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奧運獎牌效應系列(一):港人慣性三分鐘熱度,奧運熱潮能維持多久?

中國香港奧運代表隊在32屆東京奧運取得有史以來最亮麗的成績,46名運動員征戰2020東京奧運共奪得一金二銀三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奧運結束兩天後宣佈推出五大支援體育發展的措施,強調政府對體育發展肯定不是三分鐘熱度。事實上,要能夠讓大眾對運動的熱情延續下去,唯有將運動與經濟和商業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運動產業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分鐘熱度確實是香港對體育運動的寫照。香港隊這次在東京奧運取得佳績為本地體育事業帶來一陣熱潮。這股熱潮首見於於1996年「風之后」李麗珊為香港贏得有史以來的第一面奧運金牌。當年為迎接李麗珊回港,長洲萬人空巷,渡假屋早被預訂一空,為睹李麗珊風彩,不少人選擇露宿長洲都在所不惜。這股熱潮曾經維持了一段時間,風帆運動因而風靡香港,不少家長亦鼓勵孩子們學習風帆運動。長洲更為此而興建了一個滑浪風帆紀念公園。今日紀念公園雖然尚在,但遊人熱情不再。熱潮總有消退的時候,下一次熱潮的來臨,可能要等到另一位運動員在公開賽事中取得佳績才得以重燃。 香港回歸之後,從2000年的悉尼奧運到2016年的里約奧運,中國香港代表隊在連續五屆奧運會中奪得一銀一銅,包括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香港「乒乓孖寶」李靜和高禮澤在男雙乒乓波項目中奪得銀牌;以及2012年倫敦奧運,「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在女單車競輪賽中奪得一面銅牌,都曾經掀起學打乒乓波和踩單車的熱潮。 今年東京奧運,張家朗在花劍個人賽項目奪得金牌,距離李麗珊在奧運項目中奪金已是25年後的事,張家朗的金牌,加上香港「女飛魚」何詩蓓於女子200米自由泳決賽、女子100米自由泳先後兩奪銀牌,成為香港首位奪得兩面奧運獎牌的運動員,開創歷史。隨後蘇慧音、杜凱琹及李皓晴組成的女子乒乓球隊獲得團體賽銅牌;劉慕裳在空手道個人形賽,以及李慧詩在場地單車賽獲得銅牌,全港一時沸騰起來,單一屆奧運獲得六面獎牌,史無前例,再一次燃起港人的運動熱潮。不過,這股熱潮能夠維持多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