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總商會梁兆基:港科技產業投資及人才投入不足 或成經濟隱憂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出席論壇時表示,今年香港經濟頗艱難,首三季經濟都負增長,料第四季亦會出現收縮,全年經濟收縮達3%,雖然特區政府今年推出消費券計劃,但未見香港零售出現大幅反彈,並再三強調,只有通關,香港零售及經濟才會反彈。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右一)與一眾星級講者,包括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先生(右三)、Micro Connect創辦人及主席李小加(右二)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左一)出席《智瞻2023》首場論壇《宏觀經濟展望》。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日前假香港科學園舉行《智瞻2023》論壇,主題為《經濟開新篇 • 科技創優勢》,兩場智瞻領袖主題論壇涵蓋宏觀經濟展望及2023年十大焦點科技兩大議題。論壇旨在分享最新趨勢及各種機遇,讓港企特別是中小企如何從中抓住新機遇。   梁兆基坦言,香港面對不少挑戰,當中包括人才短缺,過去兩年本港流失不少勞動人口,且很多屬中層管理人員,而人才外流問題在未來兩、三年未必能夠扭轉,勢不利經濟發展。再者,香港對科技產業投資不足,科研開支只佔到GDP 的1% , 低於內地的2.4%,亦低於經合組織(OECD)標準的3%,但科研投資要比目前增加超過兩倍是很大挑戰。 梁兆基在小組討論中表示,大灣區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香港企業可以透過大灣區走向內地市場。他說:「香港怎樣抓住機遇,這是一個問題。香港的優勢在於,香港對歐洲、美國市場非常了解,未來中國內地市場會比美國市場更龐大。香港要考慮怎樣服務好內地消費者、客戶。」   林毅夫:冀港府支持服務業及製造業轉型 打入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對於近年不少人將香港與新加坡作出比較,以視像形式出席論壇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指出,80年代的時候,香港人均GDP較新加坡高七成,但現時卻較新加坡低三成,認為與兩地政府的角色有關。林毅夫表示,在50至70年代,新加坡和香港的產業結構相若,當年香港金融和製造業發展理想,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香港製造業式微,集中金融服務、貿易及旅遊業,但新加坡政府積極支援提升當地產業及服務業,令新加坡在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均表現出色,而生物科技、製藥及電子科技更為其強項。林毅夫認為,特區政府要繼續支援服務業及製造業,加強具優勢的產業,從而打入國際市場,香港才有望重新超越新加坡。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過去數十年,香港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在製造業、貿易和金融領域上擔任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國際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而新經濟和創新科技的迅速發展,將推動香港在技術轉移的領域扮演新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將本地及內地的技術成果商品化。同時,透過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創新發展中「走出去、引進來」的雙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