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灝楠:希慎削30%派息 地產股跟隨?

博客

莫灝楠:希慎削30%派息 地產股跟隨?

隨著部分企業撤出香港CBD地區,商業租金回落不少。在這個背景之下,很多香港地產股在未來業績當中可能將會在投資物業當中錄得虧損。希慎(0014)公布了去年年底的業績,虧損8.72億(港元,下同),末期息減少31%至81仙。集團管理層表明,在經濟面臨挑戰及不確定性下,不調整派息屬不切實際。 本周將有多隻地產股陸續派發中期成績表,包括新地(0016)及新世界(0017)等,上周率先布業績的希慎具有啟示。集團去年基本溢利跌14%至18.32億元,經常性基本溢利跌11.2%;列帳淨虧損8.72億元,主要由於27.63億元非現金性 的投資物業之公平值減少所致。希慎末期息減少31%至81仙;全年每股派息減少25%至108仙。 集團管理層明言,香港經濟有所改善,但消費意欲仍然謹慎,加上地緣政局緊張及宏觀經濟不明朗亦阻礙復甦。至於寫字樓及商舖業務,則受因疫情出現結構性影響,預期今年本港及全球經濟環境仍不明朗,所以削減派息為未來做好準備。 讀者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虧損還能夠派息?這個就是投資物業重估所帶來的公平值減少之虧損。因此,這次希慎公佈的業績雖然是虧損8.72億,但事實上扣除27.63億的公平值減少,核心利潤應為18.91億。對應現時股價,大概就7倍市盈率左右。其實也沒有想象中差。希慎是其中一個例子,相信之後其他地產股陸續公佈業績,大家也會發現相同之處,屆時不要看到虧損就大驚小怪便是。 根據彭博的資料顯示(26/2/2024),現時香港地產發展行業的平均市帳率約為0.3倍,和資產淨值明顯有一定折讓。筆者相信這個估值已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資產價格下跌的影響。 總結一下,筆者對於香港的地產行業前景仍然較保守,但以現時的估值水平來說,再以投資物業貶值的藉口來看淡地產股則顯得有點理據不足了。 撰文:莫灝楠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資料研究部副總監 ============= 延伸閱讀:莫灝楠:淺談Home Bias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李慧芬:有企業價值回歸 悅達國際宣派及支付特別股息

博客

李慧芬:有企業價值回歸 悅達國際宣派及支付特別股息

於200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悅達國際(0629),是江蘇在香港發行紅籌股的首家上市公司。6年後的2007年,悅達控股正式更名為悅達礦業控股。2018年12月,悅達礦業再更名為悅達國際控股。自此之後集團專注於保理相關業務。 12月中旬,悅達國際(0629)發出批准宣派及支付特別股息的公告。 公司自2017年業務轉型以來,財務表現一直錄得穩步增長,公司財務狀況穩健,主要歸因於保理相關業務收入增長,過去一年,公司取得了卓越的業績,實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 悅達國際(0629)於2023年12月14日宣佈,宣派一次性特別股息每股0.0084元,以回饋股東一直以來的支持。有關特別股息將於2024年1月17日或前後以現金方式,向於2024年1月5日名列公司股東名冊的股東派付。 董事會認為,公司擁有充裕的財務現金流,宣派及支付特別股息,不會對集團現有及未來的營運以及財務狀況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相反,此舉會更有利於公司和公司股東的長遠發展。 2017年下半年,悅達國際(0629)開始提供保理服務、應收帳管理與催收及保理諮詢服務的業務。按照集團的定位要求,未來悅達國際(0629)將作為集團面向國際市場投融資運營的平台,積極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推動自身業務發展走向國際化,主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打造金融科技公司;悅達國際(0629)將以商業保理作為核心主業,以金融科技服務、國際業務為兩翼,其中商業保理重點突破家庭消費分期,在細分市場樹立品牌和比較優勢。 集團股價用了兩年時間營造了圓底,現開始出現上升動力,投資者不妨趁低吸納,目標0.36元。 撰文:李慧芬 華贏東方研究部董事 (本人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 延伸閱讀:李慧芬:天韻國際斥資3億購健力寶股份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

聶振邦:恆指續升動力待確立 中生製藥防守性強

博客

聶振邦:恆指續升動力待確立 中生製藥防守性強

總結7月恆指累升6.14%,連同6月是兩個月連升,亦是2月以來暫見最大單月升幅。不過實則7月普遍日子表現反覆,直至7月25日起才確立升勢。最終由7月24日收報18,668點,較6月底收報18,916點低近250點,相對7月31日收報20,078點,累升超過1,400點。觀乎5月9日以來首度收高於20,000點,屬於接近三個月的罕見強勢,理應繼續可看好後市;不過7月31日恆指高開低走,從高位回落超過280點,若非見連續兩天收高於20,300點,後市還不宜看得太樂觀,所以暫時選股繼續以防守性作首要考慮為佳。 股價處近一年低位 集團主要從事藥品業務,分別為:1)中藥現代製劑及西藥分部;2)投資分部從事投資業務;及3)其他分部主要從事相關醫療業務的中生製藥 (1177)不妨留意。於8月1日收報3.54元,較52週低位3.25元(見於2023年6月26日)高出8.92%,差距確認少於一成。於今年4月28日晚上發佈的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資產淨值約297.47億元,而截至去年12月底已發行股數約188.14億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7837港元,相對今年8月1日收報3.54元,市賬率為1.98倍,高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高。 市盈率看現價定位 然而,參考截至2018至2022年底每期最低市賬率為1.88至5.83倍,平均值為3.16倍,高於現時的1.98倍,反映現價實則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7837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5.62元,較3.54元之潛在升幅為58.76%。而截至去年12月底之全年股東應佔溢利約25.44億元,相對截至去年12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186.22億股,每股盈利折合為0.1541港元,對比3.54元之市盈率為22.97倍,參考上述五個時段之每期最低市盈率為5.47至35.13倍,平均值為19.48倍,低於現時的22.97倍,反映現價偏高。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盈利為0.1541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00元,較3.54元之折讓15.25%。 超過十年穩定派息 另可留意集團於2011至2022年,每個財年均有派發股息,每股股息介乎0.0500至0.1200港元,平均值為0.0717元;2022年為0.1200元,期內最高。0.1200元較現價3.54元產生股息率近3.40%。參考上述五個時段之每期最高股息率平均值為1.91%,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6.26元,較3.54元之潛在升幅為76.84%。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3.00至6.26元,平均值為4.96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40.00%,連同股息率接近3.4厘,預期一年回報率超過43.00%。 去年1月10日高見6.30元(2022年最高價),之後不斷反覆向下,較今年6月23日暫時最低收報3.33元,不足七個月累跌逾三成六。現價3.54元,較今年暫時最低收市價高出6.31%,少於一成反映差距偏小,加上考慮到現處2019年1月以來的低水平,距今歷時超過四年零七個月,反映現價進場風險不大。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3.15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2.80元或以下買入。此股顯然屬中長線投資性質,持貨不少於一年可看目標價為4.50至5.00元;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 撰文:聶振邦(聶Sir) 博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延伸閱讀:聶振邦:內房負面消息困擾港股 石藥集團屬高防守性之選 [...]

黎家聰:提議滙控(0005)重組亞洲業務,請尊重大小股東意見

博客

黎家聰:提議滙控(0005)重組亞洲業務,請尊重大小股東意見

最近,恆指仍舊在兩萬點附近徘徊,未有驚喜,反而恆指成份股之一的老牌藍籌股滙控(0005)就因近日一群「維權小股東」提出的的兩個議案鬧得如火如荼。該兩個議案分別是戰略檢討(衍生重點為重組亞洲業務或把亞洲業務分拆上市),以及要求滙控制定並實施長期和穩定的股息政策,並在有足夠可分配利潤的前提下,向股東派發2019冠狀病毒疫情前同等水平股息,即(按季度支付)不低於每年每股0.51美元的股息。議案將於下月5日在英國召開的股東周年大會進行表決。 管理層建議欠奉 「維權小股東」提議看來挺合理,但是卻遭滙控現任的高層管理人員反對,包括主席杜嘉祺、行政總裁祈耀年,以及香港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等。祈耀年更於集團周年股東大會的網站上載影片,呼籲股東反對分拆及股息政策議案。管理層過去半年多次只重複反對分拆方案,但又沒有新提議。參考主要股東之一的中國平安保險(2318)的資管部門在上周發表的立場中,發現原來其有認真聽取了滙豐及其它市場專業人士的反饋和意見,從原來的分拆方案調整爲戰略重組方案。面對新建議完全不同的戰略重組方案,管理層又沒有認真回應及研究,至上周三的聲明中仍然重複反對分拆方案,究竟管理層有沒有心思維護小股東呢? 對於股東和滙控高層的爭辯,老實說還是要投票說了算,有鑑於有不少讀者可能或多或少也有點滙控在手,因此筆者認為有需要談談這個話題,好讓大家了解並爭取應有的權益。 是次重組及派息議案,筆者是支持小股東提議的。首先,亞洲業務分拆存在一定合理性。從過去財務數據來看,亞洲業務明顯是整個滙控之增長引擎,不論通過分拆、戰略重組或結構重整等方式,均可以降低滙控受其他地區影響,拖累其盈利表現。根據滙豐最新業績顯示,亞洲地區為貢獻最多的地區,2022年稅前利潤貢獻進一步增加至78%。亞洲地區既然是業務重心,理應獲得更多聚焦。但是,滙控所做的卻是反其道而行,將亞洲業務的分紅與資本,用以支持回報相對較低的其他地區業務,滙豐亞洲於過去3年累計向集團上繳了61%的利潤。而且,多年來滙控業績表現不佳,對亞洲業務投入不足,這些因素已值得對亞洲業務進行改革,投放更多資源給亞洲業務,以及更好體現亞洲業務之價值。可是,滙控對建議充耳不聞,難怪股東不滿。 有利建立新優勢 其次,分拆或戰略重組建議並非如滙控高層所說般如洪水猛獸。滙控高層擔心的全球業務協同受損問題和重組的成本問題均是可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過去兩年,平安資管早已向滙豐管理層提出了諸多有關滙豐亞洲的結構性重組建議,包括亞洲業務在香港上市,以及整合滙豐亞洲的所有業務。而不論是什麼方案,都堅持兩個原則。分別是:第一,堅持滙豐仍是總部在亞洲的上市銀行的控股股東,以維持全球業務的協同效應;以及第二,堅持都將爲滙豐股東帶來巨大收益,包括釋放價值、減少資本要求、提升長期效率、減輕地緣政治風險,有利創造新的定位優勢。 滙豐作爲任何部分分拆實體的主要控股股東,對確保全球業務協同所需的商業有效運作仍保持很強的影響力,高層對全球業務協同可能受損的擔心是過慮的。而戰略重組或分拆後,滙豐亞洲和滙豐之間的交易安排的可能收入損失,滙豐亞洲可以與滙豐簽訂服務協議,繼續使用現有的業務系統,像滙豐與恒生多年來的成功案例一樣。同時,分拆亞洲業務後改善的營運情況,亦可抵消分拆成獨立公司後職能帶來的額外成本。因此,在協同和成本問題上,筆者認為有一定可討論的餘地。可是,儘管平安及小股東都提出合理的建議,但滙豐管理層都沒有給予積極的回應和清晰的解釋,只是不停反對。 第三,派息方面,一直以來大部分股民,甚至基金都視滙控為老牌收息股,穩定派息政策是最合乎股東期望的事。作為股東,老實說不是要公司上山下海,弄這個弄那個,而是希望得到應有的投資回報。而公司的管理層,亦有責任去保障股東權益,穩定派息正是回報股東的最佳方法。此外,穩定派息亦可成為滙控股價之催化劑,一舉兩得。 高層自大固步自封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滙控高層的態度。滙控或者有理由反對議案,可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滙控拿了最賺錢的亞洲業務的資源去試圖大力開拓其他地區業務,卻為集團帶來虧損。股東質疑虧損並試圖提出改善建議,滙控高層卻只不斷反對,沒有互相探討過可能性,反映滙控高層的自大。再說近期有關滙控以1英鎊代價收購美國矽谷銀行(SVB)英國分行的事件,做這事之前,到底滙控高層又有沒有考慮到各大小股東的感受?收購決定時間倉促,是否有履行足夠的盡職審查,資訊透明度似乎不足。到底收購是以股東利益還是國家(英國)利益作決定?而且,這個決定據說連他們自己也承認盡職審查的時間不足。那麼即是說滙控高層自己做什麼都可以,而大小股東提出合理建議,他們卻連眼尾也不看?這樣的態度,難道股東仍值得相信他們嗎? 再者,平保持股超過8%,是否應該在滙豐董事會有席位。滙豐説因為同平安有業務上的競爭,所以不應該有平安入董事會。但翻查記錄,當年滙豐入股平安成為大股東的時候,平安就給了滙豐三個董事職位,難道當時就沒有競爭問嗎?是不是雙重標準?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戰略重組或分拆建議有其合理之處,可是滙控高層一律懶理,還試圖妖魔化小股東。小股東一直在股票市場上都是較弱勢的一方,但是不去爭取,蛋糕是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給你的。這篇文章相信看的人也大多數是小股東,既然如此,為何不團結一致呢?無論5月5日股東大會投票結果如何,平保明顯和中小股東都十分關心滙控未來前景,滙豐管理層都必須應該繼續與平保探討新改革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相信這也是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保障。 撰文:黎家聰 在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學學士畢業,投資經驗達10年以上,善於財務報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財技分析等。此前創立聰明錢走勢投資教學,教育超過500名學生,亦曾任不同金融機構的要職,現為財經節目嘉賓常客,身兼專欄作家、亦曾為香港電台《經濟「識」堂節目》主持人。 [...]

博客

【港股專家】李慧芬:獲買盤吸納,佐丹奴(0709)開展升浪

佐丹奴國際(0709)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業績,營業額54.12億元,按年升5.2%。純利5億元,按年升15.2%;每股盈利31.8仙。期內,集團可比較門市銷售額增加5.2%,而可比較門市毛利則增加5%,合併毛利上升5.4%至32.21億元,主要受銷量增加7.9%所帶動。合併毛利率輕微上升0.1%至59.5%。存貨對成本流轉日數增加9日至87日。年末,扣除銀行借貸後之現金及銀行結存淨額達11.67億元,按年增加6.6%。 佐丹奴國際主席及行政總裁劉國權表示,集團過去的派息比率一般不超過100%,但去年度卻達到110%,主要是希望能回饋股東,今年會否維持此派息比率則要視乎業務發展。至於收購方面,他形容通常交易都不太化算,由於有文化差異,因此收購後的公司一般發展不太好。若然要進行收購活動,亦會傾向透過銀行融資,多於利用手頭上的現金。 集團表示,中國的電商業務每年約有30%增長,其他地區例如香港、台灣及馬來西亞的增速去年開始加快。集團的成本一般不會有大升幅,預計今年毛利率有0.5%至1%的升幅。 另外,今年會繼續在全球增加零售點,預計整體增加100家店左右。內地加盟店數目,由前一年的562家增至605家;直營店則由357家縮小至324家。由於內地版圖大,每個地區的文化不一,因此將業務交予加盟店打理會較容易處理,希望今年內地能多開60家加盟店,自營店的關店數目相信不會多於30家。中、港以外,法國將會有第一間店舖開幕,現時正進行裝修;在印度已找到新的加盟商,未來亦會將當地的自營店逐步變為加盟店;巴基斯坦的業務則發展得不太順暢,預計最快要兩至三年後會有較大的貢獻。 佐丹奴國際經過數星期打底之後,本週開展升浪,投資者可於4.20元之下買入,獲利目標4.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