並且將以專業的標準去推展減碳以及碳中和的目標。 亞碳智匯與環球商業標準公司 BSI 簽訂諒解備忘錄。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企業策略

施永青倡「可持續發展」地積比誘因 解決建屋問題

環保促進會公佈「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調查」報告。調查發現,港企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實踐,相比大型企業,中小企較少鼓勵員工為可持續性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另外,環保促進會主席施永青,作為房地產界企業,建議政府引「可持續發展」地積比誘因,在加快香港建屋量之餘,亦能同步解決政府財政壓力,配合舊區重建及推動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於2015年9月公布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近年企業逐漸重視「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PRI)亦表明SDGs為公司ESG報告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框架。負責任投資者越來越多地使用SDGs來評估公司風險,同時也將SDGs納入投資框架。 環保促進會主席施永青表示,作為房地產界企業,該會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如發展商能於發展不同項目時,加入可持續發展的元素,可給予發展商額外10%地積比,在加快香港建屋量之餘,亦能同步解決政府財政壓力。此外,舊樓業主在獲得額外發展地積比例後,將更樂於配合舊區重建及推動可持續發展。 環保促進會於今年5月至9月期間,向180個企業會員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企業在SDGs的實踐情況,識別需要改善的範疇,並提出改善建議,以推動企業更好地實踐SDGs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調查結果顯示,17項SDGs當中,被訪企業現時實踐得最好的目標為:目標四:優質教育、目標八: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以及目標十六: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三項目標的採用率均超過八成。結果亦顯示被訪企業實踐得較差的目標包括:目標一、沒有貧窮(39%)、目標二:零饑餓(37%)、以及目標十三:氣候行動(47%)。 此外,測試亦發現目標九(工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在大型企業(63%)與中小企(37%)的採用率差距最大,由於中小型企業很少有獎勵計劃來鼓勵員工為可持續性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同時,對於中小型企而言,進行改造以使其前提更配合可持續和提高資源效率並不常見。   調查公布同日,環保促進會邀請企業及機構進行可持續發展論壇。(左起):新世界發展可持續發展主管鄧業煒、消費者委員會總幹事黃鳳嫺、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何惠萍及環保促進會主席施永青。   參與「可持續性評估」 提升企業管治 因應調查結果,環保促進會提出三方面建議,在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方面,企業應採用更多可再生能源,並投資予潔淨能源相關的產品或項目。此外,參與「可持續性評估」可確保企業有效履行企業管治。在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上,企業應通過可持續採購和供應鏈管理,擴大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在採購決策時,企業不應僅基於價格,而應同時考慮其對環境和社會的長遠影響;多採購環保、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產品;審核供應商,以確保沒有強迫勞動和工人權益得到保護;購買授予環境標籤和公平貿易標籤的產品;優先選擇僱用弱勢社群的供應商,採用社企的服務或其供應的產品;加强與供應商合作,提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方案。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企業應盡快評估氣候風險及掌握過渡低碳經濟,所帶來風險和機會,制定政策和行動解決方案。同時,企業需要制定二氧化碳的減排目標,並增加使用替代運輸燃料(例如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或生物柴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