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興:咫尺自然 就在香港

博客

廖錦興:咫尺自然 就在香港

都市人白天營營役役,晚上不是上網睇劇、手機遊戲,就是好友飽餐一頓,然而20年前的非典型肺炎疫症喚醒香港人要注重健康,自始香港熱門的行山徑在週末都非常熱鬧,各類與遠足相關的比賽都出現人潮,苗圃行動挑戰、毅行者、香港遠足挑戰賽、香港島環島徑挑戰等多不勝數。 遠足運動其實也有悠久歷史,Excursion解作短程旅行,香港人喜歡稱為行山,內地稱為遠足或爬山,據悉這字來自拉丁語,由前綴ex(表示朝外),currere(表示奔跑)和後綴zion(表示動作)的拼合而成。遠足活動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至19世紀攀登到雄偉的山脈在世界各地開始流行。香港行山的樂趣無窮,彈指之間,便告別繁華鬧市,投身優美自然,上山下海,盡享野趣。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聞名於世,但其實既優美又方便的行山徑吸引數以萬計國內外旅客到港行山。去年卓號火箭的著名桌球好手奥蘇利雲來港參加桌球大師賽期間,也抽空三天跑進香港的美麗山徑,並特別推薦港島區的金督馳馬徑和西貢的麥理浩徑。 香港山多平地少,郊野山林佔總面積約四分之三,是名副其實的郊遊天堂,麥理浩徑、港島徑、衛奕信徑等,還有多不勝數的自然教育徑和古道,大多與水塘、海灘、森林、島嶼和古蹟穿連在一起,因此不論是10小時的高強度遠足還是2小時家庭郊遊都是樂也融融,還可飽覽山海景色。香港旅遊發展局列出的10大行山路線你又去過未? 世界各地亦有不少優美的行山路徑,筆者本月初曾到瑞士的著名旅遊勝地Interlaken(因特拉肯)遊覽,Interlaken是少女峰山腳下的美麗小鎮亦有世界聞名的遠足山徑。Interlaken的意思是湖水之間,因為小鎮夾在西面是圖恩湖(Thunersee)與東面的布里恩茨湖(Brienzersee)之間,阿勒河穿城而過,綠茵環繞,四季皆風景醉人,它是阿爾卑斯山脈觀光的好地方。今次主要是郊遊遠足,一口氣行越多個山峰,在夏天陽光普照下大部分在2000米下的山峰都蓋上一層翠綠的草地,而又能眺望不遠處的雪山群,那是一幅幅如仙似畫的美景。 難忘在Interlaken的Victoria-Jungfrau酒店內Radius by Stefan Beer餐廳巧遇瑞士出生的米芝蓮行政總厨Stefan Beer,他早年曾在上海及香港的五星級酒店工作,當Stefan知道我是香港旅客,便說”I like hiking in Hong Kong very much, and Dragon’s Back is my favorite hiking trail”,想不到Stefan對香港第一印象便是風景如畫的港島雲枕山至打爛埕頂山的「龍脊」,相信該處是行山友必曾到過的。 香港人每天忙碌工作,欠缺身心的健康。香港有24個郊野公園及17個特別地區,總面積44,312公頃,郊野公園每年遊客超過千萬人次。筆者建議大家在週末與朋友家人到郊野公園走一走,享受既方便又優美的環境。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彭城的漢韻悠揚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名人系列

蔡東豪:行山路上

擁有傳媒人、企管人多重身份的蔡東豪(Tony)是一名行山發燒友,也是毅行者的常客。他坦言18年前一次行山,令他愛上了行山及跑步。由一名普通行山友,蛻變成超級毅行者,更成為活動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指出,回想十多年的毅行者之路,除了讓他鍛鍊身心外,也從毅行領悟出人生的哲學。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蔡東豪說,參加毅行者前,並沒有行山習慣的。「以前覺得行山好老土,只有老人家才會行的,但是一行便很快上了癮。」為何對毅行者那麼著迷?「我認為毅行者是一個講求思考的比賽,讓我坐下來慢慢認真想清楚要怎樣做。比方說,行山不可以只一味向前行,無論怎樣也要看清楚、想清楚四周圍的情況如附近有沒有樹蔭。最初幾年我都是抱着柴娃娃,一鼓作氣的心情去參加毅行者。後來我才慢慢開竅,想出很多行山背後的哲理,這對我有很重要的啓發。」與其熱愛寫作一樣,愛思考的他自封為「行山思想家」,專門在行山時間找尋人生的真理。 「毅行路上,參與者不再是個人,而是一個四人同行的小團隊,我們彷彿變了另一個人,變得包容、慷慨、健談。毅行者是關於與人同行,原來我們快不過最慢的隊友……毅行者是關於邁向自己定下的目標,但最重要是幫助他人完成願望。毅行路上我們義無反顧向目標進發,大家共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由玩家變專家 再返初衷 回想參與毅行者18年來的心態,蔡東豪說當中有起有伏,由玩樂心態昇華至競賽心態,再變回近年的玩樂,他解釋與自己的年齡有關。「頭幾年我對活動十分投入與熱情,很著重成績,如在2010年毅行者賽事錄得17小時49分的成績,但往後經歷過一些低潮,有點迷惘,曾想過少些去行山,結果又能堅持下去。」 [...]

商事動態

樂施迎向新時代 毅行者化身環保先鋒

「迎戰16度」,每個人都有份,為了人類未來的生活環境,更是責無旁貸。自1986年舉行至今的「樂施毅行者」,亦於今屆開始響應環保,積極推動環保措施,令個個「毅行者」化身成「Green4 Trailwalker」,期望活動在持續發展之餘,亦為環保出一分力。 Text / Toby Chan  在剛過去的8月上旬,一年一度的「樂施毅行者」舉行記招,為將於11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毅行者」活動進行簡介,其過程猶如誓師大會,主辦單位代表固然要出席,現場還有顧問醫生、物理治療師與及幾位資深的「毅行者」及其他新舊參賽人士,一同作經驗分享。樂施會籌募經理 (活動)黃玉閒在活動上指出,今年「毅行者」的主題為「毅行就是變型」,並且立刻行動,宣布今年新加入環保措施,參與者需要達到要求,才可符合參賽資格。   減廢要從源頭開始  自2003沙士一疫後,香港人日漸注重運動,因此近十年以來,各種不同名目的運動項目皆相繼增加。做運動,是一件開心的事,然而但凡比實,總會牽涉物資的應用,如在跑步比賽途中,跑手需要喝水以補充水份,於是大會很多時都會為跑手準備水杯或膠樽水,然而當中便引起了一些環保問題,如如何去處理跑手喝完的水杯或膠樽水?由於比賽現場應用了很多裝飾品及臨時設施,當比賽完後,這些物品如何處置?在十幾年前,當環保風氣只是剛剛掀起時,大家或許未意識到其嚴重性,但到了今時今日,在資訊發達的情況下,大家已責無旁貸。 根據資料,香港去年全年約舉辦了逾250場跑步賽,平均每1.5日就有一個比賽,數量可謂驚人。有環保團體便抽查了當中15場比賽,發現當中有8成賽事是曾在比賽途中向跑手在派膠樽水,當中5成不設跑手取水上限,同時分別只有4成和2成7的主辦單位提供斟水和回收設施。該環保團體因此估計,這些獲抽查的15場賽事,總參加人數大約為4萬人,料已製造近4萬個廢膠樽。公民黨亦於早前以電話訪問了1,286位市民,希望藉此了解市民平日飲用膠樽裝飲料和環保習慣。調查結果顯示,當中有8成7人同意香港應效法外國禁售細容量樽裝水,亦有逾6成人稱,如香港有更多飲水機,將提升市民自攜水樽的動力。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亦因此指出,美國三藩市其實早於2014年已開始禁售600毫升或以下的樽裝水,故此他認為港府只著眼回收工作,卻忽略了源頭減廢的重要考量。 成為環保「毅行者」  為環保,以及地球資源的持續發展,樂施會籌募經理黃玉閒指「樂施毅行者」自2016年起,已停止派發即棄水杯予參賽者,更規定參加者自攜杯盛熱飲,估計每年可省下五萬隻紙杯,同時又在檢查站設回收設施,並安排大使協助參賽者分類回收,回收量由早年的零公斤,升至2016年約500公斤。至於今年新加入的環保措施,她說:「我們鼓勵參加隊伍在活動前承諾參與成為『Green4 Trailwalker』,並必須以相片或短片證明於活動期間完成最少下列四個行動,包括將飲清的鋁罐及膠樽投進大會的回收箱;多菜少肉,鼓勵與隊員及支援隊伍支持『素食毅行』;自備水杯/容器盛載熱飲及湯;自備可循環再用餐具;支援隊伍避免使用即棄塑膠餐具;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碳排放等。」她再表示,大會將於成功完成全程100公里並實踐以上行動的參加者之證書上印上「Green4 [...]

商事動態

樂施毅行者推行新環保措施

由樂施會主辦的一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遠足籌款活動「樂施毅行者2018」將於今年11月16日至18日舉行,活動今年主題為「毅行就是變型」。樂施會於日前舉行簡介會,近300人出席。會上樂施會籌募經理(活動)黃玉閒在會上向參加者及支援隊伍講述活動詳情及安全守則,及介紹今年的最新環保措施,並鼓勵參加隊伍在活動前承諾參與成為「Green4 Trailwalker」,並必須以相片或短片證明於活動期間完成最少下列四個行動,包括將飲清的鋁罐及膠樽投進大會的回收箱;多菜少肉,鼓勵與隊員及支援隊伍支持「素食毅行」;自備水杯/容器盛載熱飲及湯;自備可循環再用餐具;支援隊伍避免使用即棄塑膠餐具;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以減少碳排放等。大會將於成功完成全程100公里並實踐以上行動的參加者之證書上印上「Green4 Trailwalker」徽章,及於大會網頁中表揚其履行「綠色毅行」之承諾。 大會醫療總指揮、伊利沙伯醫院急症部門副顧問醫生胡永祥提醒參加者應做好體能鍛鍊,又講解過度疲勞、水泡及抽筋等症狀的處理方法,及鼓勵毅行者作活動前自我風險評估,保障參加者安全。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鼓勵參加者響應環保及惜食。物理治療師熊國佳則講解行山傷患處理竅門,更即場示範物理治療。 兩位資深超級毅行者唐賜聰、陳文霞則與參加者分享其毅行經驗及闡述支援隊的角色,並對今年的主題「毅行就是變型」深感共鳴。唐賜聰表示:「毅行讓我發覺自己的渺小,因為諒解,因為溝通,因為團結;毅行也讓我發現自己也可變強大,也可變有型!」陳文霞就認為:「毅行者令我重拾對運動的熱愛,了解自身體能及精神極限,更勇於挑戰自己!」 「樂施毅行者」起點為西貢北潭涌,終點設於元朗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今年共有1300隊,即共5200人獲得參加資格。4人一隊的參加者需於48小時內走畢100公里麥理浩徑及其他接續路段,極具挑戰性。「樂施毅行者」是本港最大規模的遠足籌款活動,自1986年樂施會首屆舉辦以來已有逾10萬名健兒參加,合共籌得逾港幣5億7千萬2百萬元。今年籌款目標為港幣3千4百萬元,全數將用於樂施會的各項扶貧救災及發展倡議工作,為世界各地的貧窮人改善生活,並支持於貧困中掙扎的小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