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中遠購東方海外 冀爭做國際一哥

航運業正值低潮,市場整合賣盤不斷,前特首董建華家族旗下有七十年歷史的航運王國東方海外(00316),在多次傳出賣盤消息下,最終落實以四百九十二億港元高價賣給中遠海控(01919),數倍於後者的H股市值。 中遠海控雖要付出巨額資金,卻能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運營企業,更讓中國的航運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而隨着東方海外落入國企手中,意味本港又一個老牌企業將被染紅。回歸二十年,港資不斷被中資買走,再一次印證「英走陸進」這回歸後的市場發展情況。   剛過去的週日(七月九日)晚,中遠海控聯同其持有百十五股權的上海國際港務,以及東方海外(00316)發出聯合公告,中遠海控及上港集團將以每股七十八點六七元,向東方海外發出全面現金收購要約,較東方海外上週五收市價有百分之三十一的溢價。交易一旦完成,中遠海控將持有東方海外百分之九十點一的股權,上港集團則持股百分之九點九,而現金交易總額為四百九十二億三千一百萬元。 中遠海控管理層指,要達成收購條件,仍有待中遠海控股東審批,以及中國官方部門的監管批准;收購亦需經過中國、美國及歐盟的反壟斷審查,預期在三至六個月內可滿足相關條件。公告又表示,交易完成後,中遠海運和東方海外將繼續以各自品牌營運,發揮協同效應;此外,聯合要約方承諾在交易後至少兩年內,繼續聘用東方海外現有員工並維持現有薪酬及福利體系。要約方亦有意保留東方海外在香港的上市地位,並將總部及管理職能繼續留在香港。 東方海外由前特首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創辦,為首支國際性中國商船隊。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進出口貿易高速發展,帶動公司發展迅速,集團於一九七三年上市。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擁有一支超過一百五十艘貨輪、總載重量超過一千萬噸的船隊,躋身世界七大船公司之列,董浩雲也被冠以「東方船王」的稱號。   全球排名第七 可惜好景不常,一九八二年董浩雲去世, 航運王國由長子董建華全面接掌,適逢遇上伊朗與伊拉克爆發戰爭,導致油價飆升,國際航運業一落千丈,加上之前大舉擴充船隊,令東方海外一度陷於破產邊緣,後得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注資,才成功渡過難關。根據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資料,公司現時運力排全球第七位,規模為一百零三艘,總載重量(集裝箱)達六十六萬六千噸。 然而,自金融海嘯後,歐美貿易需求減少,不少航運企業的風光已大不如前,加上前幾年不少航運公司及船東擴充旗下船隊,導致航運業規模遠超實際需求,造成運力過剩。而隨着廉價航空公司愈來愈多、空運成本相應降低,也搶去不少航運市場分額,種種原因均導致近年多家航運企業虧損嚴重。 如原本世界排名第八的南韓韓進海運,去年八月底申請破產,雖然南韓政府一度向韓進提供約一千億韓元的長期低息融資,但也未能挽回悲劇,韓進今年二月正式宣布破產。而去年尾,澳洲大南航運(GSS)亦申請破產;至今年一月,再有Eastern Bulk Hold AS的關聯公司Z Bulk A宣布破產。 東方海外的業務同樣受到大環境影響而差強人意,去年就錄得二億一千九百萬美元虧損。《彭博》綜合分析員估計,雖然今年該公司將由虧轉盈,惟僅賺一億六千七百萬美元。因此,不排除東方海外在艱難的境況下賣盤,事實上,自今年一月起,市場已不停傳出東方海外賣盤,雖然當時公司斷言否認。 董家收逾三百億 而今次的交易,讓外界關注的是,雖然航運業不景,但交易作價並不低,年初東方海外的股價僅為三十三點七元,但自賣盤消息傳出後,北水透過港股通密密掃貨,上週五消息公布前,已炒高至六十元,最終中遠海控以溢價逾三成提購,每股收購價高達七十八點六七元,自然刺激其股價再度飆升,其股價週一收高兩成至七十二元收市。由於董建華家族現持有東方海外約六十八點七股權,成交後可得金額高達三百三十八億元。 對於最終成交價甚高,有市場人士質疑市場多次傳出賣盤消息後,東方海外從未曾停牌或發公告釋疑,做法或不合規。此外,有分析認為,中遠海控再以溢價逾三成提購,以現時航運業境況而言,作價更難言合理。福億證券聯席董事傅家豪就笑言,這有機會是政治退休金。 市場亦有傳董建華家族其實並不想出售東方海外,但中國政府施加大量壓力促成交易,最終家族在獲得一個高價報價後便讓步。事實上,今次合併不只可挽救東方海外的未來發展,亦有助滿足中遠海控稱霸航運市場的野心。 近年航運市場處於低潮,不少大型的航運公司均趁機收購整合,搶佔市場,如去年中,原本世界排名第七的德國赫伯羅特(Hapag-Lloyd AG),便收購了第十的阿拉伯聯合國家輪船(UASC)後;而日本三大航運公司川崎汽船(Kawasaki Kisen Kaisha)、商船三井(Mitsui O.S.K.),以及日本郵船(Nippon Yusen Kabushiki Kaisha)為了對抗業界的大危機,亦合併了貨櫃業務。而世界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Masersk)更於去年十二月初宣布收購德國龍頭漢堡南美。     配合併購潮流 雖然中遠集團與中海集團在二○一五年也隨着中國國企落實重組方案,整合成為中遠海控,並進佔成為全球第四大的航企,運力規模三百一十七艘,總載重量(集裝箱)達一百七十五萬噸。不過,在各大型航運公司連連整合壯大之際,相信亦會感到壓力,故今次不惜以高價把東方海外拿到手,才能有力爭取國際一哥之位。 事實上,若今次交易成功,中遠海控除了能得到協同效應,對融資成本亦有幫助,規模亦大增。據知,合併後,中遠海運的船舶數量將增加至四百二十艘,市佔率由原來的百分之八點四,提升至百分之十一點六,躋身全球第三大航運商。僅次於丹麥馬士基航運公司和總部位於瑞士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 除了在國際勢力大增,透過收購東方海外,中遠海控還可成為美國進口商品第二大航運公司和出口商品第三大航運公司,所佔市場分額分別為百分之十點八和百分之八點五。紐約諮詢機構Karatzas Marine Advisors & Co.的首席執行長Basil Karatzas指出,收購後中遠海控在美國的市場分額增加了一倍,與其他大型對手相當;馬士基用了幾十年開發這個市場,而通過收購東方海外國際,中遠海控一夜之間就做到了。 另外,全球航運業格局亦會隨着今次交易而改變,收購後,分屬三個聯盟(2M聯盟、THE Alliance聯盟、大洋聯盟(OCEAN Alliance))的六家最大型海運企業,將總計控制全球百分七十左右的集裝箱運力,控制美國所有進出口貨物運輸市場百分之六十九的份額。分析估計,受到今次消息影響,航運板塊整體收購潮仍會繼續。   中資主導本港 至於航運業前景,集裝箱航運今年開始有復甦跡象,如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最新一期為八五十一點五九,滙豐分析指,由於內地的鐵礦、煤炭需求強勁,相信乾散貨的需求較預期大,惟尚未足以帶來盈利。 此外,隨着東方海外落入國企手中,意味又一個港資老牌大型企業將被染紅,回歸二十年,銀行、證券行等金融行業逐漸成中資天下,永隆銀行、大福證券、創興銀行、新鴻基金融、華富國際等相繼中資收購,去年本港餐飲業亦接連由中資企業接手,至少四隻餐飲股獲洽購控股權,包括富臨集團(01443)、譽宴(01483)、惟膳(08213)及翠華(01314),港資企業可謂買少見少,中資已取替英資主導本港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