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時事

【迎戰16度】港電動車政策 落後全球

近年在汽車市場中,零排放的電動車為大勢所趨,愈來愈多國家前仆後繼地推出電動車鼓勵政策,當中北歐的挪威更定於二○二五年禁售燃油車;南亞小島國斯里蘭卡亦打算於二○四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個完全告別燃油車的國家。而市場影響力最大還有中國,預計未來七年,中國電動車的銷售量將佔全球的一半。反觀香港,由於政策飄忽不定,電動車的增長一度停滯,充電配套亦跟不上需要。為保藍天,本港政府宜參考各國政策,加大推行電動車使用的進度。 追蹤全球電動車銷售市場的瑞典資料庫EV-Volumes最新資料顯示,二○一八年一至六月期間,歐盟、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一共賣出了十九萬五千輛插電動車(其中包括全電動與油電混合的汽車與貨車),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二,讓歐洲電動車銷售量突破一百萬輛的大關。 取得這個成績,主要源於政府大手筆的補助政策,而挪威在歐洲國家中,保持領先的銷量地位,二○一八年上半年的銷售量達三萬六千五百輛,佔該國新註冊車輛數的百分之三十七。不過,儘管有大幅度的成長,但電動車仍僅佔歐洲汽車銷售量的百分之二,顯示相關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除了歐洲,其實全球都有向電動車邁進的傾向,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報告》(Global Electric Vehicles Outlook),二○一七年電動及混合電動汽車的銷售量較前一年度有百分之五十的成長,其中中國已成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 中國將佔銷量一半 Bloomberg New Engine Finance研究亦指出,中國在未來會繼續成為電動車最大市場,預計未來七年,中國電動車銷售量將佔全球銷售量的一半。另估計到二○二五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增加十倍,達到一千一百萬輛,屆時中國的電動車將佔所有乘用車(Passenger Vehicle)銷售量的百分之十九,而歐洲的比例為百分之十四,美國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一。 事實上,中國對新能源車發展,從去年杭州舉辦的G20高峰會中可見,其接待外賓的公車、公務車全採用新能源車,可見中國政府對打造綠色中國是有相當大的決心。而且中國政府並不止致力推動市民使用電動車,更落力推動車廠自行開發。中國政府過去一向對電動車廠有龐大的補貼,根據《國際能源網》估計,由二○○九至二○一七年的九年間,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為能源汽車共補貼了大約一千六百億元人民幣。在資金支持下,美國《福布斯》近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全球十大電動車品牌中,「中國製造」佔據半壁江山。包括北京汽車(01958)、知豆、吉利(00175)、江淮汽車和眾泰五家企業,分別排名第三到六名及第八名。 雖然中國的電動車補助政策從去年開始收緊,已削減對新能源車五分之一的補貼,並計畫在二○二○年前逐步退出補貼市場,但由於從二○一九年起,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新能源汽車信用體系之下,被迫進入電動車製造產業。未來這些汽車製造商必須通過銷售自己的電動車,或者從其他電動車供應商購買信用,才能獲得新能源車的信用。在政策主導下,估計中國電動車產業仍會愈造愈強。 環境污染影響經濟 分析認為中國大力發展電動車,是因為有意改善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中國近年的霧霾問題已達到影響經濟的層面,包括影響人民的健康問題,加重醫療負擔,另引致不少人搬離污染度高的城市如北京,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中國長江商學院、廈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共同撰寫的報告指,近年中國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中國的勞動生產率,讓工業和服務業的生產力大幅降低。報告指如果能夠有效減低百分之一的污染,就能為中國GDP帶來百分之零點零七九的實質成長。 除了污染問題,推動電動車,亦可以減少對產油國的依賴。中國雖然有生產石油,但基於「安全儲備」之故,目前仍都需要額外大量進口石油。而全球開採的石油中,有超過一半是被提煉成汽油給汽車當燃料,剩下的才是供給工業使用。若推廣電動車能夠把一半的石油進口量給消除,可讓中國擺脫對政治不穩定的產油國家之依賴,國家安全更有保障。基於環保、國家安全的因素,愈來愈多國家和地區都致力推動電動車。相對而言,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在電動車的鼓勵政策和配套上卻相對落後。 港府早於一九九四年已為電動車車主提供多項稅務優惠。惟去年港府卻以控制私家車數目為由,突然宣布「閂水喉」,取消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環保處公布,在二○一七年四月一日至二○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期間,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稅的寬免,不再得到全數豁免,改以九萬七千五百元為上限,結果去年香港的電動車銷量大減百分之九十六,同期燃油車卻有百分之十的增長。 直至今年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才指在二○一八至二○一九年中,政府會再次為電動車提供首次登記稅務優惠外,並推出「一換一」計畫,以換電動車的稅務優惠,上限為二十五萬港元。根據市場現價,部分電動私家車的售價可以減約十五萬元,較未減少前近兩成。 充電設施嚴重不足 然而,除了政策不夠堅定,本港的配套亦未能跟上。本港的電動車數量由二○一○年的五十九輛,增至二○一七年底的一萬多輛,增幅達三十倍。惟全港公共充電站由一百六十個,只增加至一千八百四十六個,增幅只有十倍。設備增長不成比例,同時分布也甚為不均,新界區只有五百七十六個,九龍及港島區分別有七百零六個和五百六十四個。另設置的位置亦不夠方便,有車主反映,只有兩、三成機會可在鬧市成功找到充電泊車位。 香港若要追上電動車的大潮流,可以參考海外不同國家的做法,積極改良充電等配套,如南韓在地面下設充電帶,容許電動車無線磁力充電,讓充電及駕駛並駕齊驅。法國亦有公司修築了一條可以作動態的無線充電,以及長約一百公尺的充電公路。德國則有公司以數量取勝,嘗試改裝現有設置在路邊的配電箱,提供大量充電位置。 政府亦可以在巴士或商用車輛上推動電動化。例如在深圳,全市一萬六千多輛巴士在二○一七年十二月已全部改為電力推動。帶領這項改裝工作的是比亞迪(01211),該公司也參與推動把市內所有的士改裝為百分百電動。法國日前亦動了歐洲最大規模的電動公共汽車採購招標,總價值達四億歐元。以實現在二○二五年,清潔能源公共汽車能覆蓋全線,巴黎與巴黎大區計畫兩年內會購買二百五十至一千輛電動公共汽車。 香港地方小,車程遠比外國短,實在適合車程暫時較短的電動車;而且氣候溫和,可減少因天氣而影響電動車性能的情況。無論天時地利上都相當適合發電動車,目前只欠政策的大力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