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第二屆水墨藝術節 推動水墨藝術融合時代發展連繫社區

為弘揚和傳承中國水墨藝術,大華銀行「藝‧坊」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再度攜手呈獻水墨藝術節,今年的水墨藝術節訂於12月16日至31日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透過一系列與中國水墨有關的節目和活動,讓觀眾體驗優秀而精彩的中華文化。 大華銀行「藝‧坊」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再度攜手呈獻水墨藝術節,展現雙方致力弘揚和傳承中國水墨藝術的共同願景。(左起: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兼集團傳播及品牌策略管理部主管葉楊詩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 水墨藝術節的節目精彩豐富,當中包括「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展、互動水墨藝術體驗、沉浸式水墨動畫投影、專題講座及座談會、期間限定音樂表演、水墨藝術工作坊和探訪藝術家工作室。這些活動旨在讓公眾參與和感受水墨藝術靈活多變的特質。 是次合作充分體現大華銀行「藝‧坊」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致力培養本地藝術人才,以及鞏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雙方在弘揚中華文化和水墨藝術方面不遺餘力,期望有助提升香港的文化底蘊和世界認可的地位,同時亦配合特區政府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積極推動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發展方向。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兼集團傳播及品牌策略管理部主管葉楊詩明表示:「我們很榮幸連續兩年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舉辦水墨藝術節。是次合作除了展示中國水墨藝術博大精深之美,更重要的是探索這個傳統藝術媒界的創作潛力,同時培育下一代藝術人才。作為亞洲領先的藝術支持機構,大華銀行一直致力激發靈感、追求超卓藝術,並讓這份支持藝術的決心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透過水墨藝術節,我們提供一個平台讓水墨藝術的永恆魅力融合持代發展,同時透過藝術連繫社區。」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再度與大華銀行的合作水墨藝術節,提供一個寶貴的機會,讓公眾以及中外旅客欣賞和了解中國傳統水墨的藝術精髓,充分印證了該館致力於促進文化交流和推廣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特別是加深年輕一代對中華文化藝術的認識及興趣。 2023年水墨藝術節重點活動 水墨藝術節將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學堂舉行,入場費全免,歡迎公眾參與。觀眾可欣賞「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展覽,展出的作品涵蓋抽象以至山水風景或具象類別,創作技法多元,展現豐富而深遠的意境;部份作品同時配以擴增實境(AR)技術展示,增添互動體驗樂趣。觀眾亦可在「墨影劇場」欣賞沉浸式水墨動畫投影,感受水墨藝術帶來的精彩視覺享受。 是次水墨藝術節將科技巧妙地融入藝術,提供多種別出心裁的互動體驗,加深觀眾對水墨藝術的欣賞。是次焦點活動之一——「墨幻遊蹤」互動水墨體驗區,將展示三組引人入勝的互動藝術裝置。 藝術家張瀚謙 (h0nh1m)創作的新媒體互動藝術裝置《湫漻冊》 由香港新媒體藝術家張瀚謙 (h0nh1m)創作的新媒體互動藝術裝置《湫漻冊》,是張氏創作的《書》系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曲。《湫漻冊》這是一本記載清静無聲之書,它以彷似墨的水滴痕跡組成,歡迎觀眾輸入文字內容,內容將轉化成摩斯密碼呈現出來。 另一焦點是互動數碼裝置《辭海》,其創作靈感源自「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觀眾可透過與裝置的互動,從中探索得獎作品的命名與當代水墨畫的關聯和意義,同時讓觀者感受「文字」如何能夠引發想像並重新詮釋水墨藝術,讓觀眾以一種嶄新方式與藝術品互動。 此外,國際知名時裝設計師Hidy Ng以「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為靈感,將水墨藝術和時尚融合,設計一系列以水墨為題,獨家限量的服裝。這個系列將在互動水墨體驗區首度展示出來,並會加入擴增實境(AR)技術,打造虛擬試身室,將藝術時尚與數碼創新無縫融合,為觀眾提供獨特的試穿體驗。 「墨韻樂揚」期間限定音樂表演的七位年青管弦樂演奏者,將以「2023年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得獎作品為靈感,演奏多首悠揚的首本名曲,透過音樂凝聚觀眾,為他們帶來嶄新的視聽雙重享受之旅。 藝術節期間將舉行專題講座及座談會,探討水墨藝術,以及藝術產業的女性賦權。此外,兩位優秀水墨藝術家徐沛之博士和邱榮豐亦開放其工作室供公眾參觀,讓參加者有機會一睹他們的創作空間。 藝術節亦邀請多位優秀的香港藝術家帶領一系列水墨藝術工作坊,包括徐沛之博士、韓雁婷、李志敏、李綺媚、吳觀麟、黃綺琪、邱榮豐和容子敏。工作坊內容涵蓋傳統水墨、現代山水、抽象水墨、中國傳統青花瓷工筆畫、古典山水小品等,當中特設教師專場,提供水墨藝術學習體驗。 公眾如有興趣參加工作坊及和探訪藝術家工作室,即日起可在網站登記:https://www.artininkfestival.com.hk/。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李秀恒:藝術品交易顯港文化產業優勢

10月9日,香港蘇富比秋拍連續拍出兩件破億成交的拍品,分別為斬獲1.77億的 清乾隆御製洋彩紫紅錦地乾坤交泰轉旋瓶,及1.25億的明黃花梨圓後背交椅,在全球經濟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本港的藝術拍賣市場逆勢創佳績,顯示了香港文化產業的前景。   此外,將於11月初在港舉行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國際上超過100多家金融機構超過200位金融領袖人物將會來港參與。根據金管局公佈的行程安排,首日安排中可見M+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亦體現了香港在文化藝術方面亦愈來愈有吸引力。   港藝術品交易有優勢 隨著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未來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日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出席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時,強調須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地位,香港作為國際文化藝術樞紐的趨勢日益凸顯。     筆者一直以來認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重點之一就在於文化產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零關稅、無出入口限制、法律制度完善、物流便捷、貨幣自由兌換、服務業高度發達等優勢,發展成文藝作品交易中心的條件已經十分成熟。   2020年,香港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增至2020年的23.2%,首次超越倫敦,僅次紐約。而去年,香港的藝術品收藏品及古董的進出口總值,創下666億港元的佳績,比起25年前20億港元大增超過33倍。   隨著內地經濟近年來的迅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對藝術品、古董收藏感興趣,使得相關交易量直線上升。2021年大中華藝術市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市場銷售額上升了35%,達到134億美元。而由於中國內地對珍貴文物等藝術品的進出口管制較香港嚴格,不少買家都會選擇將商品存放在境外或保稅區,未來將有愈來愈多交易在港進行,推動香港成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   [...]

博客

李秀恒:港故宮為文化產業奠基

因應八號風球的影響,原定於7月2日正式開放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順延一日開放。筆者有幸於6月22日受邀作為開幕嘉賓前往香港故宮參觀,作為收藏愛好者及向來對文化產業十分關注的商界一員,感觸良多。   展品珍貴 設計貼心   據了解,今次香港故宮的藏品大約價值300億港元。從中,筆者深深感受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對香港的眷顧,可说為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奉上了一份極為珍貴的獻禮。尤其是走進筆者最為關注的「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主題展廳,一些以往只能在刊物及宣傳品上才能看見的「鎮館之寶」,現在都有機會讓參觀者近距離一睹為快。   為了提供最好的欣賞體驗,香港故宮又為觀眾提供了廣闊寬敞的觀賞空間,可以自如地從多個角度觀賞展品。據所知,從意大利購置的200多個專業藝術品展櫃,鑲上不反光的低反射玻璃,同時具有保溫、防潮功效,據聞每個展櫃最少的也超過40萬元港幣一個。如此落本,目的就是讓大家可以無障礙地欣賞到展品的所有細節,貼心非常。   文化地標 助推產業   早在2017年政府拍板宣布於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之初,筆者就曾聯合一眾香港收藏家成立了「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聯盟」,因西九文化區作為香港的文化基地,絕對是讓市民、遊客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理想場地。再加上去年3月份通過的「十四五」規劃中的《港澳專章》,首次賦予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方向。本次香港故宮的落成可說是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對全體香港市民最好的獻禮,未來亦會對香港發展文化產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方面,香港故宮能夠增加文化產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據了解,香港故宮中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00多件藏品中,不乏一些以往只能在刊物及宣傳品上看見的「鎮館之寶」,甚至部分從未對外公開展出過。而香港本身有不少知名收藏家,多年來致力從世界各地購回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相信他們都十分願意日後有機會將私藏借予或捐贈給香港故宮展出,讓館藏及展品更加多元化。 [...]

博客

劉敏儀:「十四五規劃」的文化藝術發展方向

國家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為本港最近發展焦點,其中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特別提到「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立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平台。香港乃國際大都市,中西文化背景深厚,具備特別的發展優勢。我們應抓緊機遇,放眼未來,將香港發展成有聲有色的文化藝術樞紐。   審視香港當下的文化藝術發展,已有不少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和成熟硬件建設。香港在表演藝術、文化交流及藝術展覽方面保持穩定發展,一直以來有效發揮匯聚各地文化的角色。近年香港政府發展藝術科技,緊隨國際步伐,於西九文化區落成戲曲中心及M+,推廣當代文化及創新藝術科技,為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打造有利基礎。   塑造內外兼備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然而,要將香港打造成實至名歸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必須從內到外、由中至西,一方面加強本地市民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另一方面對外提升香港文化藝術的實力與地位。本港不乏社會團體推廣文化藝術,定期舉辦各式文藝活動,因此亦應從教育、傳媒方面配合,讓市民多接受社會文化薰陶,增加其於日常生活中對文化藝術的涉獵,建立「文化藝術之都」。另外,政府可制訂更多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發展政策,促進香港與國內、國外藝術團體及專業人士的交流合作,積極爭取在藝術表演、藝術貿易舞台上擔當重要角色,發展成國家獨有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鞏固地區文化根基   文化藝術為香港一直不可忽略的軟實力,乃帶動香港邁向多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藝術在香港除了產業化外,亦應達致普及化、全民化;應先穩定地區文化藝術的根基,再重點對外發展。因此,要打造有利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條件,除了應由政府培育市民對文化藝術熱忱之餘,更是社會人士應關心之事。   撰文:劉敏儀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