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史立德:港深競合格局重構 握「十四五」契機

近日,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市政府公佈《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規劃綱要);當中有關攜手港澳共建大灣區及強化科技創新能力等兩方面的內容,尤其值得我們留意,因為這既能凸顯香港優勢的機遇,也是鞭策自己要從城際競爭中提升的動力。 其一,規劃綱要指,「加強與港澳更緊密務實合作,攜手共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前海和河套作為近年深港合作的最重要兩大平台載體,將分別在現代服務業和科技創新方面繼續承擔起重要的改革任務,並推動深港迎來更加寬闊的發展空間與合作潛力。例如,前海將積極聯動香港建設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高標準建設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至於河套,則將致力與港探索「一區兩園」的協同開發模式,共建國際一流的科研實驗設施集群。   其二,深圳目前已初步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並將在「十四五」期間繼續從「補短板、強優勢」兩方面入手,強化當地整體科創實力。例如提出要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充分借助外部優勢資源尤其是港澳在基礎研究領域積累的強大實力來彌補自身不足,具體措施包括支持港澳高校和龍頭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大灣區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和科研成果中試轉化基地。至於中下遊應用研究及科技產業化方面,一向是深圳的優勢所在;其「十四五」規劃中亦提出要進一步健全現行發展機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致力於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深圳的快速崛起與香港的貢獻可謂密不可分;二者之間「良師益友」般的關係以及獨特的「前店後廠」的分工模式曾經是區域經濟合作史上的傑出典範。時至今日,深港兩地雖然在部分領域仍存在錯位發展和合作空間,但彼此之間的產業競爭加大亦是不容迴避的現實;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加緊在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全方位領域發力,與香港的競合關係勢必加速滑向「直面競爭」的一端。   從深圳的「十四五」規劃可見,鵬城不但在發展目標、定位上進一步對標、逼近香港,而且在產業佈署和主攻方向上更是亦步亦趨。從會議展覽、航空航運、跨境電商到品牌經濟、法律服務、金融創新、國際聯繫,幾乎在香港擁有優勢或者正努力發展的各個領域,都有可能要面對深圳發起「你追我趕」式的「挑機」。更須留意的是,深圳正發揮其「學習型城市」的一貫本色,不遺餘力地從其他地方包括港澳和海外汲取經驗、人才等優勢資源,例如提出在當地設立「進博會」分場、鼓勵港澳的基礎研究設施進駐深圳等,發揮「拿來主義」,以求在最短時間內、最有效地建立起策略性領域的關鍵能力。   在區域競合的新態勢下,香港不能再只作「長江後浪推前浪」式的空洞喟嘆;除了繼續發揮自身所長、更加主動地與深圳加強合作,攜手開拓更多產業新機遇之外,更應「不恥下問」,反過來向深圳學習、借鑑其成功發展經驗甚至積極利用對方的優勢資源,以彌補自身發展的短板和持續提升競爭力,方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同時,於急遽轉變的城際競爭浪潮中保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