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創科無限】打造創科生態系統,成就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的人才和資金自由進出,無縫連接全球資源;大學學術水平居全球前列位置;知識產權保護和監管制度達至國際水平,具備發展創科生態系統的條件。正如楊偉雄局長在不同場合,都有提到打造創科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而且生態系統必須有私人投資者參與融資,建立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才可成就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美譽。 撰文  葉永成 楊偉雄在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後表示,不應以傳統眼光來看新經濟發展。好像數碼娛樂包括多媒體的發展,廣告、電影後期等。傳統行業同時擁抱創新科技,例如最近出來的一隻「獨角獸」是從事旅遊業的,是不是創科呢?旅遊業和旅行社是否需要用創科呢?答案是肯定的。 他又說,地產商亦需要用創科,各行業都需要用創科,銀行也用創科,因此創科並非單一板塊,而是一個概念,適用於各行各業。發展時需要鼓勵生態系統,部署到容納得到不同行業。若只能容納兩、三個行業是不足夠的,香港的服務業相當強大,包羅萬有。「獨角獸」如何產生?楊偉雄說是要靠一個強大優良的創科生態系統,而創科也需要會計師和律師的幫助。 創科生態造就「獨角獸」 近年興起了許多共用辦公室,是一個匯聚的地方,將優質初創企業匯聚一起,令他們更強大、更好地利用公共資源。例如在數碼港,共用辦公室有會計師資源、律師資源及推廣資源,因為初創企業沒有這些資源會做不好,所以要用生態系統方式去看數碼港。數碼港今時今日做到的成績人所共知,以往香港沒有「獨角獸」。第一隻「獨角獸」是從數碼港走出來,現在數碼港有不止一隻「獨角獸」。 目前,香港的金融科技群體非常強壯,過去3年,金融科技初創的融資額等同於澳洲和新加坡的總和。創科局成立了3年多,這幾年香港整體的創科生態發展非常好,但只靠政府投放是不足夠的。生態系統本身必須有能力融資,因為一個「獨角獸」的產生,不是政府單獨可以做到,而是投資者看到香港的初創企業有實力,肯用更高的投資額投資於這些初創企業才能有更多「獨角獸」。 創新科技協作平台 早前,5所本地大學及7間科研機構與機電工程署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支援各政府部門應用創新科技,以改善服務和提升效率。合作內容包括推動使用網上創新科技協作平台(E&M InnoPortal)、協助政府部門物色創科方案,以及促進知識和經驗的交流,藉以推動創科的應用和發展。 楊偉雄表示,香港的大學、研發中心及初創企業從不缺乏創新的技術方案,他們更加需要的是社會擁抱和支持創科的文化。 機電署的「創新科技協作平台」,與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的「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是政府推動公私營創科協作的平台,鼓勵政府部門應用科技與本地研發成果,從而提升公共服務質素。 機電署署長薛永恒表示,機電署擔當創新促成者的角色,透過創新科技協作平台 為政府部門應用新科技的需求與初創企業的創科項目作出配對,促進本地創科發展。 創新及科技商貿展覽 另一方面,創科局副局長鍾偉博士出席創新及科技商貿展覽時致辭說,創新科技協作平台提供機會讓各大學、初創及中小企業與政府部門配對技術開發需求和解決方案,安排測試及驗證技術。在過程中,這兩個部門會為相關部門提供意見和支援。這些平台不但為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方案,亦為初創及中小企業創造更多商機。他希望政府部門和業界可以利用這些平台,加強協作,共創雙贏的局面。 此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已於2019年4月1日推出一套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以期創造更有利的環境,鼓勵決策局和部門在政府採購中採納創新建議,以便初創企業和中小企參與政府採購工作。 為配合推動各政府部門利用科技改善公共服務,效率促進辦公室聯同香港科技園公司,為政府決策局和部門同事舉辦是次商貿展覽,以加強與業界交流,了解市場上可提供的產品及方案;從而策劃他們的創科項目和制訂最佳的採購策略。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與業界的緊密交流亦可讓業界了解政府部門的實際需要,鼓勵業界創新及多研發有助提升公共服務的產品。 [...]

名人系列

【人物專訪】創科局局長楊偉雄:為創科生態注入活力

現屆特區政府著重創科發展,投放在相關項目撥款已逾千億元。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認為,發展創科基建、推動研發、匯聚創科人才、支援科技企業和推動「再工業化」等多方面的措施,已大大為香港的創科生態注入活力。並有信心將本地研發總開支佔GDP比率,由目前的0.8%增至2022年前達1.5%的目標;強調工作先以香港為本,也會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打造成區內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訪談  李樹明 | 整理  葉永成 | 攝影  張展銳 李:李樹明(資本雜誌總編輯)   楊:楊偉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李: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三年前成立,你身為首任局長,請介紹一下創科局的目標、工作及未來的發展規劃。 楊:創科局有兩大目標:一是帶動經濟,營造良好的創科生態環境;二是益民生,透過創科的協助令服務做得更加好,例如醫療、智慧城市的發展等。創科局依照特首頒布的8大方向,過去3年,第一個目標是首要的,營造良好的創科生態環境,才能有效推展創科。我認為現時香港的創科生態環境已進步不少,舉例說,4年前香港沒有獨角獸(估值達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現時已有5間獨角獸,2間來自科學園,2間來自數碼港、1間來自中文大學。 2014年,香港的(VC)創投約有12億元,2018年已激增至180億元。共享工作間增加至近100間,多多少少也有助香港初創公司的發展。另一方面,香港政府有一個明確的開放數據政策,今年會增加700個數據站,每個政府部門須於年底公布未來3年的數據開放政策。 [...]

商事動態

香港物聯網會議2019 以嶄新方案及培訓建設物聯網生態

第七屆香港物聯網會議已於上星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完畢,整日會議吸引接近600位各行業專業人士出席,共同探討當前市場上的物聯網技術發展及商機。大會相信,物聯網的發展潛力龐大,不但能改善企業營運效率、改變營商運作、還能啟發嶄新業務模式,帶來新一波的經濟增長。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致開幕詞時説:「物聯網科技高速發展,為企業和政府帶來無限可能。我們正推展多項重要基礎建設,包括安裝多功能智慧燈柱、由明年起為所有香港巿民提供個人數碼身分(eID)、推動應用建築信息模擬和建設空間數據共享平台。讓我們攜手擁抱和善用這些新科技,共建更美好香港。」 物聯網能推動萬物的連接,收集大量的數據。要發揮物聯網的真正價值,香港物聯網產業諮詢委員會主席及香港機場管理局首席資訊主管卞家振指:「物聯網裝置所收集的數據,有助企業洞悉其系統及流程的能力和表現,為業務帶來創新及增長的機會,甚至是帶來革命性的轉變。企業應掌握大數據的專業知識及策略,以了解及發揮數據的功效,讓公司能以數據作為基礎、進行決策。」 然而物聯網生態尚未統一,不同的標準、裝置及服務都讓企業應用物聯網的進展緩慢。要解決問題,香港貨品編碼協會(GS1 HK)總裁林潔貽認為開放的全球標準非常重要。她說:「GS1標準是物聯網的基礎,使數據透明化及流程自動化。標準可以讓各公司及機構追蹤物件的動向、進行數據分析及洞悉顧客行為,讓企業可以作出即時及更有效的決定,同時提升顧客體驗。」 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最近推出多個物聯網方案,包括REAL Visibility、智慧追蹤追溯(Smart Traceability)、Smart Kiosk及冷鏈管理方案。 這些方案根據全球標準EPCIS開發的物聯網平台「蹤橫網」,應用於不同業務範疇: REAL Visibility –  透過專利的防偽微印刷(Micro printing)技術,讓顧客可以即時驗證產品真偽及追蹤產品來源,同時讓品牌獲得實時掃描活動資訊,幫助品牌建立消費者信心及維護品牌形象。 智慧追蹤追溯(Smart [...]

本港時事

中總邀楊偉雄談香港創科發展

香港中華總商會日前邀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擔任會董會講座嘉賓,介紹本港創新科技發展及相關支援政策的最新情況,並就企業研發開支扣稅、吸引外來科研人才來港等多個議題與會員交流意見。 講座由該會袁武副會長主持。他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給予重要指示,支持香港發展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深化香港與內地科技合作;近年特區政府亦投放大量資源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今年五月更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積極配合國家創科發展步伐,這些均為促進香港科技產業發展帶來重要支持。 楊偉雄局長表示,特區政府致力構建有利本港創科生態系統,從科研基建、資金、人才、產業發展及配套支援等各方面,全方位推動創科發展。相比美國、以色列及深圳等地科技投資以私營機構為主,目前香港對創科研發的投入仍由政府主導,每年金額約18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僅0.7%。特區政府多管齊下,致力於2022年或之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增加至每年450億元左右,約佔本地生產總值1.5%。  事實上,行政長官於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已提出多項措施鼓勵私營企業增加研發投資,包括為企業首200萬元研發開支提供300%稅務扣減,餘額亦可獲200%扣稅,扣稅額不設上限。楊局長表示,相關稅務條例修訂草案已交立法會審議,期望於今年稍後時間正式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