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三跑啟動 奠定國際航空樞紐 港力建「機場城市」 各界迎機遇

編輯精選

機場三跑啟動 奠定國際航空樞紐 港力建「機場城市」 各界迎機遇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確立香港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為應付香港航空交通的長遠需求,耗資1,415億元興建的機場三跑系統於2016年動工,當中第三跑道已於去年11月正式啟用,機管局主席蘇澤光早前表示,待第三跑道所有支援設施於明年底完工,機場吞吐量可望增加五成,大幅提升機場客貨運能力。業界指出,三跑道系統落成將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並持續帶動香港及大灣區的人流和物流。 撰文:劉智恒、徐善雯  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表示,在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方面,當局會繼續與機管局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競爭力,推進三跑道工程和「機場城市」願景下各個項目,包括「航太城」、南貨運區的高端物流中心、智慧機場等,拓展核心的客、貨運服務。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露,運輸及物流局今年內將發表行動綱領,提升高端航運業務、助力綠色航運轉型、推動航運智能化和數字化,推進大灣區及國際航運界的交流協作。 據機管局早前發表年報指,隨着疫情相關旅遊限制解除,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按年大幅反彈逾七倍,至1,24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上升11.5%,至逾16.1萬架次。貨運量方面,機管局指,環球經濟放緩、供應鏈受阻,機場2022/23年度貨運量下跌16%,至410萬公噸,但仍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 至於第三跑道去年11月投入運作,接連中跑道進行改造工程,接連進行推展三跑道系統下的其他工程。機管局表示,至2024年整個三跑系統工程,包括擴建二號客運大樓、興建新T2客運廊、旅客捷運系統及行李處理系統等完工,中跑道才會重開,屆時3條跑道同時服務,中跑道主要用作起飛、北跑道降落,南跑道以混合模式運作,按需要供飛機升降。 機場管理局主席蘇澤光早前表示,本港機場客運量現已回復至疫情前六成,料明年底前可完全恢復。他指出,待2024年完成整個三跑道系統,機場吞吐量可望增加五成,並服務1.2億乘客人次,以及應付100億噸貨運量。 國泰航空:擴充機隊以投入灣區發展 《施政報告》中提出,繼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的多項政策措施。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及「機場城市」的落成及啟用,可大幅增加機場的整體容量並提升競爭力。國泰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表示,十分期待三跑道系統全面落成啓用,是香港樞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將大幅提升機場處理客貨運航班的能力,亦會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助香港國際航空樞紐保持長遠競爭力,及促進國泰航空在大灣區的發展。 他說:「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在國家整體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亦支撐着香港另外七大中心的發展。國泰植根香港70多年,一直致力承擔重任,加強香港、大灣區和中國內地與世界的聯繫,推動香港全方位發展。我們對未來非常有信心,並會繼續作出長遠投資,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因應集團在未來的發展,國泰航空在早前公布計劃訂購多達32架空中巴士A321neo及A320neo型號飛機,持續投資擴充機隊及積極進行機隊現代化,強化香港國際航空樞紐的網絡聯繫。總計,集團將接收多達逾70架新飛機。新飛機預計於2029年底前交付,並分別加入國泰航空及香港快運機隊,主要服務中國內地及其他亞洲航點。 黃文傑謂:「國泰航空目標在大灣區成為區內國際出行首選的優質航空公司,未來將依託香港國際機場,進一步擴展大灣區的境內外航空網路,透過持續增強多式聯運代碼共用服務,方便區內旅客乘搭國泰航班經香港國際機場往返世界各地,並推動各城市區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集團亦全力支持最新施政報告中提出與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優勢互補的一系列措施,強化與珠海機場的「經珠港飛」」客運服務以及簡化香港國際機場旅客出境的安檢過程。除了營運廣州與香港間的直航航班外,國泰航空更是大灣區第一家實現跨境空海聯運代碼共用的航空公司,提供海空接駁服務「海天一票通」,與快船及跨境巴士有代碼共用合作,讓旅客能夠在珠三角八大碼頭辦理登機和直掛行李,直達香港國際機場後,經國泰航空遍佈全球的航線網路前往世界各地。 另外,黃文傑更表示,集團與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簽署合作備忘,全面升級國泰航空在招商蛇口郵輪母港的專屬櫃檯服務,並在招商蛇口郵輪母港開設國泰航空屢獲殊榮的貴賓服務。國泰貴賓室首次引入大灣區,讓大灣區和全球旅客看到國泰卓越的服務品質和不凡的品味,延續國泰航空積極求進的企業理念。 易志明:三跑啟用提升市場空間  冀「做大個餅」 立法會議員(航運交通界)易志明表示,本港具有成為國際航空樞紐的有利條件,包括:地理位置優越,位處亞洲中部(5小時航程內直達亞洲區內各重要城市),出入境較自由快捷,透過本港可轉通往內地50多個城市,加上機場基建完善,設有3個大型貨運站,在區內在空客貨運均具有優勢。 他引述數據指出,在疫情前,不計內地,在「一帶一路」沿線逾150個國家中,開通來往香港航點的國家只佔44個(佔約三成),聯繫沿線92個城市,「相信仍有很多空間去開拓」。根據運輸及物流局資料,目前香港已與沿線的50多個國家簽訂民航協定/國際民航過境協定,為發展客運及貨運航空網絡提供法律框架。「以前有好多航空公司希望開通來往香港的航線,但當時受到起降容量限制,香港無能力再接,但明年三跑道系統完成後就不同了,可應付這些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在機場設施擴建、業務拓展、空域管理、臨空經濟發展等多領域明確了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方向。據估計,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87億人次、2,000萬噸。隨着航空需求的增長,易志明提及,儘管近年來,香港機場業務吞吐量在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機場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隨著第三跑道啟用後,有提升使用量的空間,並借助本港國際航線發達的優勢,發揮通關和清關效率高的特點,配合本港海陸空物流鏈的聯運效應,冀產生協同效應,他提及,近年港企著重開拓東南亞等市場,關注電子產品、服裝、化妝品等航空貨運,強化快件運輸服務,加快部署跨境電商業務發展,提供很大的市場空間。 易志明強調,本港定位為國際航空樞紐,機遇處處,惟仍面對不少挑戰,如疫後航空業界及物流等業界人才短缺,或許復常需時有待解決;從宏觀層面,隨著大灣區經濟高速增長,區內各個機場如廣州、澳門、珠海近年擴充發展,或與本港在航空市場上有所競爭,甚至有可能互相爭奪客源,易志明坦言,大灣區內各機場應有更清晰的定位,才可以「做大個餅」。 雅高酒店集團 全力推動大中華區發展 發展三跑道系統,將大幅提升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能力,加上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將能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同時帶動了各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旅遊及酒店業。自去年年底通關後,每月的訪港旅客人數仍在不斷上升,對酒店的需求不斷提升,而業界一直抱着審慎,但樂觀的態度。 雅高酒店集團(Accor)是全方位服務的國際酒店集團,通過全球110個國家的5,500家酒店、度假酒店以及住宅,為客戶提供各式服務。憑藉覆蓋從高奢、奢華、高端,到中端及經濟型等各具特色的品牌,50多年來雅高持續提供酒店服務以及酒店行業的專業知識。雅高集團在大中華區經營的酒店品牌眾多,包括奢華品牌Raffles、Fairmont和Sofitel、中檔連鎖品牌Mercure、Ibis等。雅高酒店集團大中華區行政總裁Gary Rosen對於酒店前景非常樂觀,並且積極地部署及規劃未來在大中華區的發展。 疫後旅遊新體驗 就香港而言,三跑啓用,實現了香港國際機場的願景,就是從城市機場發展成為機場城市。加上高鐵全面投入服務,將有更多內地客到港旅遊,不過Gary Rosen稱,香港市場尚未完全恢復,集團去年在香港有兩間精品酒店開業,預計隨著香港舉辦更多大型活動,旅客量最終會增加,期望旅遊業盡快復甦,預計明年年底可以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事實上在疫情期間,旅遊方式發生了新變化,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在旅遊過程中帶來的體驗感和舒適度,跨省、跨國遊變為本地遊、休閒遊、甚至是在酒店的Staycation,對住宿有著更高的要求,舒適、溫暖、有人情味的酒店更容易得到年輕人的青睞。雅高酒店集團加快在中國的擴張步伐正逢內地旅遊業強勁反彈。Gary Rosen表示:「人們的決策和消費模式,已經改變,他們在某些方面的支出減少,但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人們走出了疫情,在繼續釋放被壓抑的出行需求。」 目前雅高集團在大中華區擁有逾640間酒店,大多屬聯合營運或以輕資產模式作完全特許經營。Rosen表示:「今年有望在中國簽訂約125個酒店合作項目,創歷史新高。在疫情後旅遊需求被釋放,帶動中國內地及澳門的每間可用客房收入及入住率已恢復至或超過2019年疫情的水平。」 ============= 延伸閱讀:澳洲旅遊局Andrew Hogg:重新發掘澳洲新樂趣 Come and Say G’day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本港時事

15個汽車商會 促政府暫緩增加首次登記稅及牌費

為改善道路擠塞,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調高私家車牌費30%及首次登記稅15%,業界指出,新措施無助解決擠塞問題,更令近年陷入困境的汽車業界雪上加霜,打擊4萬多名從業員及其家庭的生計,要求暫緩一年執行增加首次登記稅及牌費。   15個汽車商會及聯會召開聯合記者會,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易志明表示,過去政府增加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及牌費,對控制車輛數目只能起短暫成效,無助解決道路擠塞問題,卻加重車主負擔,批評新措施落錯藥,嚴重打擊汽車業界,「捱緊世界仲要踩多腳」。 出席記者會的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指,私家車銷售量自2018年至去年間按年下跌,統汽車的銷售量實質跌22.5%。而交通擠塞的真正成因從來是多方面的,但絕不是新車銷量。加稅及牌費必不是解決方法。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易志明及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出席記者會。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指,政府以舒緩交通擠塞為由,強加首次登記稅及牌照費在這個疫情時間內實在不智,並批評政府「一刀切」把加費涵蓋電動車。錯失推動市民轉用電動車機會,決策欠前膽性。他又認為交通擠塞問題源於道路規劃追不上人口發展及增長需要,加上人口不斷向西北發展,私家車已成為很多市民的生活必需品,政策的錯配只會影響行業生計而無助改善問題。 香港汽車商會副會長李龍基指出,財政預算案公布以來,大部分業界的營業額已大跌八至九成,估計未來半年私家車銷售量仍會較疫情前下跌三至五成,業界將面對收入大減及員工過剩,很大可能觸發裁員減薪。他又指出,自從增加首次登記稅,新車銷量暴跌,但二手車銷量卻增加,反映市民有實際需要。 香港汽車服務業聯會會長莫建宇表示,本港汽車售後服務的一群 (包括維修、零件、耗材、輪胎電池及保險等) 絕對是因應車輛銷情而發展行業、人力資源、和營運設備等等去把關香港車輛及道路安全。這些行業本身已經停滯不前,打擊車輛市場,只會造成更多相連行業的「骨牌效應」,令它們加倍萎縮,影響數萬個家庭生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