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香港測量師學會 「賞.惜.舊築跡」創作比賽 展現歷史建築美學

為鼓勵大眾認識及欣賞香港歷史建築的豐富歷史、文化傳統和保育,及教育大眾歷史建築適時維護的重要性,香港測量師學會(學會)獲發展局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贊助,自去年3月起舉辦一系列「賞.惜.舊築跡」活動,其中的創作比賽,經歷招募、初選及決賽,最終於 11 月 15 日(星期日)假南豐紗廠舉行頒獎典禮,揭曉一眾奬項得主。 圖三:左起:香港測量師學會「賞.惜.舊築跡」籌委會主席張文滔、屋宇署副署長余寶美、香港測量師學會高級副會長鄧海坤、屋宇署署長余德祥、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蕭慧儀、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劉智鵬、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建築署副署長何永賢、及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歷史建築保育工作小組召集人何鉅業   是次比賽吸引超過750位參賽者參加,包括逾50位公眾人士及超過60間中小學校及機構,競爭激烈。最後在眾多的微縮模型、微電影、繪畫及攝影作品中,專業評審分別在四個組別中評選出冠軍、亞軍、 季軍,及優異獎多個奬項。 微縮模型組(公開組別)的冠軍由香港理工大學的勞穎欣同學奪得。模型以1比200的比例呈現雷生春,分別利用米色及灰色製作建築的原始結構部分與活化後的新結構。在頂部及背面的橫切面的切割設計中,可清楚呈現活化後的建築結構,亦展現出雷生春除了保留原有的文化價值,亦滿足了現代建築的規範。 冠軍作品《妙手回「春」」》,香港理工大學勞穎欣,雷生春是活化文物的好例子,有助於提高大眾對歷史建築保育的關注,並滿足公眾對適時維護的要求。   香港理工大學的勞穎欣同學獲得微縮模型組(公開組別)的冠軍。   亞軍作品《藍屋》,何國添、蔡璧龍,參賽者希望保留港式歷史建築和情懷,展現得以保留的原有建築特點,從而表達發展與保育之間需取得適當平衡的重要性。   季軍作品《東華義莊》,德望學校宋珈盈、黃詩淇,安全、合法且舒適的環境令東華義莊更宜用作不同用途,讓大眾了解義莊的歷史背景,使保存的不僅是建築物的本身,更是建築物背後的義莊文化價值。     至於微電影組(公開組別)的冠軍則由余嘉穎奪得。故事以第一人稱記述阿晴在疫情下被解僱的迷惘,每天在家無所事事,故決定獨自遊歷香港的舊築跡,欣賞不同的歷史建築。她緬懷昔日的美好時光,並感慨如今的景色再過幾年可能星移物換,表達保育及適時維護的重要性。 冠軍作品《窗外放晴》,余嘉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被解僱的阿晴,獨自遊歷香港的舊築跡。她緬懷昔日的美好時光,並感慨如今的景色再過幾年可能星移物換。(https://youtu.be/D9Gu2mye_bU)   余嘉穎獲得微電影組(公開組別)的冠軍。   亞軍作品《愛 · 築跡》,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機構傳訊及市場拓展科吳婉彤、胡嘉傲、文智樂、李仰韶、李珮琳,必列者士街會所流露美國當時流行的殖民地復興式簡約特色,同時加入中式元素,並設有多種設施。(https://youtu.be/aaC3gHOARZg)   季軍作品《建築·情懷》,雷秀婷、馬祖怡、胡嘉美、楊海晴,微電影最後帶出薪火相傳的道理,並呼籲以行動展現對歷史建築的欣賞。這些歷史坐標不但印證歷史的發展、奮鬥者的步伐,更是埋藏著數代人民的集體回憶和人情冷暖。(https://youtu.be/bLxFlgzjtTw)     繪畫組(學生組別)的冠軍由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王瑋琳同學奪得。她利用水彩繪畫四座被活化的歷史建築物:大館、牛棚、香港動漫基地和藍屋。這四座均為年輕一代的「打卡」地點,適時維護不但能保障公眾的安全,亦使公眾在欣賞歷史建築的同時能夠全情投入。王同學利用四種顏色展現香港本土活化建築的多樣性,以鼓勵公眾參觀歷史建築,喚醒大眾對香港歷史建築的重視和珍惜。 冠軍作品,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王瑋琳,作品以紅黃綠藍四色代表大館、牛棚、香港動漫基地和藍屋,展現了香港本土活化建築的多樣性,鼓勵公眾參觀被活化的歷史建築,喚醒大眾對香港歷史建築的重視和珍惜。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的王瑋琳同學獲得繪畫組(學生組別)的冠軍。   亞軍作品《全城·傳承》,香港培道中學馮凱琳,與在教科書上紙上談兵相比,親自踏進大和堂感受昔日的風貌絕對來得更深刻,透過保育能將舊日的文化好好傳承給下一代,好讓老香港能在歷史洪流中佔一席位。   季軍作品《聖約翰座堂》,聖保羅男女中學何思昊,建築物的深褐色及非飽和色,以及身後的高樓大廈完美融合,標誌著聖約翰座堂在背後的艱苦修復中,成功地適應了瞬息萬變的時代。     而攝影組(學生組別)的冠軍由協恩中學的王顧恩同學奪得。作品為近年香港熱門旅遊景點怪獸大廈,現時大廈外牆顔色因時間的流逝而沖淡和剝落,不少窗戶亦開始生鏽。王同學指出適時維護的重要性,可減低對樓宇正常運作的影響,也可以延長樓宇的壽命,令香港七十年代的風味得以保存。不然,這些歷史建築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 冠軍作品,協恩中學王顧恩,適時維修能減低對樓宇正常運作的影響,也可以延長樓宇的壽命,令香港七十年代的風味得以保存。   亞軍作品《歲月巨輪下的西港城》,觀塘瑪利諾書院何仲康,歷史悠久的西港城在云云古建築之中,得以保留下來,展現古今交融,多姿多彩的香港夜。   季軍作品,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梁綺珊,通過維修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亦令這個具有歷史性的建築可以更加長久地陪伴着我們,讓下一代對華富邨的歷史也有所認識。     是次頒奬典禮邀請到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劉智鵬及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以及各評審和嘉賓出席,包括: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屋宇署署長余德祥、建築署副署長何永賢、屋宇署副署長余寶美、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歷史建築保育工作小組召集人何鉅業、及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蕭慧儀等。會長蕭慧儀表示︰「我們好高興見到參賽者發揮創意,透過不同形式表達他們對歷史建築物的獨特見解。我希望活動可提高大眾對文物保育及維修的意識,社會繼續平衡發展及保育的元素,令香港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香港測量師學會「賞.惜.舊築跡」籌委會主席張文滔亦向合作夥伴、贊助及支持機構和學會上下表示謝意︰「承蒙發展局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資助,及各方的鼎力支持,活動才得以順利舉行。是次創作比賽是『賞.惜.舊築跡』活動的重點活動,反應亦非常熱烈。在此我再度感謝各學校、學生及公眾人士的踴躍參與,使比賽獲得圓滿成功。」 比賽得奬作品由11月15日(星期日)至22日(星期日)於荃灣南豐紗廠1樓展出,相信透過欣賞得獎者的作品,公眾可發掘隱藏在歷史建築的美及文化價值,認識文物保育及適時維護的重要性。 比賽得奬作品由11月15日至22日於南豐紗廠1樓展出。 活動網址:https://www.hkis-heritag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