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盛事

JES Network x Capital 研討會:AI突破傳統教學模式  造就科技教育騰飛

隨著人工智能(AI)的普及,或已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為探討當今科技教育的市場潛力與趨勢,JES Network 《茉萃薈》 及 Capital 資本平台於今日(17日)聯合舉辦第3場研討會,邀請人工智能教育平台Preface 創辦人盧炳棠(Tommie )、本地香港教育科技初創企業 Big Bang Academy 聯合創辦人唐蒨怡 (Sarah) 及本地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企業 Robocore Technology 創辦人林朗熙(Roy) 擔任嘉賓講者,以「迎接教學新模式:科技教育的市場潛力與趨勢」為主題,與在場人士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對教育界發展的影響,並分享科技如何培育與塑造未來。 (左起) Big Bang Academy 聯合創辦人唐蒨怡 (Sarah)、Preface 創辦人盧炳棠(Tommie )及 Robocore Technology 創辦人林朗熙(Roy)出席JES Network x Capital合辦科技教育研討會。 Sarah認為,AI不會取代傳統老師角色,只會令老師利用科技變成更強。 Tommie指出,AI出現只會加快科技教育的普及化。 Roy強調,儘管生成式AI出現,最終是無法取代人類。   3名講者來自不同背景,矢志投身科技教育的相關行業。Preface 的創辦人盧炳棠從畢業後捨棄投行工作和博士學位到出走創業,創辦的人工智能教育平台Preface AI可為教與學帶來更大影響;唐蒨怡與友人在劍橋大學畢業後投身於投資銀行,全因熱衷科學,二人毅然放棄高薪厚職,於2020年成立教育科技初創 Big Bang Academy,從教育下一代出發,推動整個社會走向科學化發展;而林朗熙是家族企業第二代,除為了家業升級轉型外,開拓自動化生產業務,2018年建立人工智能機械人科技企業Robocore Technology,為科技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混合式學習模式 或成未來趨勢 在研討會上,講者認為,新冠疫情加速科技教育的發展。Sarah提及,據國際調查顯示,全球機構投入科技教育資源十分巨大,估計把逾20至60%投放當中;她指隨著人工智能普及,衍生大量數據,再不能區分線上或線下學習,而混合式學習將成未來趨勢;Tommie提及,現今學習應走出學校課室,無論在學還是在職培訓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設計不同機械人重要介面,創造學習內容,為教育界製造應用場景;Roy表示,公司在科技教育方面,為學校或機構設計軟件如應用程式,配合使用機械人於教學用途當中。基於科技教育投入使用層面廣泛,講者皆認同,業界應加強相互協作,如與不同持分者與社會團體,提升科技教育的社會效果,惠及不用層面的使用者。 人工智能 為教育創造無限可能 談及人工智能對傳統教育的影響,講者道出科技教育能突破傳統教育盲點,令教育層面更廣更闊;Sarah認為,AI不會取代傳統老師角色,只會令老師利用科技變成更強,深化教學效果;Tommie指出,AI出現只會加快科技教育的普及化,如生成式AI讓學習者更容易掌握科技與掌握知識:Roy強調,儘管生成式AI出現,最終是無法取代人類,正因人類有思想及具有創意,加上不守規則的特性,才能為世界創造無限的可能。   [...]

名人系列

東興企業林朗熙 開發自動化系統 抱擁中國製造2025

家族企業第二代林朗熙(Roy),把原來自動化分銷代理銷售業務,升級研發自家的自動化系統及為客戶設計解決方案,成功帶領公司轉危為機,找到增長的新亮點 。 Text / Henry Lau Photo /鄺銘漢 隨着物聯網(IoT)及自動化技術普及,全球製造業紛紛投入工業4.0轉型概念,工業4.0簡單來說,就是大量利用自動化機械人、感應器等設備提升生產效能,甚至結合銷售及生產時所產生的大量數據,改善整體營運,增加原有的生產價值。當中涉及網絡、雲端、自動化等眾多技術,當中自動化生產一環正是重中之重。繼德國、美國、日本及中國後,新加坡於2年前宣佈推行「研究、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於五年內撥190億坡元(約143億美元)投放於四大具策略性的科研領域,包括先進製造工程、生物醫藥、大數據經濟及城巿方案。當中的先進製造工程便結合物聯網、雲端數據運算、自動化技術,如機械人、無人駕駛技術等,運用先進科技,提升高生產力效能。作為鄰近競爭對手的香港,近年大力推動創科發展,政府於剛公佈的《財政預算案》預留撥款,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並推動博士專才庫計劃,資助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而本地機構、商會亦積極推動本港「再工業化」政策。 東興企業在1977年由林步東於香港成立,初期以電子產品銷售為主,逐漸擴大業務範圍,及後業務覆蓋自動化產品如CNC、PLC、機械手分銷、系統設計、集成、資訊科技與產品合成等。「集團技術團隊參與過的項目包括冶金、採礦、發電、水利工程、舞台設備、食品包裝、樓宇自動化、機器人系統設計等。此外,我們的代理範圍包含了在工程上用到的大部分第三方產品,比如不間斷電源、斷路器、變壓器、電纜等。」公司另一核心業務,更是三菱自動化中國的最大供應商,代理業務網絡覆蓋全國。 林朗熙早年在美國讀書及工作,他說,在大學讀Computer Science,畢業後曾任職程式編寫員4年,2011年決定回流香港,協助父親發展工廠工業項目轉型。「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年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盛行,越見重要,幸好我在大學期間對電腦程式有點研究,這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 引入變革 專注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