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生產力局首研發工業元宇宙智能生產線 引領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把創科元素如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注入傳統生產流程當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日前與東興自動化投資(東興)簽署合作研發協議,憑藉雙方共同研發的「電流輔助訂製板金自由成形技術(EAFF技術)」,將實體生產場景引入工業元宇宙的虛擬環境,將提供全港首個基於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的智能生產解決方案,把實體及虛擬生產場景實時整合數據互通,透過元宇宙令用家恍如置身真實場景,能夠排除地域空間界限,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流程及培訓技術人員,同時更可進行實時多方遙距維修,有助於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及創新服務模式,支持業界及早部署以順應未來智能製造發展趨勢,推動香港實現新型工業化,為產業創優增值。 生產力局將協助東興把現有的EAFF技術引入工業元宇宙,應用「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實時反映真實機械的狀態,並利用虛擬空間測試最佳的生產流程及模擬成品狀況,更可進行實時多方遙距維修,不受時限地域限制。 東興是香港一家工業自動化控制設備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為業界提供智能生產線設計、人工智能和工業機械人等技術及服務。生產力局與東興合作研發的專利EAFF技術較早前獲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支持,更於多個國際科技研發盛事中屢獲殊榮,包括2021年「百大科技研發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2021」,以及由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香港分部)(IMechE Hong Kong Branch)頒發的「IMechE-最佳項目大獎」。EAFF技術是一項利用先進數碼製造的無模具成形技術,透過虛擬化技術分析所設計的三維立體形狀,並以兩組協同運作的六軸機械臂直接製造出金屬產品。在無模成形的過程中,系統會模擬機械臂的運行路徑,對板金物料的應力分布、熱傳播及電效應進行有限元素分析,為優化產品成形及製作過程提供關鍵實時數據。EAFF技術特別適合用於生產複雜幾何形狀(包括倒扣特徵)的零件,整個零件製作時間可由原本的8至15周,縮短產品開發及生產時間高達10倍,而且採用的物料可以更廣泛,有助拓展設計空間。 生產力局EAFF技術引入工業元宇宙 生產力局表示,將協助東興把現有的EAFF技術引入工業元宇宙,為設於生產力局的實體EAFF單元製作「數字孿生(Digital Twin)」。Digital Twin 是指一個物理對象的數碼化代表 ,通過工業物聯網(IIoT)、仿真技術、3D建模技術、虛擬實境 (VR)等方法將實體系統的各種屬性映射到虛擬空間,實時反映真實機械設備的狀態。企業無需再受到時限地域影響生產進度,便可於虛擬空間測試最佳的生產流程及模擬成品狀況;另一方面,亦可實現多方實時遙距設備保養及維修。若設備並非設於現場或需銷往外地,此技術除了可省卻派駐工程人員遠赴外地檢查設備和實地檢查後需訂購零件更換的傳統流程、時間延遲及高昂成本外,更可透過虛擬場景集合多方人員進行技術研究及培訓,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憑藉國際領先的工業元宇宙技術及一站式的配套設施,生產力局將於最新落成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 Celesphere」內進行Digital Twin技術演示,結合相關軟件和硬件,組建智能生產線,並為東興提供設計、運營、技術人員培訓、設備優化等一條龍支援服務,為業界提供工業元宇宙技術服務,推動工業元宇宙技術在業界廣泛應用,共同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 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該局作為香港首家推廣工業元宇宙技術落地應用的科研機構,是次合作雙方優勢互補,以東興在提供工業自動化控制設備整合方案的經驗和市場影響力,配合生產力局國際領先的科研實力及支持企業善用先進技術升級轉型的豐富經驗,雙方攜手利用元宇宙技術,解決業界長期面對的投入成本高,運作效率低的痛點。元宇宙方案可以把實體生產線搬到元宇宙中進行搭建、測試、優化,能夠減少能源消耗和其他資源投入如設備維護,從而降低成本。   合作研發協議由生產力局大灣區業務發展部總經理單銘賢(右)及東興副董事長林朗熙(左)於「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簽署。     ============= 延伸閱讀:工業元宇宙科技館開幕 助業界實踐智能製造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企業策略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開幕 助業界實踐智能製造

為加速香港新型工業化及數字經濟發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日前(30日)開幕,展出最新的工業元宇宙應用技術方案,包括榮獲多個國際科研獎項認可的技術,助力業界實踐智能製造,成就新型工業化及促進數字經濟。 展館內展出各類工業元宇宙應用方案,其中「運用工業元宇宙技術實踐工業4.0 數碼化精益優化生產」技術應用方案榮獲多項國際科研殊榮包括2022 年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入圍項目,2023 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入圍項目,以及2022 香港智慧生活夥伴大獎「元宇宙類別」——傑出生產線優化方案,技術水平備受各國專業機構肯定。 而「工業元宇宙貓頭鷹生產線」則是把實體生產場景引入工業元宇宙的虛擬環境,把實體及虛擬生產場景實時整合數據互通,實現未來智能化工廠。 陳祖恒表示,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的成立將更進一步推廣和實現工業元宇宙應用,成就新型工業化發展。生產力局希望藉此向業界展示元宇宙生產線方案,優化業務及生產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解決業界目前面對請人難,受時區和地域限制等痛點。生產力局將繼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從技術、人才、資金各方面支援業界,推動同利用先進科技,如將工業元宇宙落地應用,目標為企業,為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 開幕禮邀請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中),與生產力局主席、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左),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右)同為活動揭開序幕。   工業元宇宙科技館( [...]

商事動態

生產力局「智能穿戴及鐘錶科技中心」開幕 助業界升級智能製造

為配合香港推動「再工業化」及發展高端先進製造,並協助傳統鐘錶業把握升級轉型的機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把轄下的「香港鐘錶科技中心」升格為「智能穿戴及鐘錶科技中心」,除提供智能製造顧問服務及技術支援外,更是全港首個及唯一一個能同時測試及驗證智能穿戴及鐘錶原型的平台,旨在加快業界發展高增值穿戴研發成果商品化的步伐。     新開幕的「智能穿戴及鐘錶科技中心」為業界提供全面的智能生產綫及先進製造技術支援、新材料研發、工藝及產品設計的「一條龍」顧問服務及技術培訓等服務;亦同時提供超過50項符合國際及瑞士鐘錶業標準的獨立品質測試及驗證服務,當中包括原有的天文台級認證的「機械機芯天文台錶測試」,並提供智能穿戴測試及驗證服務。   隨著可穿戴裝置普及化,香港近年成爲亞太區中人均擁有最多穿戴裝置及使用率最高的地區,而中國智能手錶市場規模預計在2025年會超過400億元。本地業界亦加快升級轉型步伐,積極開拓中國以及環球智能穿戴市場商機。有見及此,生產力局於中心增設智能穿戴測試服務 ──「智能穿戴功能精準度測試」。透過人工智能及傳感器打造肢體動作數據庫,為智能穿戴產品提供功能準確度測試,涵蓋計步、心率、血壓和血含氧量等方面,以回應市場需求,協助業界打造適合亞洲人的智能穿戴方案,邁向高增值先進製造。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近年可穿戴技術是技術行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智能穿戴的興起反映市場對產品有龐大需求,亦不再滿足於單一計時功能。為增強香港業界在全球的競爭力,生產力局與時並進,緊貼市場需要及提供相應的研發及技術支援方案。   開幕典禮後更舉行「穿出個未來,戴出個機遇」科技論壇,除生產力局智能製造部總經理孫國偉及數碼轉型部總經理兼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HKCERT)發言人陳仲文分享智能穿戴發展及網絡安全問題上的應對策略,更邀請了香港鐘表業總會工業部部長暨達騰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阮重文分享如何利用科技融合傳統和創新,讓本港鐘錶傳統工藝及先進技術製造兩者兼得的升級轉型經驗,以及衛保數碼董事及聯合創始人兼傳感器專家高平為予會者分享創新科技如何讓智能穿戴於運動、健身和醫療保健市場的發展大放異彩的經驗。   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中)、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右)及智能穿戴及鐘錶科技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莊學海(左)主持開幕儀式。   多位業界領袖在科技論壇上分享對智能穿戴科技發展的真知灼見,鼓勵同業升級轉型。 [...]

博客

查毅超:南沙方案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啟示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香港,特別視察科技園考察創科發展,突顯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高度重視。習主席對香港近年的創科成果予以肯定,令創科業界十分鼓舞。他明確提出香港需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產學研幾方面強化創新上的協同合作,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有了國家支持,香港在創科及產業發展上更是如虎添翼,業界必須把握機會,在大灣區發揮所長,助國家達成此宏大目標。   在國家大灣區戰略下,內地九巿相繼推出策略方案和措施,深化各自的產業優勢並作出錯位配合,強化灣區整體競爭力。若能善用各地的新政策,港商可作出更有利部署。位處珠江三角洲心臟地帶的南沙,是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新區,被定位成為大灣區內重要的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國務院在6月公布《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詳細規劃了南沙在大灣區藍圖中的角色,不但匯聚資源發展產業和與國際接軌,更在多方面鼓勵和歡迎港澳人才、企業融入大灣區,目標是在2035年將南沙發展成創新及產業轉化體系成熟、擁有完善營商環境的地區,港澳居民數量進一步提升,成為大灣區9+2城巿合作的重要平台。   承南沙機遇 港優勢互補產協同效應   《方案》提出多個創科和先進工業的發展重點,包括推動粵港澳科研機構共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產業化的聯動發展;整合中科院在廣州研究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資源;發展「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產業鏈,推進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無人機、互聯網行業應用示範及下一代互聯網算力服務等發展;對受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等。廣州市政府提出斥資約200億元人民幣,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及人才鏈「四鏈」支援企業落戶南沙。《方案》更提出多個鼓勵港澳參與發展的舉措,如為在南沙的港澳科研機構和創新載體提供更多資金、實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援措施、獲香港政府「青年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資助的創業團隊均可直接享受南沙創業扶持政策等。香港科技大學更已率先到南沙設立廣州分校,令兩地科研合作更緊密。   完善港創科生態圈   與大灣區接軌 自南沙在2012年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新區後,政策支援及配套更完善,定位亦越來越清晰,香港業界應盡快部署如何利用南沙的平台更上一層樓。《方案》中羅列的措施和機遇,大大有利香港工業家充份善用兩地科研合作成果、驅動業務向智能製造及創新產業發展,並吸納香港年青人到大灣區發展事業和創業。粵港澳各城創科措施推陳出新,新一屆政府任重道遠,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及與大灣區接軌。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孫東局長直言要加強香港上中下游科研,以及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同時利用北部都會區,引入更多高增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落戶和扎根香港。香港累積的實力遇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的機遇,未來無疑是黃金發展期,助力國家進一步鞏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   撰文: 查毅超博士  [...]

博客

查毅超:職業教育強化香港先進工業人才庫

自完善選舉制度後,新一屆立法會由愛國愛港者組成,重歸理性討論,為香港開展良政善治的新篇章。新任議員提出不少具建設性的議案,更令一些以往較少在議會討論的政策得到更多社會關注。近日林振昇議員提出的不擬具立法效力議案「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培養人才構建多元出路」獲得通過,促請政府推動職業教育,加強培養各類人才,以實現本港產業多元發展。     香港現正積極推動「再工業化」,討論職業教育的發展絕對是其中重要而且影響深遠的一環。我樂見此政策獲得關注,更認為我們必須要及早策劃為香港培育所需的先進工業人才庫,方能好好把握未來「再工業化」和北部都會區策略的機遇。   強化人才體系 投身先進工業   「再工業化」不但需要科研創新的人才,更需要能掌握先進生產及工業4.0等技術人才。工總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亦指,現時港資企業在升級轉型和再工業化進程中面對工業人才不足及流失率高的挑戰,大部分傳統行業指人才供應短缺是制約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而有意在港開設先進生產線的廠商,亦指培訓成本高、未能招聘合適人才是頗大挑戰。由於香港廠商遷至外地已久,不少本地工業技術人才已經流失,我們必須重新培養本地人才、吸引年青一代投身先進工業,作為「再工業化」長遠發展基礎。   推動職業教育正正是培訓工業技術人員的重要渠道,為有志在這方面發展的年青人提供學術以外的升學就業途徑。環觀全球,各工業發達國家均重視職業教育及人才培訓。例如德國及瑞士用雙軌學位制度,學生可以按其興趣選擇著重實務的應用型學位課程,一邊修學及實習。中國亦發布《關於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的通知》,明確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產業工人素質,貫徹落實「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政府應全面檢討現行教育政策,由中學、學徒計劃、文憑至學士學位課程,增加更多與先進製造業相關的課程,全面地增強應用學科的認受性,並資助業界提供更多實習、學徒機會等,讓學生更早接觸先進工業的實際運作和建立事業。   另一方面,香港亦要吸納資深工業人才,助我們在「再工業化」走得更快更遠。工總建議政府開放專才市場、並善用資歷架構為經驗豐富的技術作專業認證。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巿,更可以吸引海外頂尖工業人才來港,共同參與大灣區的產業發展,邁向國家「中國智造」的目標。   南金融北創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