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動態

3月藝術及體育盛事 「利東街」全力支持

每年3月,踏入香港的藝術月,全城忙於舉辦不同藝術盛事及藝文活動,街頭巷尾都沾上濃烈的藝術氣氛,其中於灣仔會展舉辦的Art Basel及Art Central藝術節更是重點盛事,不容錯過。灣仔利東街特意為一眾藝術迷準備了專屬餐飲禮遇,無需任何消費即送上香港地道小食及HK$100餐飲現金券,每日名額100名,先到先得,送完即止!歡迎市民和遊客參觀完展覽,順道來利東街與688個連綿不斷的中式傳統燈籠打卡合照,並享用多國美食佳餚。 由即日至3月25日,到利東街客戶服務中心出示 Art Basel或Art Central之即日入場券票尾,即可享以下禮遇: 禮遇 1:免費獲贈HK$100餐飲現金券乙張,於指定餐飲商店消費滿HK$200即減$100。 禮遇 2:換領專享美食券乙張,可到指定商店免費換取香港地道小食或飲品一份,包括蛋撻王新鮮烘焙酥皮或牛油皮蛋撻、大同老餅家傳統中式老婆餅或永華日常港式奶茶 。 利東街欖球狂熱 年度體壇盛事Hong Kong Sevens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 載譽歸來,16隊全球頂尖的欖球隊伍將一決高下。利東街決意讓這股狂熱氣氛延續,配合大家「睇波飲啤酒」的習慣,於3月31日至4月2日聯乘啤酒品牌嘉士伯及多間餐廳推出欖球主題套餐,並於中庭廣場舉辦美酒和美食攤位、兒童欖球體驗班等,齊齊為Hong Kong Sevens打氣,球迷萬勿錯過! 1. 利東街 x 嘉士伯 期間限定欖球主題套餐 睇欖球賽飲啤酒是人生一大樂事,利東街特別聯同嘉士伯及6間餐廳推出限定欖球主題餐飲套餐,讓您可以優惠價錢盡享熱門美食。此外,凡持有欖球盛事入場券的客人,於指定餐廳憑任何消費即可免費換領醇滑嘉士伯啤酒一罐或嘉士伯啤酒一支,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2. 欖球主題活動 由4月1日至2日,邊歎美食邊看球賽氣氛定會加倍熱烈!利東街中庭特設多個試食攤位,推介了多款與別不同的美酒及配酒小食,全屬非一般的品味之選,必定令您一試難忘、食不停口。 3. 兒童欖球體驗班 兒童欖球體驗班 (只限6-12歲兒童參加) ,由專業欖球導師教授欖球基本功、控球技術等,讓小朋友認識欖球運動並體驗欖球的樂趣!由即日起至4月2日以電子貨幣單一消費滿HK$100及追蹤利東街社交平台,即可換領4月1日至2日「兒童欖球體驗班」名額乙個。 4. 欖球主題身體彩繪 球迷必備的面部或身體彩繪,來利東街您也可體驗一番!利東街中庭將設有現場工作坊,有專業身體彩繪導師設計及繪畫欖球圖案,配合球賽氣氛!4月1日至2日以電子貨幣單一消費滿HK$100及追蹤利東街社交平台,即可免費體驗欖球主題面部或身體彩繪乙次。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名人系列

The Rugby Game Changer Peter Duncan

於60年代末已來香港打欖球的Peter Duncan,至70年代初開始在香港定居,從此與香港的欖球發展史結下不解之緣。作為香港欖球總會資深成員的他,於去年正式出任董事會會長一職,繼續推動香港欖球發展。 Peter Duncan有個中文名,叫「鄧樂勤」,正職是香港資深大律師,若果稍為有留意時事新聞,可能會知,他就是早前為曾蔭權打官司的辯護律師團隊成員之一。他來自新西蘭,於大學畢業後已在當地開始執業,怎知在機緣巧合下,重回昔日效力大學欖球隊時曾作過賽的香港,之後就一直沒有離開過。 香港欖球運動的推動者 「在我的讀書年代,有很多朋友在讀完大學後都會去海外旅行,但我選擇了留下來,繼續工作。在幾年後,才開始決心往外地發展,想看看外邊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於是就來了香港,至今生活得很愜意。」當他抵達香港啟德機場的一刻,時為1973年,三年前,他才剛代表大學欖球隊來港作賽,由於留下了良好印象,於是便選擇重回舊地,並從此在香港定居。 在香港的數十年,事業不斷發展,更上層樓,由早年加入律政署做檢察官,其後廉政公署成立,他出任內部法律顧問,又加入過置地,於90年代末正式離開商界,加入大律師行業,往後一直在法律界服務,至2004年被任命為資深大律師。在工作之餘,他亦為香港欖球總會效力,協助推動香港本地的欖球運動發展。他在1976至1979年之間,已帶領香港欖球隊先後迎戰威爾斯、蘇格蘭及法國欖球隊。後來又持續在香港隊及私人球會執教。「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因為球員都很好,令我總是樂在其中。不過現在已不能再做教練了,因為現在做教練是要證書的。」 他身形高大而健碩,一如香港欖球總會的其他幾位「巨頭」,如Pieter Schats、Trevor Gregory等,當筆者向他提及那些總會內「巨頭」的身形特徵時,他只笑了一笑,說道:「年紀大了,現在當然已沒有再打了,但我的孫兒們有打。小時候,他們是追著球跑來跑去的,後來學校有得打欖球,又有人教,在我小時候,何來有人教導?一切都是自學的。」不說不知,原來他是由踢足球開始的,那其實亦是一般人開始接觸球類運動的歷程。他笑道:「最初踢足球時,有人對我說,那就跟打欖球差不多。到了升上中學,開始打欖球時,有人教導,他們卻對我說,打欖球就跟踢足球差不多。如是者,我就開始認真打起欖球來了,後來更加入了大學代表隊。」   一步一腳印的發展歷程 於1976年開始舉辦的「香港七人欖球賽」,自大約十年前開始大舉引入商業元素及贊助商,並獲得空前成功,至近年賽事被升格為「IRB世界七人欖球巡迴賽」其中一站後,更加是盛況空前,在三日的比賽當中,有如城中盛事,因此實在很難想像,在大約40年前的香港,欖球運動究竟是甚麼模樣。 「在70、80年代初,當時香港的欖球人口,主要是在香港居住的外國人,如早年政府開始興建基建工程,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建地下鐵,於是就聘請了很多外國工程人員,他們在工餘時就會打欖球。另外還有多間私人足球俱樂部,如『警察』(Police)球隊,但隨著廉政公署於1976年成立後,部分『警察』球隊的重要成員就離開了。在最初,本地人是很少接觸欖球運動,後來又有多間私人足球俱樂部成立,才陸續開始多了本地人之參與。」 要發展一項運動,而且更是一項不太主流的運動,對當時的香港欖球總會而言,確實是一件困難的事。「當時總會的規模非常小,全年收入近乎零,而且只能獨立經營,在很多方面都要靠別人的協助,如我們的欖球場,是借自『警察』球隊,還有京士拍運動場的協助,才令我們得以慢慢發展。直至80年代初,由於中英已簽署了聯合聲明,香港將於1997年正式回歸香港,中國成了香港的宗主國,我們開始清楚地意識到,由於主權易轉,到1997年間,可能將有大量外國人,包括欖球運動員,會離開香港,到時就沒有人再打欖球了,於是總會乃決心開始推行欖球運動本地化的發展計劃。要發展,就要資本,幸好得到渣打銀行及牛奶公司資助,令我們得以逐步實踐本地化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