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IWG調查:滯脹下企管商層擬以混合工作模式扣減開支

全球踏入加息及高通脹經濟環境,加劇了出現滯脹危機。靈活辦公空間營運商IWG的一調查發現,受訪資深財務人員預料經濟將於未來12個月進入衰退期,並已著手削減成本。調查續指逾八成受訪財務總監預期混合工作模式有助節省成本,混合工作模式可以為企業以每名員工計算每年節省超過11,000美元。 該調查訪問共250名財務總監,揭示91%相信經濟危機無可避免,超過三分之一(36%)預期經濟衰退會於本年內發生。因此,近乎所有受訪財務總監(97%)均已開始或預備實行削減成本的措施。設施支出是企業減低成本的重點,近三分之二的財務總監以每年超過10%的縮減幅度為目標。   而混合工作模式就被視為達致節省成本的關鍵,82%財務總監認為由於辦公空間的需求依然殷切,混合工作是更可負擔的商業模式。最近一項由辦公軟件供應商Robin在美國進行的調查亦有類似的發現,83%管理人員表示他們預料混合工作模式有助減低成本,而60%則表示他們計劃減少一半或更多的辦公空間。   企業長久以來都未能充分利用辦公空間,而混合及遙距工作的盛行促使企業重新評估花費在辦公空間上的支出。事實上,七成以上(74%)財富世界500強的行政總裁表示正計劃縮減他們的辦公空間。   回顧本港,IWG最新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其辦公中心使用量比第一季上升近三成,Randstad的研究同時顯示大部分香港員工(71%)表示他們的僱主希望他們重返辦公室。受訪的財務總監認也同此趨勢,一半企業指他們已經選用共享或短期租約工作空間,如此就毋須被長期租約所束縛,可以靈活地根據預算迅速擴大或縮減辦公空間的規模。研究顯示混合工作模式平均可以為企業以每名員工計算節省超過11,000美元,解釋了為何四成財務總監都在考慮採用專屬的靈活辦公空間。 國際企業科技公司Cisco早於五年前已採用混合辦公模式,縮減了一半的房地產足跡,同時節省了近5億美元。但節省支出並非唯一一個混合工作模式的推手;超過一半(53%)財務總監表示他們相信旗下員工偏好混合工作模式,87%認同在生活成本攀升底下,混合工作模式能減輕員工的負擔。   基於經濟壓力,削減人手成為減少薪酬支出的重要一環。超過四成(44%)財務總監正在裁員,其餘則在審視員工的薪酬級別(28%)及減少晉升員工的次數(27%)。財務總監也在招攬新員工方面設限,超過三分之一(36%)減少招聘新員工,另外三分一(33%)則延遲招聘。   IWG致力於來年開設一千個新據點以滿足對混合工作模式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有見關於非市中心辦公中心的查詢在今年一月起上升了36%,大部分新據點將會設置於郊外及近郊地區。研究顯示77%員工表示鄰近住所的辦公室不可或缺,絕對不容忽視。   IWG創辦人及行政總裁Mark [...]

股市

毛偉廉:全球通脹易升難跌,料金、油價下半年仍看漲

剛於上週五(10日)美國公佈了5月通脹年率升至8.6%,同日晚上公佈的消費信心指數跌至歷史低點,加上第1季GDP出現負增長,不禁令市場揣測美國步入「」風險逐漸提升,這擔憂料持續推升金價。在疫情再擴散及層出不窮的制裁不斷推出下,料商品價格不斷上升,預計未來通脹難有回落機會。   上週五美國公佈的年通脹率升至8.6%,反映了拜登在3月取消了300多項對中國入口商品關稅,以及自3月 聯儲局開始加息,兩個動作似乎未能壓制持續上升的通脹。當晚同時也公佈了 6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結果是由5月58.4大幅下滑至50.2,為歷史低點。可參考下方[圖一]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過去歷史表現,6月跌至50.2,已觸及到盛衰分界線,反映美國消費市場開始走向低迷。而本週三(15日)聯儲局將再加息0.5%,同時開始每月減少買債475億美元,預計將令美國經濟增長進ㄧ步轉弱、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及「滯脹」的機會大大提升。因此週五晩公佈了疲弱的消費信心數據及甚高的通脹率後,避險資金將金價在5小時內推升近50美元,當晚由1,825美元升上最高1,875美元,最後收在1,871美元。 即使美國已啓動了加息及大幅「收水」週期,資金還是選擇投向黄金避險,而非上升中的美元,近日放緩的美國經濟令市場認為ㄧ旦美國真的 陷入「滯脹」或衰退,美元始終要下跌。因此,在現時通脹上升的大環境下,未來環球資金會偏好泊在黄金上。 在多國不斷開放通關及解禁防疫措施下,令全球疫情再擴散,導致供應及產業鏈瓶頸問題繼續惡化。另外,即使俄、烏停戰,但報復性制裁及反制裁將不斷擴大,在這形勢下,只會令能源及糧食價格持續上升,通脹亦難以回落。 新冠疫情維持了兩年半,大家可能對每日新增數字已感到麻木,加上因各國實施了「自己檢測,自己申報」機制,令官方報導的感染數字已不準確了。但實際上,全球感染人數近月因多國放鬆了檢疫措施而持續上升,令供應及產業鏈瓶頸問題加劇惡化,從而令能源及糧食價格不斷上升。而俄、烏戰爭衍生出來的制裁及反制裁行動亦「月月新款」; 歐盟第6輪向俄制裁措施中加入了保險業,令俄羅斯經海、陸、空輸往歐、亞的能源及糧食等資源運輸工具買不到保險,因此未能付運。這令價格已處高昂的能源及糧食供應進一步緊張,而俄羅斯於6月2日宣布禁止向「不友好國家」輸出惰性氣體「氖」(Neon), 此惰性氣體佔俄羅斯全球30%出口,這惰性氣體是製造晶片的重要元素,料將令全球晶片供應出現緊張。由此可見,未來西方與俄羅斯的制裁行動似乎只會不斷擴大,這將會令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升。 商品近日表現方面 ,除了WTI油價仍站在120美元/桶高位之上外,油價後市更預計再上升。上週美國大豆期貨價格更創下了歷史高位,美國鉀肥期貨價格仍站近於歷史高位,今年已升上了1.3倍之高,整個商品市場仍處於上升之勢。 請參考下方[圖二]反映大宗商品價格CRB指數(月線圖),從圖中可見,CRB指數仍處上升走勢,預計下個測試水平是370。 金價分析 [...]

博客

李秀恒:全球通脹之下如何獨善其身

2022年已經過去五個月,全球各大主要經濟體第一季度經濟數據亦陸續出爐,數據顯示出全球通脹升溫已成為趨勢,且有越演越烈之勢。美國3月份CPI同比上升8.5%,較2021上升7.5%,為1982年以來最大升幅。歐元區4月份的CPI同比升幅創出7.5%的歷史新高。世界銀行表示,全球109個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中,約有71%在2021年出現了5%或更高幅度的通脹,達到2020年底的兩倍。   目前歐美等國若想壓抑高通脹,只有收緊貨幣政策一種手段,通過減少減貨幣供應來抑制總需求的膨脹,防止經濟過熱。這也是為何美國聯儲局和英國央行,近期頻頻釋放即將大幅度加息和縮表的訊號。可是若歐美收緊財政政策的速度過快,必然對全球經濟復甦造成嚴重衝擊,再加上通脹很可能因俄烏戰事和疫情持續,全球經濟很可能被歐美所拖累。   中國通脹數據一枝獨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世界各地通脹飆升的情況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則將通脹維持在較低水平。中國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升2.1%,雖然漲幅比3月份的數字擴大0.6個百分點,但綜觀1-4月的平均數據,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   其實在全球經濟疫後復甦的情況下,各國本應該減息或者繼續保持低息環境,以刺激經濟穩步復甦。然而疫情以來,全球「超級放水」為通脹培養了極佳的溫床,大範圍、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必然的結果就是各國貨幣購買力的不同程度下降,進而導致通脹。而面對屢創新高的通脹,歐美各國只能逆周期加息,這變相是向其他國家輸出風險,使全球經濟環境變得更不穩定。   與歐美不同,中國在貿幣和金融政策上的取態正好與歐美國家相反。一方面,中國強調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長久以來,中國都堅守着穩健的貨幣政策,在過去兩年以「精準滴灌」取代盲目「放水」,令市場沒有出現資金氾濫的情況,為貨幣政策換來了更多可調節和操作的空間,變相使中央有更多宏觀調節的手段來穩定經濟。   另一方面,中國得益於國內體制,能夠保障經濟戰略及政策的可持續性和連貫性,因此政府可以做出相對更為長遠的部署,根據對國際形勢的判斷而提前做好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的提前部署,確保國民的基本生活不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保持社會穩定。   港須警惕輸入型通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