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廖錦興: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歷史,而歷史是文化的源頭亦是讓世界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最佳方法,因此每一個城市都會設立歷史博物館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 筆者曾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館、四川博物館等,深為讚嘆,而上週便參觀了位置河南省的洛陽博物館和鄭州的河南博物院。中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八千年文明的根脈區域,而河南省位處於中原地帶必然是歷史愛好者的朝勝地,其中洛陽貴為號稱十三朝古都,盛載著中華五千年歷史。另外建於1927年的鄭州的河南博物院亦毫不遜色,無論在規模、設計、策展或藏品的質和量都是最高水平。河南博物院佔地10餘萬平方,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外形設計源於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台–登封觀星台,亦具「匯聚天地四方之靈氣、九鼎定中原」之寓意。     踏進河南博物院偌大的主場館便感覺到華夏文明的輝煌發展史。由新石器時代、夏商時期至明清朝代的文物都井井有條地展出,還配予不少3D投影、中英文字詳盡解釋。河南博物院其中一個展覽館剛舉辦以「風檣陣馬,筆力扛鼎 – 王鐸書法藝術展」,王鐸是著名明末清初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書法藝術中有“南董北王”之稱。書法是中華民族獨創的一種藝術形式,是民族精神的象徵之一。它藴含許多的思想理念和審美態度,有云”讀懂書法”就能加速”讀懂中國”。 院內藏有高達13萬件文物,這些文物上可追溯到遠古,下及近代,文物的種類繁多,一脉相承,尤以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刻等。在云云千年文物中,筆者最深印象是五件驚世珍藏: 1. 四神雲氣壁畫 這幅壁畫創作於西漢早期,這幅壁畫出土位於河南永城西漢梁王墓墓頂,長5.22米,寬3.23米,用紅、白、黑、綠四種顏料繪製而成。乃迄今發現時代最早、墓葬級別最高的一幅墓葬壁畫。 2. 武曌金簡 1982年河南登封縣嶽嵩山發現這枚皇帝金簡。金簡是武則天在位其間到嵩山祈福,派遣使臣胡超向諸神投簡以求除罪消災。 3. 金縷玉衣 玉衣是古代王公喪葬殮服,起源可追溯到東周綴玉面罩、綴玉衣服。至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香港八十年代電影《摩登保鏢》中提及金縷玉衣而令香港市民對這殮葬玉器印象深刻。在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玉衣是亦是永城西漢皇族梁王墓的文物。 4. 雲紋銅禁 作為河南博物院重點文物之一,楚墓文物雲紋銅禁受到廣泛注意。由於周人認為商人滅亡的原因之一是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子稱為“禁”,有禁戒飲酒之意。 5. 蓮鶴方壼 出土於新鄭鄭國國君大墓的文物,蓮鶴方壼具極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銅壼體形高大,工藝複雜,澆鑄時需多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其裝飾採用平面、立體、浮雕、圓雕、鏤空等多種手法,這種複雜的裝飾必須使用先進的鑄法及焊接工藝來完成,反映了中原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 衡量一件文物的價值要從它的歷史、藝術、科學三方面來界定。而在河南博物院的13萬件文物不僅是華夏文化歷史,更是世界文化歷史遺產。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地處於九州之中,有中州之稱。同時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三千年,更先後有22個王朝定都或遷都於河南。雖然河南的鄭州、洛陽、南陽市等已換上城市化的新妝,但很多千年歷史遺跡仍得到頗佳的保存及維護。 撰文 : 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