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貿發局「GoGBA港商服務站」擴展至惠州肇慶 在地支援大灣區九市

香港貿發局惠州「GoGBA港商服務站」剛於日前(7日)揭幕,而肇慶「GoGBA港商服務站」亦已於2月29日正式投入服務,讓貿發局在地支援全面覆蓋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為有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港商提供全方位在地支援服務,協助港商善用大灣區各方面的資源拓展業務。   惠州「GoGBA港商服務站」揭幕儀式。 (左起):惠州仲愷高新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聯合會會長宋東、惠州市仲愷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綜合辦公室主任王雲波、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黃天偉、惠州市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賴建華、惠州市政協副主席、市發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大灣區辦主任吳欣、香港貿發局大灣區服務中心主任曾沂靖、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浴龍、惠州港澳臺僑綜合服務中心運營公司總經理陳山。 惠州市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賴建華於揭幕儀式致辭時表示,惠州與香港在經濟貿易、旅遊互訪、人才交流、產業融合等方面合作愈趨緊密,為兩地發展注入新動力。「GoGBA港商服務站」在加強產業聯動、制度規則「軟聯通」、打造優質生活圈等方面發揮作用,促進惠港兩地經貿交流合作,為港商提供優質服務,實現惠港兩地互相成就、互利共贏。 香港貿發局華南地區首席代表黃天偉表示:「惠州『GoGBA港商服務站』為有意到惠州及大灣區發展的港企港青提供政策及市場諮詢、落地支援等全方位服務,吸引更多港企港青到惠州創新創業,拓展業務。」 而肇慶市商務局與香港貿易發展局早於2月簽署「共建GoGBA港商服務站」合作備忘錄,落實在肇慶市商務局下屬商務發展促進中心肇慶「GoGBA港商服務站」的合作。肇慶「GoGBA港商服務站」亦於2月29日月正式投入服務。 香港貿發局表示,大灣區服務中心及各「GoGBA港商服務站」至今已舉行超過113項以大灣區為主題的活動,包括線上線下分享會、諮詢會和商貿考察團等,合共已為超過8,000人提供線上線下諮詢服務和活動。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廖錦興:把握GBA機遇 港商坐言起行

面對新冠疫症和地緣政治的夾擊,港人無論是就業、創業及經營業務都透不過氣來。開學在即,就連回內地升學的莘莘學子亦遇到障礙,需要政府協助和溝通才取得到交通工具和途徑返回內地展開新學期。港商對粤港澳地區營商環境並不陌生,而國家「雙循環」經濟政策下,在出口保持增長同時,拓展內需業務更要加把勁。     除大灣區,內地不同省市都有推動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善用資訊科技,港商可借助不同的渠道索取最新相關資料。我推薦香港貿易發展局(HKTDC)的一式站平台GoGBA「灣區經貿通」,GoGBA提供實用資訊及多元化支援服務,全方位協助用家把握機遇。當中,平台可透過瀏覽網頁和手機應用程式(微信小程序)獲取最新商業資訊及跨境實用工具,包括商貿工具、實用資訊及市場資訊等,內容非常豐富,小程序網羅大灣區重要官方經貿資訊、政策更新和多元化實用工具,當中有交通及健康資訊、有關繳納個人所得稅之停留日數計算等。而有關內地各省市的營商政策在HKTDC及香港工業總會(FHKI)轄下的內地事務委員會可查詢最新資料。 此外,大灣區內城市都陸續推出產業發展政策,更成立諮詢組織,力助區內創新開放和合作,詳情可透過當地成立的組織了解相關消息。例如去年4月成立的廣州南沙粤港合作諮詢委員會(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Guangdong-Hong Kong Co-operation – Guangzhou Nansha),這諮詢平台在南沙的創享灣設有服務中心,為工商界提供免費辦公場地和諮詢服務,並就穗港兩地合作的重要議題接受諮詢。 港商在服務業、零售業和製造業有豐富的經驗,但要拓展內地市場便要「先了解,後融入」,才能發揮最大的優勢和能力。大灣區內的「9+2」城市各有優勢產業及特色,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融合發展需要利用當地的資訊和協作平台,一方面獲取當地資訊和營銷策略,另方面擴闊人脈網絡對中長期發展有重要的幫助。 可瀏覽下列網頁索取更多内地營商政策資訊: [...]

商事動態

出口信心持續改善 網上銷售成新出路 港商疫下拓商機 零售科技締更佳購物體驗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昨日(3月22日)公佈今年首季香港出口指數為39.0,較上季升2.8點。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說:「指數雖連升四季,但仍處於50以下的收縮領域,反映港商對近期出口前景審慎樂觀。未來出口走勢取決於多項不明朗因素,例如消費者及企業能否恢復信心、各地政府採取的刺激經濟方案是否奏效等。而本地出口商最大的顧慮依然是疫情反覆(46%)和全球需求減弱(28.4%)。」 關家明指出,疫情對港商的衝擊開始減輕,隨着商業運作逐步回復正常,本地經濟有望重拾增長動力。調查發現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的出口商佔比由去季的56.7%大幅下降至今季的33.1%。「以往出口商最普遍遇到的不利影響是買家減少訂貨量(53.9%),但愈來愈多港商亦要面對物流配送受阻(20.7%,升近8個百分點)如貨櫃難求、運價飆升等難題。」 近半港商開拓網上業務 面對各式挑戰,港商積極應對並重整業務,採取的措施包括開發新產品種類(45.7%)、拓展網上銷售渠道(45.4%)等。「後者以建立自營網站、應用程式及社交媒體銷售(77.3%)、使用第三方電商平台(64.9%)最為常見,其次為使用網上採購平台(36.1%)和參加網上展覽會(19.1%)。」 然而,港商在發展網上業務時亦遇到不少障礙包括電子商貿市場競爭激烈(56.7%)、數碼推廣策略成效欠佳(52.6%),亦有不少港商尚未適應接受小量訂單(37.6%)以及與網上買家建立長遠合作關係(32%)。部份港商則對網上保安風險存疑(26.3%),或急需提升員工的電子商貿技能(25.3%)。 關家明指出,港商為了提升於市場的整體競爭力,會為客戶提供各類增值服務,例如設計及研發產品(67.9%)、處理貿易文件(56.6%)、安排貨運物流(56.6%)、申領產品檢測及認證(56.6%)、管理生產如外發加工及質量控制等(52.8%)。 行業出口指數全線上升 香港貿發局每季向500名來自六大主要行業包括機械、電子、珠寶、鐘表、玩具及服裝的出口商進行調查,旨在了解他們對短期出口前景的信心,並編製成香港出口指數,50為盛衰分界線,高於50代表出口前景看漲,低於50則代表看淡。 香港貿發局經濟師嚴穎彤表示,今季所有主要行業的出口信心全面告升,當中以珠寶(42.2)及玩具(44.7)反彈幅度最為强勁,分別上升9.2及8.8點。出口市場方面,美國的市場前景轉向正面(46.1,升1.7點),中國內地(48.0)及日本(47.3)與上季相若,出口商對東盟(45.2)及歐盟(42.9)則稍欠信心,分別下滑2及1.1點。 嚴穎彤說:「與此同時,附屬指數包括貿易價值指數(46.3,升9.8點)和就業指數(43.2,升1.7點)上揚,採購指數則微跌1點至33.6,反映港商出口情緒雖改善,但仍擔心訂單下跌。」 另外,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早前進行了一系列企業訪談,了解科技如何加速智慧城市的發展以及協助港商走出「疫」境。 零售科技有助業務發展 香港貿發局經濟師何善敏表示,疫情加速了零售業轉型,由實體零售轉向全渠道銷售的過程中,大數據分析、物聯網及傳感器等科技應用及解決方案發揮了關鍵作用,不但令零售管理更有效,也為消費者帶來更佳的購物體驗。她舉例指,自助結帳及付款系統、以擴增實境技術提供的「先試後買」體驗、用傳感器監控客流量以分析消費模式等,都是愈來愈普及的零售新常態。 何善敏說:「科技有助零售商提升營運效率及客戶購物體驗,零售商必需緊貼數碼潮流並透過應用各種科技來增強競爭力,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及期望。」 港商疫下積極走出陰霾 [...]

商事動態

工總成泰國Amata策略夥伴 助港商拓東南亞市場

香港工業總會日前與泰國當地最具規模的工業園發展商之一安美德集團(AMATA Corporation PCL),簽署合作備忘錄,內容包括雙方有意研究設立「安美德香港工業城」;如果香港及內地公司有意於泰國開設廠房,工總將為安美德穿針引線;雙方亦將就兩地市場貿易及投資事宜進行交流,並協助進行商業配對等。   泰國安美德工業園現有超過1,000多間工廠,是亞洲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擁有優質的公共配套設施、完善的供應鏈和蓬勃的智慧城市生態系統。葉中賢說:「根據早前工總轄下珠三角工業協會的調查顯示,約有13%的受訪企業表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擬將工廠搬往東南亞地區。再加上國際經濟環境新形勢,港商宜盡早部署生產線轉移等事宜,開拓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工總將於6月5日與安美德集團及畢馬威合辦研討會,為考慮將工廠遷到東南亞的企業提供搬遷策略。」 葉主席續指,隨着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以及美國預期對港的制裁措施,港商宜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分散過於依賴歐美等單一市場帶來的風險。泰國向來是香港重要的貿易夥伴,同時,泰國政府推出「泰國4.0」和「東部經濟走廊」,再加上「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等利好政策扶持,這些都為港、泰兩地企業帶來前所未見的龐大商機。 工總近年來積極協助港商開拓東南亞市場。2019年10月,工總與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雙方在投資推廣和資訊交流方面的合作。同年11月,工總代表團訪泰,與泰國副總理頌奇博士會面,就促進投資和商貿交流意見,更分別與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和泰國工業總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港、泰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 [...]

名人系列

王氏港建 王忠桐 拓自動化生產 邁向工業4.0

珠三角設廠港商近年在薪金成本攀升、全球化競爭壓力下,經營環境日趨嚴峻;加上全球進入工業4.0時代,越多海外客戶會使經營代工生產業務的製造商升級至智能生產。本港老牌OEM製造商王氏港建主席王忠桐大嘆業務利潤已大幅縮水,生意難做;他決意積極開拓高端科技產品市場,包括醫療及工業設備,並致力提升自動化生產領域,維持企業競爭力。 王氏港建現時主力為客戶代工生產包括電子教育、電腦、工業電子、醫療及工業設備等產品,大部分全屬OEM業務,小部分為ODM業務,客戶包括多國際著名品牌戶,當中包括西門子、佳能等大型企業,在本港上市已超過28年。據去年全年業績顯示,集團營業額約43億元,較2015年減少約13%,生意略見下滑。 王忠桐解釋,在全球化概念下,近年市場競爭劇烈,珠三角製造業港商的經營備受考驗,均需面對物料與生產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問題,以及內地加薪潮等因素,迫使港商「升級轉型」,由傳統代工生產升級至自家品牌。王忠桐承認,如今港商要面對內地、東南亞對手步步進迫,要延續高利潤時代的神話不再,坦言生意越來越難做。但他表示,王氏港建不會升級OBM與品牌客戶「爭生意」,集團雖有足夠能力研發自主品牌,但恐引發與客戶品牌直接競爭,以及惹來客戶對偷竊技術的懷疑,削弱集團信譽,倒不如發展產品多元化,開拓更廣闊的客戶群。 他進一步解釋:「若自設品牌,便會失去客戶的生意。這行業看的不是現在,而是未來的技術。多年來,客戶信任我們,不介意與我們分享最新技術,就是因為知道我們不做自家品牌,不會抄襲。若自設品牌,他們便會有戒心。」王忠桐強調,集團從未創立本身的品牌,基於保持良好的商譽,不希望影響客戶對公司的信任。 工業4.0近年備受工商界關注,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它仍然是比較一個模糊的概念。工業4.0的概念早在2011年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首次被提出,2013年正式成為德國政府的工業策略。核心理念除利用自動化生產(Automation)減省人手外,同時提倡的智能化生產(Smart Manufacturing),在於實時掌握與分析消費者數據,將各項相關的智能科技及工業技術整合,以智能生產為商業模式作出創新。其後中央政府提出《中國製造2025》,焦點放在創新及質量,引導中國產業從低附加值的製造活動向中高端製造業務過渡。他認同中國走新式工業方向正確,朝向工業4.0實無可厚非,但認為內地各省市地域的工業及經濟發展,至今仍存在很大的差異,故應以均衡方式(新舊並存)方式發展工業,若過急地一下子淘汰傳統工業,對經濟及社會未必是一件好事,強調工業發展是應百花齊放。   拓自動化生產 不外遷東南亞 傳統OEM大型工廠,其員工數目及生產規模足以影響全盤業務的盈利表現。王氏港建早前於東莞常平的新廠房已於2015年起逐步投產,提升總產能約30%至40%,而員工在生產高峰期增至超過6,000多人;但隨著市況逆轉,集團並透過推動自動化生產,精簡三分一人手,至現時4,000人,同時產能仍不受影響。 王忠桐提到,公司未來發展,為配合生產自動化,公司已在東莞新廠房及機器提高生產量,生產程度更加自動化,以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為預期吸納更多新的生意,集團將逆市增聘多一成員工,以現時員工數目約4,000人計算,即會增聘約300至400人。 近年在工業界中,有不少勞工密集的行業,例如玩具、成衣等,都紛紛遷往東南亞,遠至柬埔寨、孟加拉、斯里蘭卡都看到港商蹤影,不斷尋找投資機會。王忠桐坦言,亦不考慮把生產線遷到東南亞地區。「若細心分析,在東南亞地區較難以在當地找熟練工人,而中國人性格勤勞的優勢,亦是難以取代……以越南來說,當地工人對加班甚為抗拒,內地則是人人爭加班以賺取更多加班費,當要趕貨的時候,內地工人便可靠得多。」他指出,加上在東南亞投資有語言和文化差異,甚至出現政局不穩等風險問題。他續說:「再者,我們是生產高增值的工業產品,若生產線遠離物料的供應鏈,相信帶動運輸及物料成本上升;隨著外商不斷湧入東南亞地區,工資逐步被搶高,東南亞工資遲早追貼內地,故集團現時未有計劃撒離中國。」 王忠桐坦言,集團會調整管理策略,集中生產較高利潤的產品,投放資源生產更多於醫療及工業設備上,放棄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錄得虧損的部門,他解釋,醫療及工業設備因產品週期較長,價值較高,直言該類產品競爭不及新興電子產品激烈。   強調做實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