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味

《獵人·戰士·神靈:中國北方游牧藝術》展覽於城大展出

香港城市大學般哥展覽館於7月底至10月23日,舉辦《獵人·戰士·神靈:中國北方游牧藝術》展覽。游牧人在中國和歐亞大陸的歷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的動態直接影響到中國至中歐各王朝的興衰。 展覽分為六部份,分別為「鄂倫春族」、「獵人與動物」、「早期獵人——匈奴與鮮卑」、「戰士」、「帝國」、「神靈世界」。從他們於公元前千年鮮為人知的起源,追溯到公元十至十三世紀的「黃金時代」。展覽結合考古學、藝術史及人類學等多元角度,在歐亞大陸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活現這些展品的歷史文化脈絡,完整地呈現了中國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的世界。 「中國北方地區」泛指北方古代胡人曾經活躍的疆域,包括有「中國北方森林最後的獵人」之稱的鄂倫春族、匈奴、鮮卑、柔然等。是次展覽透過250多件藝術品,細說古代游牧人的故事,及其世界蘊含的深刻的精神內涵,反映人與大自然的理想連結,放諸現今社會尤其發人深省。 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國,對於中國的影響深遠且多元——在軍事、藝術文化、宗教和語言,以及貿易和外交方面。游牧人在絲綢之路上經商遊走,他們的藝術遺產反映了絲路上的文化交流。絲綢之路的洲際貿易日漸蓬勃,而商品、思想、哲學、藝術、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亦達至前所未有的規模。「帝國」一節展出鞍飾、馬飾組合,工藝精美、數量繁多,空前絕後。從契丹貴族特殊的葬俗,觀眾可窺探其生前盛裝:頭戴銀或銅鎏金冠,胸前佩掛華麗的琥珀瓔珞、腕飾,腰間繫金銀蹀躞帶或玉石銙革帶,下垂兼具實用及裝飾功能的玉石柄連鞘小刀、金和玉質工具佩飾、小件玉容器等。 游牧人的神靈世界,是另一個廣闊的天地。古代游牧人對生命的無常有著獨特的感悟。佛教教義迎合他們對內心平靜的渴望,在南北朝時期率先將佛教確立為國教。「神靈世界」展出佛教藝術的卓越工藝作品,如坐佛紋金冠飾、刻蓮花紋銅鎏金枕、木雕力士像、以及印度犍陀羅風格的石雕金剛像等,其中赤陶人像和雕塑等具象佛教藝術工藝卓越,其高超水平一直延續到東魏和北齊時期的鮮卑王朝。 是次展覽其他展品包括18件布里亞特大師達西‧那姆達科夫的當代雕塑、Marc Progin的攝影作品、以及張計雲的動畫創作。邵志飛與Sarah Kenderdine的新媒體創作,將兩件薩滿服飾立體地呈現眼前,觀眾可互動探索薩滿服飾不同部位的意義及符號象徵。此外,以iDome 投影科技重塑的公元5世紀雲岡石窟大佛遺跡,令觀眾彷如身處石窟當中;展覽即場放映薩滿動畫,生動有趣地講解了早期遊牧民族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