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雲計算 數碼世界的公共設備

數碼生活及數碼經濟雖然不是新鮮事物,但兩年來的疫情推動生活的各方面數碼化,人類越來越習慣生活在數碼世界。在物理世界生活,會有水、電、煤等公共設施及服務。數碼世界也有類似的公共設備及服務。活在數碼世界最關鍵的要素是數據,因此數據的計算、連接、存儲、分析已成為公共必需品,而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正是負責提供這類公共服務。 雲計算是數據處理及管理的服務提供者,透過互聯網按用戶需要提供資訊科技資源(包括伺服器、存儲、數據庫、網絡、軟件、分析和智能)。如水、電、煤一樣,雲服務亦是按量付費,用戶無須了解雲計算設施的細節,也無須直接控制,只要關注自身需要什麼資源及如何獲得相關服務。這種模式有助用戶降低營運成本,又可根據業務變化調整服務需要。 雲計算的部署模式(deployment models)有三種,包括公有雲(public cloud)、私有雲(private cloud)及混合雲(hybrid cloud)。公有雲由第三方服務商擁有和運營,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伺服器、存儲空間等計算資源。私有雲是指專為一個企業或組織使用的雲計算資源,可設於公司內部或向服務商託管。 從費用、效率、彈性、安全看,公有雲及私有雲各有優劣。私有雲成本較高,效率偏低,彈性不足,但卻較安全、可控;公有雲則相反,成本、效率及彈性較優勝,但安全是最大隱患。因此便出現私有雲及公有雲結合的混合雲。混合雲允許數據和應用程式在私有和公共雲之間移動,處理業務更方便。現時大企業傾向用混合雲,面向互聯網用戶的應用系統部署在公有雲上,內部或安全等級較高的系統部署在私有雲上。 物聯網近年快速發展,智能工廠、車聯網、自動駕駛對在地即時數據處理的要求甚高。在這些應用場景中,物聯網傳感器不斷產生數據,用於防止故障發生。若將數據傳至數據中心處理,會導致不能接受的延遲,因此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便應運而生。 即時數據需求大催生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將雲的計算能力引到靠近數據的地理位置,即靠近網絡外部的「邊緣」之處。邊緣戰略要求採用混合雲,將雲環境由核心數據中心擴至接近用戶和數據的位置。這種策略現已廣泛用於電信、製造、運輸等行業。除了以上3種外,現時亦有社群雲(community cloud)模式,這種架構由多個擁有特定任務或目標的組織共同成立,多見於個別產業,如在醫療業內多家醫院建立交換電子病歷的雲平台。這類社群雲由組織或第三方管理。 對於雲計算的標準,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是行業的權威機構。除了釐訂雲計算的定義、基本特徵及部署模式外,NIST將客戶要求的服務模式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及軟件即服務(SaaS)三大類。IaaS是雲計算服務的基礎,主要涉及IT基本構建塊,將計算、網絡、存儲等基礎資源虛擬化,形成算力的資源池。用戶可即付即用資源,運行自己的業務系統。好處是無須自建設施,付費即可使用。 在IaaS之上的是PaaS層,主要面向軟件發展團隊。除了基礎計算能力外,還把開發環境作為一種服務來提供,包括Web伺服器、數據庫管理系統及各種編程設計語言的軟件開發套件(SDK)等組件,供開發者將相應功能模組嵌入軟件或硬件,提高開發效率。 DaaS為企業數據創造價值 最上層是SaaS。軟件不需安裝,拿來即用,升級與保養也無須用戶操心。以訂閱方式為主,比傳統購買軟件及升級版靈活得多。同時,又提供為業務度身訂造的應用軟件,如客戶關係管理(CRM)、市場營銷自動化等。數碼世界發展迅速,數據沉澱得越來越多,形成新的服務需求,DaaS(數據即服務)因而出現。企業視數據如金礦,不欲與人分享,且散落於不同部門無法聚合,難以用於提升運行效率。身處數據大爆炸時代,沒有企業能收集所需的全部數據。DaaS數據資源的管理集中化、場景化,把數據轉為通用信息,企業便可透過DaaS向其他公司買數據,通過分工協作,企業便可提升競爭力。 2006年亞馬遜率先推出雲計算服務,經過15年成長,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在2021年已超過4000億美元。行業現時有3個發展方向:一是應用更普遍。人工智能與雲計算深度融合,應用層面延伸到音樂、電影以至遊戲。此外,虛擬化桌面漸普及,更多人在雲桌工作。當桌面虛擬化後,電腦或智能手機只需存取雲桌面平台應用程式便可工作。二是模式更分散。除了邊緣計算外,雲計算部署模式亦出現變化。混合雲雖能提高用戶靈活性,但私有雲或公有雲由一名供應商提供卻構成風險。近年多宗網絡攻擊事件,令企業明白將所有關鍵工作交給單一供應商的風險極大,因而推動混合多雲模式。當下,更新的發展是分布式雲,去年提出時已被多個服務商視為行業的未來。分布式雲將公有雲分發到不同的地理位置,由供應商統一負責營運、治理、更新。  分布式雲專業雲漸流行 三是安全更重視。除了因網絡威脅加劇而出現供應商集中的風險外,數據治理的問題亦越加重視。各國均重視數據安全,企業將合規問題視為一大挑戰,尤其是金融服務等受監管的行業正朝着專業雲方向轉變。這類平台有助企業在創新與合規之間取得平衡。內置管控能力的雲平台在確保實施新規的同時,企業發展仍能追貼市場變化。 作為數碼社會的公共設備之一,雲計算持續高速增長,已成為各行業數碼化轉型的基石。作為承載體,雲計算可融合多種資訊科技打造成一體化平台,藉此賦能企業以滿足龐大客戶群不同的需求。身處大數據時代,如果沒有雲計算,便有如生活沒有電一樣,人類難以生存。 作者: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陳亨達 [...]

博客

未來企業雲趨勢:香港逐步從傳統數據中心遷至混合雲

雲端解決方案將在香港企業2020年的數碼化轉型中飾演著更重要的角色。雲端運算已經成為商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挑戰,包括安全性、效能以及成本問題。 Nutanix 在2019年底做了一項針對企業雲的調查,評估香港企業在私有雲、混合雲和公有雲上的使用情況,和了解現時及日後企業雲運算帶來的挑戰。   研究訪問了全球2,650名IT決策者,總共24個國家及地區,當中包括香港。報告顯示混合雲將是企業的最佳選擇。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從傳統數據中心大幅遷移至雲端,而香港企業的雲部署模式亦將跟全球以混合雲為主的主流趨勢相同,但現時香港的傳統數據中心滲透率是亞太及日本地區中最高,亦是全球排名第二。雖然76%的香港企業均以非雲端運算的數據中心作為現時的基本部署模式,但對於將來,不少香港企業將採用「私有雲優先」方式, 並積極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投資轉移至混合雲架構上。然而,在未來五年,香港計劃混合雲部署的比率比全球平均值略低13.74%,反映香港企業計劃更平均分配投資在各個平台上。   報告亦顯示,雖然香港在未來數年,公共雲的投資金額將維持不變,但私有雲的投資金額將會增加接近一倍,同時,企業對傳統數據中心的投資金額則較之前同期下降37.5%。而且香港的受訪企業正計劃在未來數年把混合雲的投資由13%提高三倍至38%,接近70%的受訪者亦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混合雲模式為最理想的IT環境。該轉變背後的最大原因是混合雲的靈活性較高,令他們能夠用較低成本,應付不斷改變的環境工作負載。 在企業計劃未來雲端策略時,安全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接近一半香港受訪者(47%)表示雲端的安全性對計劃未來的雲部署將產生很大影響。香港受訪者認為混合雲模式比傳統數據中心等其他模式更安全。可是,香港企業視「性能」(19%)為決定運行工作負載環境的最重要考慮因素,其次是「數據安全與合規性」(17%),第三是「總採用成本」(16%)。   當香港企業持續應對複雜的數碼轉型計劃,靈活性和安全性是推動無縫和可靠的雲端應用的關鍵。儘管香港企業在遷移雲端進程比其他國家需時更長時間,他們在雲運算和部署上會更實際,以採用「企業雲」超融合架構、應用程式移動性、跨雲端管理工具、及安全性措施等等,加快應用雲端的腳步。   撰文:楊君霈 Nutanix 香港及台灣董事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