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李家超:推動新型工業化初見成效 成功扭轉製造業佔GDP比率下降趨勢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出席工總活動時透露,推動新型工業化已經初見成效,成功扭轉製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的下降趨勢。他又指,通過「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設立的智能生產線,由去年中約30條,增至現時逾50條,亦正推進設立微電子研發院和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工作,未來提供更多高科技核心技術的硬件配套,支援更多企業轉向智能生產。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出席工總活動 他指出,本屆政府上任以來,推進多項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項目,公布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藍圖》提出的四大方向之一,正是完善創科生態圈,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同時,為了有效推動新型工業化的發展,他提出從頂層設計着手,在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轄下設立新的「工業專員」,專職專責,統籌和督導新型工業化的策略和工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在同一活動致辭時表示,推動「新型工業化」是實現香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科技賦能是「新型工業化」的顯著特徵,在新時代下,創新科技與工業發展密不可分。除了設立「工業專員」等一系列支援措施外,創科局會遵循五大方面推進香港的「新型工業化」發展,包括人才、技術、財政支援、推動科研,以及基礎建設。 香港工業總會今日(8日)舉辦「iForum工業家論壇2023 — 創科新時代 工業啟新章」,邀請到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主禮,以及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擔任特別嘉賓,吸引了200多名業界同儕到場參加。 是次論壇聚焦「智慧製造」和「健康科技與新工業化」兩個主題,特別邀請了思謀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賈佳亞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研究)盧煜明教授進行主題演講,通過多角度及多元範疇的討論,促進相關行業及政商人士交流,發展「先進製造」產業以實現「新型工業化」,促使香港工業走向國際。 工總常務副主席莊子雄總結論壇時表示,智能製造既能鞏固和強化香港的傳統優勢工業,同時帶動香港產業多元化發展,為經濟注入新發展動能。 行政⾧官李家超與香港工業總會領導層及一眾嘉賓於「iForum工業家論壇2023」台上合照。 延伸閱讀:工總明年推「STEM嘜」認證 設規範提升產品質素 助消費者揀STEM產品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生產力局首研發工業元宇宙智能生產線 引領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把創科元素如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注入傳統生產流程當中。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日前與東興自動化投資(東興)簽署合作研發協議,憑藉雙方共同研發的「電流輔助訂製板金自由成形技術(EAFF技術)」,將實體生產場景引入工業元宇宙的虛擬環境,將提供全港首個基於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的智能生產解決方案,把實體及虛擬生產場景實時整合數據互通,透過元宇宙令用家恍如置身真實場景,能夠排除地域空間界限,幫助企業優化生產流程及培訓技術人員,同時更可進行實時多方遙距維修,有助於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及創新服務模式,支持業界及早部署以順應未來智能製造發展趨勢,推動香港實現新型工業化,為產業創優增值。 生產力局將協助東興把現有的EAFF技術引入工業元宇宙,應用「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實時反映真實機械的狀態,並利用虛擬空間測試最佳的生產流程及模擬成品狀況,更可進行實時多方遙距維修,不受時限地域限制。 東興是香港一家工業自動化控制設備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為業界提供智能生產線設計、人工智能和工業機械人等技術及服務。生產力局與東興合作研發的專利EAFF技術較早前獲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支持,更於多個國際科技研發盛事中屢獲殊榮,包括2021年「百大科技研發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2021」,以及由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香港分部)(IMechE Hong Kong Branch)頒發的「IMechE-最佳項目大獎」。EAFF技術是一項利用先進數碼製造的無模具成形技術,透過虛擬化技術分析所設計的三維立體形狀,並以兩組協同運作的六軸機械臂直接製造出金屬產品。在無模成形的過程中,系統會模擬機械臂的運行路徑,對板金物料的應力分布、熱傳播及電效應進行有限元素分析,為優化產品成形及製作過程提供關鍵實時數據。EAFF技術特別適合用於生產複雜幾何形狀(包括倒扣特徵)的零件,整個零件製作時間可由原本的8至15周,縮短產品開發及生產時間高達10倍,而且採用的物料可以更廣泛,有助拓展設計空間。 生產力局EAFF技術引入工業元宇宙 生產力局表示,將協助東興把現有的EAFF技術引入工業元宇宙,為設於生產力局的實體EAFF單元製作「數字孿生(Digital Twin)」。Digital Twin 是指一個物理對象的數碼化代表 ,通過工業物聯網(IIoT)、仿真技術、3D建模技術、虛擬實境 (VR)等方法將實體系統的各種屬性映射到虛擬空間,實時反映真實機械設備的狀態。企業無需再受到時限地域影響生產進度,便可於虛擬空間測試最佳的生產流程及模擬成品狀況;另一方面,亦可實現多方實時遙距設備保養及維修。若設備並非設於現場或需銷往外地,此技術除了可省卻派駐工程人員遠赴外地檢查設備和實地檢查後需訂購零件更換的傳統流程、時間延遲及高昂成本外,更可透過虛擬場景集合多方人員進行技術研究及培訓,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憑藉國際領先的工業元宇宙技術及一站式的配套設施,生產力局將於最新落成的「工業元宇宙科技館 Celesphere」內進行Digital Twin技術演示,結合相關軟件和硬件,組建智能生產線,並為東興提供設計、運營、技術人員培訓、設備優化等一條龍支援服務,為業界提供工業元宇宙技術服務,推動工業元宇宙技術在業界廣泛應用,共同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 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該局作為香港首家推廣工業元宇宙技術落地應用的科研機構,是次合作雙方優勢互補,以東興在提供工業自動化控制設備整合方案的經驗和市場影響力,配合生產力局國際領先的科研實力及支持企業善用先進技術升級轉型的豐富經驗,雙方攜手利用元宇宙技術,解決業界長期面對的投入成本高,運作效率低的痛點。元宇宙方案可以把實體生產線搬到元宇宙中進行搭建、測試、優化,能夠減少能源消耗和其他資源投入如設備維護,從而降低成本。   [...]

企業策略

港企設智能生產線 研高增值納米纖維材料

為推動港府近年發展及推動高增值工業,香港生產力局近期獲本港生產商Nanoshields Technology Limited (Nanoshields)委託,度身設計和建立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有效提升產量超過60%,每年可生產超過300噸材料用作製造個人防護裝備和濾水器,供應全球市場。此項目更成功獲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1,500萬元,是本地首個最高資助額的項目。 Nanoshields董事黃少華。   生產力局為Nanoshields提供「一條龍」支援服務,由可行性研究、工廠佈局、生產過程及智能生產線設計、設備安裝和集成,以至執行測試及調試等。這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上的每台設備將採用先進人機介面和自動化技術,從而減少對熟練工人的需求及人為失誤;更會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環境和生產數據並實時傳輸數據,以建立實時監察系統實現生產數據的視覺化。Nanoshields可透過該系統收集生產過程中的相關數據,以便對產品的品質進行實時預測,期望能顯著減少生產線停機時間,提高良品率及加快商品化步伐。生產力局亦會為Nanoshields管理層及員工提供工業4.0及智能技術培訓。生產線將落戶將軍澳的先進製造業中心,並預計於2023年內投產。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此項目結合靜電紡絲和智能生產兩種先進製造技術,除有助Nanoshields加強生產線的靈活性,大大提高效率和品質,加快開拓其他新的應用如傳感器、電池和功能性紡織品等的時間,還能推動靜電紡絲行業價值鏈的發展,進一步刺激研發需求,將香港的納米纖維材料行業拓展至全球市場,加強全球消費者對香港研發及香港製造的信心,鞏固香港製造及研發高端新材料的技術,推動高增值產業,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Nanoshields董事黃少華表示:「生產力局擁有專業的工業4.0顧問團隊,在人工智能、機械人、物聯網、智能生產、大數據等領域有豐富的經驗,我們期望透過該局的協助建立智能生產線,優化工廠運作、改善設備維護、加強成本控制,以提升生產效率。智能生產線預計將節省逾40%人力成本、降低品質管控成本約30%、減少約8%庫存成本、減少約20%維護時間及提升60%以上的年產量,有助我們進一步拓展國際納米纖維過濾材料市場。」   Nanoshields更計劃將納米纖維材料應用於電子、電池和紡織上的感應纖維,結合「政產學研」力量,善用本地大學科研優勢及政府資助、透過研發機構如生產力局等的技術支援,在香港建立智能納米纖維材料生產中心,務求應用於各種不同產品的領域上。   生產力局為港企Nanoshields設計和建立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邁向再工業化。 [...]

企業策略

鮮蛋液生產商建智能生產線 進軍大灣區

食品業是本地製造業中價值增幅最大的四大行業之一,近年在本港推動再工業化下,有本港蛋品進口商透過生產力局的平台協助下進行升級轉型,利用工業4.0先進製造技術,為本港食品製造業提升生產力及國際競爭力,擦亮「香港製造」品牌。 聯泰行現時每日生產30噸鮮蛋液,部分工序需依靠人手完成產能有限。 聯泰行供應鮮蛋液至全港數百間食肆、知名餅店及連鎖餐廳使用,市佔率近三成 。   聯泰行是本地歷時悠久的蛋品進口商,並在2013年設立香港第一家巴斯德消毒鮮蛋液加工廠,目前供應優質鮮蛋液至全港數百間食肆、知名餅店及連鎖餐廳使用,市佔率近三成。鮮蛋液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重要的原材料,可用於製作不同糕點、麵包以至中西菜式,用途廣泛,需求亦相當高。有見現有生產系統接近飽和,漸漸供不應求,聯泰行遂希望透過智能生產線提升產能,減低營運成本,拓展市場。其後該公司在生產力局的技術顧問進行評估後,配合聯泰行的發展方向,度身打造了鮮蛋液智能生產線,透過運用傳感器、物聯網及機器視覺等先進技術,以實時數據監控生產流程,確保產品安全及可追溯性,同時提高產能及穩定性。     聯泰行供應鮮蛋液至全港數百間食肆、知名餅店及連鎖餐廳使用,市佔率近三成 。聯泰行董事總經理楊金炎表示,現時每日生產30噸鮮蛋液,部分工序需依靠人手完成,未能有效加大產能。智能化生產後,產能大幅提升2至3倍,每日可生產60至70噸鮮蛋液,同時減省勞動密集型工作、生產時間及人為錯誤,整體節省成本達30%。員工亦可調配處理高技術含量的工作,降本增效。楊說:「智能生產亦令我們的業務更多元化,除可由B2B拓展至B2C零售業務,高產能更有助品牌進軍龐大及具潛力、超過8,600萬人口的大灣區市場,讓香港食品製造業在國際舞台發光發亮。」   聯泰行董事總經理楊金炎。   聯泰行表示,有意開放鮮蛋液智能生產線供不同團體及院校參觀,藉以推廣香港創科文化及創科STEM教育發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科研工作。此外,生產力局正配合聯泰行建立蛋製品創科中心,旨在研究蛋殼轉廢為寶的技術,如有機鈣及骨膠原粉等,藉以推動蛋製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

博客

查毅超:香港再工業化 科研轉化能力成關鍵

去年7月推出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至今約一年已有16宗建設智能生產線的申請獲批,涉及行業包括生物科技、食品加工、建造、印刷及醫療器材等。可見現時工商業界,已逐步走上創科、先進製造之路。 本屆特區政府過去三年投放逾千億元於創科發展,推動研發、再工業化、產業發展以及發展基建。近年,香港本地研發總開支持續增長,由2014 年的167億元增加 57%至2019年的263億元。在政府的鼓勵和投入下,業界參與亦越來越積極。根據政府文件顯示,創新及科技基金下的「夥伴研究計劃」推出兩年多已吸引私營巿場投入逾2億元贊助,與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將研發成果商品化;而「企業支援計劃」推出六年,獲私營公司投入4.45億元、政府配對投入4.02億元進行內部研發,強化企業內部的科研轉化能力。   一個地區的創科及先進工業發展,必須「產、學、研」三者環環相扣,各施所長,才能充份發揮影響力。一直以來,香港本地大學學術根基紮實,上游基礎研究實力廣受認同,獲得國家高度重視。自2018年落實「科研資金過河」以來,國家批出超過3.7億人民幣科研資金予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支持超過160項研發項目和參建19所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將香港定位為國際創科中心,足證國家對香港的信心,並期許本地科研成就能夠貢獻於國家在核心技術能力及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所研發的「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在香港科研、轉化,現已在超過90個國家使用、每年惠澤700萬名孕婦,可見香港的前沿科研產業化並非痴人說夢,更已有成功例子印證。   創新科技要由實驗室走進巿場,當中少不得中游的應用研究、以及下游業界在商品化上的投資。香港的工業界近年積極投資創新科技強化競爭力,希望藉著在內地的產業鏈網絡及成熟的製造技術,充當本地科研及大灣區製造業基地之間的橋樑,協助更多基礎科研商品化。若能夠進一步強化上游院校、下游廠商企業之間的中游應用研究,定能大大提升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效率。我認為由香港政府成立的五間研發中心,對本港科研轉化擔當相當重要的角色,更是香港「再工業化」、發展先進製造業的關鍵。參考研究及發展中心的最新進度報告,五所研發中心的營運開支在兩年間上升約11.8%,但開展新增項目則未有增長。業界普遍期望,研發中心能夠投放更多資源與大學合作,將更多前沿基礎科研轉化為具有應用場景、可授權的技術,助港資廠商創造新產品及新產業。工總亦向政府建議協助研發中心制定績效指標,規定他們與大學合作的比例,及要求研發中心開展一定比例的平台項目,做好將基礎科研轉化為廣泛業界應用的連接角色。此舉更可助港資廠商在本地進行高增值先進製造工序,進而在內地產業化,形成兩地科研合作的最佳模式。   發展創科任重道遠,必須締造互利互補的合作模式,方能事半功倍。在剛公布的《施政報告》,工總期望政府能延續對創科及工業界的支持,作出更具前瞻性的規劃,完善產業生態圈,助香港科研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充分發揮國際創科中心的影響力。     撰文: 查毅超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