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樓市速報:「沙士價」難重現

豬年樓市雖先升後回,但最後仍是錄得升幅,可是踏入鼠年,樓市便遇到挑戰,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愈演愈烈,本港雖仍未有大規模爆發,但樓市氣氛已受影響,不但睇樓量減少,二手市場出現劈價成交外,甚至有買家臨時「甩底」,這更令人聯想到2003年的「沙士價」會否重現。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社會及市場狀況與03年已不同,不但失業率較低,而且大多數的業主持貨力較強,加上如今業主已有經驗,沙士價難以再現。 去年下半年受到多項不明因素影響,豬年樓市亦先升後回,據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豬年最後一週的CCL收報177.09點,與狗年最後一週的169.95點相比,即豬年全年樓價仍錄得4.2%的升幅。總結豬年,新界兩區樓價表現較港九市區優勝,新界東於豬年升7.09%;新界西升5.82%;港島區升3.88%;九龍區亦升4.04%。可是,踏入庚子鼠年,樓市的開局似乎並不太樂觀,除了是原本的政治等因素外,如今更受到「武漢肺炎」擴散的衝擊。 武漢肺炎疫情加劇,武漢當地甚至封城,內地的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14,380宗,目前已造成304人死亡。台灣、泰國、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及美國都已有確診個案。本港方面,截至2月2日,確診個案為14宗。港大最新研究顯示,新病毒很可能會演變成環球疫症,疫情預計在4至5月才見頂、6至7月減退。 睇樓量跌一半 雖則目前香港仍未有大規模爆發,可是樓市氣氛已受到影響,睇樓活動受阻,東涌區便有代理表示,本來有準買家預約在農曆新年期間睇樓,但因武漢肺炎,區內睇樓量已隨即減少一半。 此外,有買家更在首宗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消息傳出後,因憂慮樓價或向下,臨時「甩底」。世紀21日昇地產執行董事黃文龍稱,北角健威花園C座高層1室海景單位,實用面積446呎,2房間隔,業主原約定買家於上週三(22日)晚上簽約,但由於下午有報道指本港有人確診武漢肺炎,買家決定「再睇下先」,最終爽約並取消買賣。 與此同時,二手屋苑亦出現劈價,個別屋苑更出現蝕讓情況,如天鑄一個中層單位,由內地業主持有,曾經叫價2,880萬元放售,及後減價232萬元後獲買家承接,以單位實用面積894方呎計算,呎價29,620元,原業主於2016年中以逾2,850萬元購入,換言之,如今帳面損失逾200萬元。 藍籌屋苑樓價繼續尋底,鰂魚涌康怡花園R座一個低層5室單位,實用面積499方呎,屬屋苑2房則王,僅售760萬元,創項目近半年新低,呎價15,230元。另海怡半島7座中層B室,實用748方呎,為3房套連士多房間隔,享海景,業主原叫價1,250萬元,於鼠年大年初一減價逾200萬元,以1,045萬元沽出,呎價低見13,971元,較早前同類單位成交價低逾一成,被形容為筍價。 此外,馬鞍山二手市場亦掀減價潮。區內代理稱,有近20%業主調低叫價,涉及物業包括銀湖.天峰8座中低層放盤,實用面積541方呎,叫價由880萬元,調低至850萬元,減幅約3.4%。 當年經典屋苑 如今疫情確是讓人人心惶惶,全城更是嚴陣以待,同時讓人聯想到2003年本港樓市曾出現的「沙士價」,究竟如今的「武漢肺炎」會否令到樓市再度大跌呢?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樓市確會受到影響,但要再度出現當年的跌幅,則是不甚可能。 回看當年沙士時期,即2002年5月至2003年7月,樓市經歷長達14個月的跌市,當日430方呎以下的A類單位期內曾跌18.44%,431方呎至752方呎的B類中小型單位亦跌20.9%。 在疫症爆發期間,住宅空置率曾升至6.8%的高位,2003年7月差估署樓價指數更跌至67.4點歷史低位,其中疫症重災區牛頭角淘大花園,本是九龍藍籌屋苑之一,但當時竟然有單位成交價低見55萬元,呎價跌至1,242元。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2003年3月自政府宣布將淘大花園E座整幢隔離,以致九龍灣5月份的二手住宅買賣登記明顯急跌,以中原樓市片區(HMA)作統計框架,九龍灣5月僅錄得17宗登記,較4月份38宗顯著急跌約五成半。 由隔離令生效至樓市尋底成功,歷時4個月,淘大花園呎價的調整幅度顯著,平均呎價由當年最高位2,610元跌至最低2,086元,累跌約兩成;德福花園跌幅亦明顯,累跌13.8%。同期全港樓價開始回穩,CCI連續4個月於31點徘徊,最高31.80點,最低31.46點,僅累跌約2%。 長實(0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認為,經過2003年沙士一役後,市民警覺性提高,加上政府正採取防疫措施,相信疫情能夠受控制,對樓市影響不會如沙士時期般嚴重,他預期今年整體樓價的上落波幅5%。 高力國際香港及南中國研究部主管鄧淑賢亦預料,今年香港的租賃市場及投資動力將繼續放緩,估計本港普通住宅物業價格將下跌5%。 業主持貨力強 事實上,目前的社會及市場狀況與03年時不盡相同。於2003年時,本港樓市已由97年開始下跌,連跌6年至谷底,疫情的爆發就如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差估署樓價指數由2000年1月的101.2點,反覆回落至2003年沙士時的67.4點,跌幅達33.4%。 而且當年的負資產個案不少,根據金管局的資料,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為2003年6月,當時共有約10.57萬宗負資產按揭,佔所有按揭的22%,即每5個供樓人士便有1個屬負資產;涉及金額1,650億港元,佔未償還按揭總額高達31%。當年破產管理署發出24,922個「破產令」,比起1997年,全年只不過發出893宗。 現時樓市則屬於高位整固期,雖然經歷超過半年的修例風波,但仍企得甚穩,以去年首11個月差餉物業估價署的住宅樓價指數計,仍有4.3%的升幅,而對比沙士時期的67.4點,目前樓價更加上升3.8倍。且目前大多數業主持貨力較強,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16年約121.7萬個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物業,當中約65.7%,即79.9萬戶已供滿樓,無論數目抑或比率均創新高,而數目較15年前約50.5萬戶更大幅增加約58.1%。 反觀仍需供樓的家庭於2016年錄近41.8萬戶,較15年前顯著減少約22.2%,而其佔全港自置居所家庭的比率亦回落至僅34.3%。再加上金管局對物業貸款的控制嚴格,故現在業主的供樓負擔能力,遠勝1997年至2003年之時。 另一方面,失業率上升,自然會影響樓價。但據官方統計,最新的失業率雖已升至3.3%,大約重回至2017年水平,又預料今年的失業率可能升至5%的水平,但相對之下,2003年的失業率曾高達8.8%,多達逾30萬人失業,恒生指數一度跌至8,000點,樓市自然難有起色。 再者,近年樓價高企,有不少人都戲言懷念「沙士價」買樓,反映不少市民汲取了經驗,不會在疫情的時候恐慌拋售單位,甚至不排除有人趁低吸納。再加上,如今仍處於低息環境,私宅供不應求及剛性需求強烈,相信重現沙士樓價大跌的機會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