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

Aloha 梁允聰 研自助人工智能SEO平台拓藍海

面對數碼經濟新世代,企業為了令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海量的資訊之中突圍而出,並非易事。搜索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經已成為企業數碼轉型指定動作,然而只在內容加上熱搜關鍵字,已經未必能夠符合新世代的要求。有本地營銷科技公司瞄準人工智能SEO平台的機遇,成功開拓這個藍海市場。 本地營銷科技公司Aloha於2016年,四名聯合創辦人合資約200萬元成立,翌年加入香港科技園「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Incu-App計劃),2019年加入「科技創業培育計劃」(Incu-Tech計劃),2020年成為「領先企業加速計劃」(LEAP)的成員。創辦人之一梁允聰(Ivan)他因應多年行業經驗,利用高新科技打破傳統流程規限,提供簡單易用的自助數碼營銷平台,協助客戶管理 搜索引擎優化(SEO)、數據分析及數碼媒體。並自主開發的數碼營銷平台 RankBot,集中解決包括員工缺乏專才成本高、地域及語言限制等痛點並且加入人工智能(AI),為用戶導航,令專業人士的工具平民化。 梁允聰表示,RankBot提供五大功能,包括關鍵詞搜尋及研究(Keyword Research)、數據分析(Data Analytics)、市場情報(Business Intelligence)、排名監測(Ranking Monitoring)和內容開發(Content Development),讓用戶在人工智能協助分析大數據後作出精準決策,大幅縮短以往所需的時間。 Aloha推出RankBot,首次於2020年面世,現已推出第二代,這是公司為逾40間企業用戶提供服務,包括Miele及恒隆集團等;自研人工智能SEO平台RankBot,通過人工智能輔助服務及指導,建立簡單易用的SEO平台,幫助用戶在毋須專業知識下,亦能輕鬆及簡易地釋放其網頁的SEO潛能,並在搜尋引擎上提升排名。透過其專利的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全球搜索引擎的實時數據做分析,較坊間其他人工智能平台使用一年前的過時數據優勝。 梁允聰提及,公司在本港創立及孵化,獲得香港科技園提供全面性的支援,包括了發展及開拓海外業務,獲得不同經驗與建議,幫助公司衝出香港、反攻國際市場。他指出,團隊成員超過30人,除發展本地市場外,亦於北美、台灣及新加坡亦設有團隊。現時客戶超過40%來自海外,包括大中華、東南亞、大洋洲及歐美等16個地區、超過40間企業用戶,業務範圍覆蓋投資及金融管理、房地產、餐飲、消費品牌、旅遊等。「Aloha 國際SEO 能力,突破現時許多本地SEO公司的支援外語種類有限,有助企業拓展國際業務。」 作為創科界一分子,他說,在特區政府大力動推動下,深感香港創科生態圈日趨成熟,他期望像Aloha一般具發展潛力的本地初創,能夠把自家研發科技成品化落地,在站穩本地市場後,能夠部署進軍海外,為公司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企業策略

ARTTA Concept策略性室內設計 數據分析客戶需求迎復常機遇

在大數據時代,有本港室內設計師引入策略性設計,因應客戶特點,透過分析數據及資料搜集,為客戶度「室」訂造實用又具美感的設計,同時配合ESG和可持續發展的潮流下,使用較環保及耐用的建築物料,成就長效及高品質設計,達致三贏局面,令室內設計更為「貼地」及實用。 ARTTA Concept 3位設計師在工作上合作無間。 本地設計師鄧雋曦(Arthur)13年前創辦的室內設計公司ARTTA Concept,他提及公司名字源自「ART To Architecture(藝術注入建築)」希望糅合設計及建築美學。在ARTTA創立不久便與兩位首席設計師陳丹暉(Natalie)和羅灝麟(Rio)碰上,3人各有分工,Natalie則擁有市場及品牌學的背景,有助團隊能更宏觀和多角度地構思室內設計方案;Rio把不少關於技巧和本地知識的元素帶給公司,現時二人分別為項目與技術和款式設計部門的首席設計師,三人各自利用擅長的範疇,帶領公司完成不同的項目。 策略性室內設計 分析顧客喜好 ARTTA Concept主張策略性室內設計,會先進行一系列市場研究與調查,全面地分析顧客喜好、使用者群體、建築物的地理位置,再搭配藝術為顧客量身定做適合的設計。何為一個「貼地」設計?Arthur指出,室內設計其實是實際和簡單易明,項目調查的基本來自於公司對於商業市場的觸覺和熟悉,一眼貫穿品牌在商業市場的定位,為了讓品牌突圍而出,除了透過詳細調查,讓市場熟悉的事物融入設計,製造「貼地」設計外,ARTTA亦擅長藉著跨行業及跨範疇的分析,將不同範疇的元素合而為一,引領品牌到其他領域,塑造另類價值,實施公司「Design For Impact」的宗旨,讓充滿藝術氣息又務實的設計影響社會,以室內設計聯繫社會。 他認為一個好的室內設計,其實藝術與商業是可以共存。而PIAGET [...]

企業策略

屈臣氏集團與聯合利華攜手以數據為產品覓客源

 全球最大的國際保健美容零售商屈臣氏集團與策略夥伴聯合利華(Unilever)於全球開展大規模的合作計劃,成績斐然。   全球的美容產品市場持續增長,預計到2023年,相關產品的市場價值將達至8056.1億美元。各品牌需要透過數據分析,確保公司的產品開發及策略能滿足市場和目標顧客的需求。   屈臣氏集團的顧客遍及全球,憑藉利用先進的數碼系統分析數據,集團投入龐大的資源及專業知識,能有效協助其策略夥伴(包括跨國公司、小眾品牌或初創企業)制定目標為本的商業策略。   屈臣氏集團於24個市場經營超過14,400家商店,每年吸引超過40億顧客前來購物,並擁有1億3千萬名會員,讓其商業夥伴可接觸到全球最龐大的忠實顧客群。此外,集團深入分析各個市場的數據,有助品牌識別最適合進行新產品發佈及市場推廣的地區。   善用數據分析  將發展成熟的產品引入新市場 屈臣氏集團憑藉獨到的數據分析以及豐富的零售經驗,成功協助聯合利華於中國推出炫詩(TRESemmé)護髮產品。聯合利華有意將環球知名品牌炫詩引入中國市場,並深信屈臣氏集團乃最佳的國際合作夥伴,能成功幫助他們於新市場樹立品牌。   結合聯合利華在護髮產品領域的專長,與屈臣氏集團龐大的客戶群及對市場深入的洞察,聯合利華與屈臣氏集團攜手策劃強勢方案,舉辦網上及門市推廣活動,成功將炫詩引入中國市場。  客戶群及曝光率對發佈新品牌至為重要。屈臣氏集團透過短訊向會員計劃中最適合的 30萬名目標會員發佈新品牌,另在生活消費指南社交媒體「大眾點評」上舉辦宣傳活動,進一步向額外500萬名消費者進行推廣。與此同時,廣州屈臣氏更邀請了中國影星蔣欣到店內亮相,全程網上直播,吸引大眾目光並成功創造話題。                                                                                                                 接著,聯合利華繼續與屈臣氏集團合作,推出多個數碼推廣計劃,活動期間,平均每周銷售額上升 128% [...]

專題

【數據分析】為何騰訊業績往往在首季大爆發?

前日騰訊發佈第三季業績,市場普遍聚焦其純利按年升69%至180.06億元人民幣,每股攤薄盈利為1.888元, 達市場預期上限。消息帶動騰訊股價攀升,今日亦成功越過400元關口。 不過, 作為一隻每季公佈業績的大股,我們更應看騰訊的環比數據來解讀其趨勢和預測其盈利增長(而不是單看同比)。季績的環比數據顯示,今季的每股盈利其實比上季跌1%,增長不僅沒有上兩季強勁,更是倒跌。 這其實並非一件怪事,當我們研讀騰訊過去五年的季績時,會發現第三季倒跌並非一個特例,而是常態。以下圖表分別詳列近五年騰訊季績的每股盈利數據,以及同一組數據的折線圖: 上述數據似乎有一定規律,仿似經濟週期一樣,其中可發現兩個有趣現象: 每年下半年,騰訊的業績增長往往較為放慢。過去五年、從沒有一年的第三、四季每股盈利環比增長是超過5%的,甚至其中有一半是下跌。 每年第一季,騰訊往往會有重大業績增長,比如2014年的65%增長、2016年的28%增長、2017年的37%增長。 那麼,第一季總出現爆發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否因為在農曆新年《王者榮耀》的玩家更願意增值, 商戶更願意在騰訊的網站和社交平台落廣告?若我們細讀季績,會發現增長原因並不主要出於主業。以下以2017年每股盈利增長37%的首季業績為例: 按上述數據,在2017年首季的每股盈利環比增長37%之中,有絕大部分都不是來自主業的毛利。騰訊的主業收入包括增值服務、網絡廣告、支付相關服務和雲服務,這些收入合共帶來了12.96%的收入增長。不過,由於收入成本亦相應增加了19.12%,所以主業的毛利也只增長了7.69%。 那麼其餘近30%的盈利增長來自何處?在主業的毛利以外, 報表顯示騰訊的「利息收入」增長了23.73%,「其他收益淨額」增長了212.23%,「銷售及市場開支」降了29.22%,在這三項因素帶動下,公司的operating profit達到了38.34%的增長。在其中,最令人好奇的當然是達兩倍爆炸性增收的「其他收益淨額」到底是什麼? 以上數據顯示,「其他收益淨額」主要來自「處置及視同處置投資公司的收益」、「補貼及退稅」和「股息收入」。處置投資公司的收益涉及公司的股權投資。比如說,今年三月中,美國證交會的資料便顯示騰訊入股美國電動車商Tesla, [...]

博客

王俊文:量化投資與人工智能

股壇小塵埃: 近年有關AI(人工智能)、雲計算及大數據的話題興起,市場關注電腦能否幫助各行各業創造新價值。在Fintech(金融科技)方面,其實很多年前,不少投行也利用數學模型幫助決策人進行量化投資。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王sir: 這個我也略有研究。傳統選股方法比較依賴分析公司的各項基本面。包括分析公司的盈利、現金流、管理層有關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從供應商及該公司主要客戶了解公司的信譽及還款狀況等,最後再以經驗判斷選股。 但基本分析需要大量人力及時間,專業的投資經理能挑選40間公司進行追蹤研究,已是極有效率。香港現時已有超過2000間上市公司,若再加上亞洲、歐洲及美國等不同股市,進行基本分析便非常吃力。一般小型基金公司因而難以進行全球性的投資佈局。 股壇小塵埃: 那利用大量歷史數據選股的電腦數學模型,在選股方式上又會否出現不同局面? 王sir: 鑑於以上的限制,近年不少基金公司轉用電腦及金融數據為客戶分析及投資股票,此亦之為「量化投資」。所謂量化投資,其實是用數學模型,以大量金融數據去挑選股票及建構投資組合。這些金融科技分析師會用歷史數據,測試該量化投資策略或數學模型的成效,再根據測試結果反覆優化調整策略並進行實際交易。 舉個例子,有部份投資者喜好買高息股,但投資高息股能帶來最佳回報嗎?透過量化投資的數學模型,篩選出最高派息排名的多隻港股,模擬成一個高息股投資組合。再以真實的歷史數據測試該組合投資的回報。該測試會持續改變交易時間、所投資的股票數量、調整頻率以及持股比重,直至得出回報最高及風險相對最低的策略。最後便以此進行實際操作,以看策略能帶來怎樣的回報率。 以上用股息率為基準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其實所有金融數據都可進行大數據的挖掘。市盈率、平均綫、各項宏觀經濟數據、趨勢綫、價格技術分析、市場傳言等等,均可便用歷史數據觀察其變化規律,再進行量化模擬建設、測試及實際投資,以期發掘出有效的模型。 提高紀律性排除主觀因素 股壇小塵埃: 這個好處真的很明顯。一般基金經理做決策時,容易受市場變化及主觀判斷等心理因素影響。但以電腦執行預定的投資策略,能大幅提高紀律性,排除心理因素的影響,投資過程從而更理性,更具系統性及成效。 加上雲計算的普及,電腦在處理不同數據如估值、價格變化及各相關數據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分析海量的公司及行業歷史數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透過數據了解新進入的市場,能大幅減低研究時間,走少不少冤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