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施耐德電氣呼籲企業促進數碼化進程  共建可持續發展城市

施耐德電氣於今年年初被加拿大媒體與研究公司Corporate Knights評選為2021年度「全球最佳可持續發展企業100強」的榜首,並於月中舉行網上創新峰會2021 – 香港站,藉此呼籲各界促進數碼化,共建可持續未來。此外,施耐德電氣同時公布於峰會前進行有關企業就實現減碳目標的調查結果,揭示六成受訪者為其公司採用數碼方案來優化能源效益,實踐減碳。 作為世界創新峰會2021 的其中一站,網上創新峰會2021 – 香港站匯聚多位行業領袖,討論不同行業如何透過數碼技術以應對氣候挑戰,實現零碳排放目標。此外,峰會為客戶、合作夥伴和持分者揭示如何按步進行創新變革,以實現其業務和環境目標。 與此同時,為展示施耐德電氣對促進可持續發展、能源效益、數碼化及創新技術的長遠發展承諾,全新落成的香港創新中心將透過結合頂級方案設備,為訪客帶來有如親臨其境的互動體驗,展示為客戶度身訂造的創新科技及企業理念。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表示:「氣候變化有如疫情般衝擊全球,影響著每個國家、企業以及社區。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大部份企業於競爭中的一個主要優勢,而我們觀察到數碼化已幫助不少企業有效應對能源危機及進行轉型,於不明朗的經濟環境下穩定發展。數碼技術與創新科技早已改變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模式,減低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於商業層面上實現可持續復甦及增長,從而提升業務效益、抗逆力及可持續性。」 為了解本地企業對實現減碳目標的看法,施耐德電氣於今年十月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商業論壇ReThink HK 2021上,對近300名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受訪者包括商界領袖及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專家。調查結果發現,六成受訪者表示其公司透過數碼方案以優化能源效益及實現減碳。同時,管理與策略(58%)及科技與創新(57%)同樣被視為減碳的關鍵因素。 大部份受訪者認同若科技配合業務發展及環境目標,將有效提升生產力並節省成本。近六成 (57%)已採用具高能源效益的數碼方案,減少碳足跡;近半(45%)正計劃實施長遠及具可持續性的能源管理,而接近四分之一(24%)則採用替代能源如燃料轉換等,以達致其減碳目標。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趙啟文續指:「調查結果反映減碳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正逐步邁向香港特區政府205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而2021年施政報告的減碳策略及措施亦正正賦予業界達成目標的推動力。   [...]

博客

加速綠色低碳轉型 實現可持續發展營商環境

隨著《巴黎協定》簽署踏入第五年,氣候變化亦重新成為各國的首要任務並紛紛積極制定減碳目標,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問題。截至 2020 年底,超過 110 個國家承諾於 2050 年前達至碳中和,而政府最近公布的《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提出6大主要行動以改善本港空氣質素,包括綠色運輸、潔淨能源、區域協同、全面減排等,務求到2035年,香港能符合世衛《空氣質素指引》的最終指標。隨著政府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商界對於減碳目標將有何貢獻? 撰文 施耐德電氣香港區總裁 趙啟文 要加速綠色低碳轉型,實現《巴黎協定》中設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並於2050年前將絕對碳排放量由2010年水平減少40%至70%。除了針對優化兩電的能源供應,在綠色建築、綠色運輸以及廢物處理的範疇上,如何提高能源效益、減少能源消耗,成為了業界各持份者關注的重要議題。 正視樓宇能耗問題刻不容緩 減碳須從根本能源管理及消耗開始。樓宇的用電佔香港總用電量的90%,佔本地總碳排放量超過60%環境和營商挑戰正迫使業界檢視樓宇在推動減碳和減廢的角色。隨著創新技術的發展,正逐步扭轉現時能源消耗的困局。要真正邁向可持續發展,新落成及翻新樓宇均須作出重大的改變。 以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太古地產為例,旗下位於香港及中國內地五個地產項目部署了施耐德電氣的樓宇解決方案,透過雲端能源管理平台統一地對不同物業的能源效益及表現進行基準化管理,更可找出和處理物業管理上的痛點,提升能源效益,以及追踪及優化物業的表現,實踐可持續發展。方案除了改善樓宇日常營運效能,更可減少能源支出,預計每年可減少10% – [...]

博客

配合智慧城市規劃 推動電動車進一步普及

香港正致力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希望透過各方面的智慧轉型,為市民提供更多高水平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配套設施,提高整體競爭力,同時節省能源消耗,令社區更環保。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於18年的統計,其中交通運輸佔全球能源消耗高達30%,即使只有部分交通運輸轉用電力驅動,仍對節能減排有著顯著影響。 隨著電動車在市場日漸普及,有望成為改善空氣質素及實現減碳目標的解決方案之一,但配套措施卻未如理想,充電設備供不應求,無法便利車主出行需要。針對此問題,政府早前於2019年施政報告中推出先導資助計劃,協助現行私人住宅樓宇的停車場加裝電動車充電設施,資助計劃金額達20億港元,預計受惠車位約6萬個,務求進一步拓展香港電動車網絡。 除了政府外,業界在面對電動車帶來的機遇時亦可出一分力,配合以下三大範疇制定相關方案,優化電動車規劃,合力建設智慧城市: 首先,業界持份者應及早部署,甚至預計未來的交通流動變化,確保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在關鍵區域內。目前本港電動車及其充電設施的比例為五比一,相較部分先進國家一比一的比例,無疑仍有一段距離。政府及企業應集中整體城市規劃,根據本地基建發展情況,以至駕駛者出行模式等因素,於現有及未來的交通樞紐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務求提升電動車及充電設施的比例,方便電動車駕駛者。同時,及早而完善的規劃亦有助釋除公眾疑慮,增強駕駛者購買電動車的信心,促進電動車普及化。 其次,本港不少發展商已陸續意識到提供電動車充電設施的必要性,已在新建商廈或住宅樓宇的停車場加裝充電器,但舊有建築物由於未有預留位置或電力問題而未必能夠加裝電動車充電設備。因此,業界應深入硏究解決方案,例如考慮採用共享充電(Load Sharing) 方案 ,協助具電力限制的舊建築重新配電,並以軟件控制電力輸出,為用戶增加安全性,並解決現有建築物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的難題。 此外,在構建電動車充電網絡時,企業亦應從環保角度加以考慮,例如引入可再生能源發電、具高能效的配電系統和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以及生物燃料等科技,將基礎設施與各種可持續技術整合部署,不但可有效提高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彈性及效率,同時亦能減低碳排放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的全面轉型已成大勢所趨,各界持份者應配合智慧城市藍圖及現行的城市規劃工作,並密切留意能源發展趨勢及相關成本,作出相應決策,以把握改變帶來的無限機遇。 撰文:張志成 施耐德電氣數碼能效及智能方案業務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