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互聯網金融 創造數位經濟新模式

基於互聯網科技的急速發展,有效地連接不同國家、地區,至以人與物,令經濟全球化成為一股銳不可擋的大勢潮流。互聯網金融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活力,孕育了大批新興企業,同時更創造了全新的數位經濟發展模式,持續提升企業的生產效能,以及為人類的生活及社會帶來巨大變革。於上月中舉辦的「第二屆互聯網經濟峰會」中,多位行業專家均認同中國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潛力至為龐大,並指出香港要把握機遇,就要政府機構、企業及社會大眾三方緊密溝通,同時須加強與內地及澳門的合作,成為區內的互聯科技中心。 數位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創新性最高、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最廣泛的新領域。單以中國為例, 截至 2016 年底,內地互聯網用戶規模達7.31億人,手機上網用戶規模達 6.95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6萬億元人民幣,數位經濟規模增速居於世界前列。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迅速崛起,在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中內地企業佔據四席。 近年世界各地政府積極提倡「普及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其理念就是一般基層市民和中小企能夠去銀行開立和維持戶口,獲得基本的銀行服務,以應付日常生活或生意營運資金往來的基本需要。不過,根據世界銀行2014年的資料顯示,現時全球約有20億人沒有銀行賬戶,擁有信用卡的人口約有一成,僅21%中小企能從認可的金融體系中得到借貸。 科技普及金融服務 為使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務,就必需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螞蟻金服行政總裁井賢棟表示,金融科技能讓一些以前傳統銀行覆蓋不到的消費者,也能享用到平等的金融服務,例如很多偏遠的農村或地區沒有銀行分行,但透過流動支付,他們也能進行很多交易,更能加強社區連繫,因此在這些地區的移動支付增長滲透非常快。螞蟻金服於2015年斥資6.8億美元收購印度最大第三方支付平台Paytm兩成股份,在短短兩年間,Paytm用戶數量由少於3,000萬,增至超過2億,更令Paytm晉身世界第四大的電子錢包商。 金融技術給世界帶來平等的金融服務,螞蟻金服則期望能為世界帶來改變多於追求盈利,建立客戶信心多於增加交易。不過,金融科技的發展正面對多重挑戰,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也曾撰文指出,即使在香港這個發達城市,普及金融的理念看似簡單,落實卻並不容易。 監管框架應兼容創新 井賢棟則認為,要發展普及金融,必須揉合三大元素,分別是監管、技術及消費者保障(圖一)。首先,他認為監管框架應要兼容數碼創新,明確區分「金融科技」與「非法金融活動」,並按各個市場參與者的風險水平而釐定不同級的監管標準。技術方面,未來要擴大金融服務移動網絡的覆蓋範圍,利用大數據改善風險控制,雲計算及生物識別則分別可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至於人工智能則可助更多基層享受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最後,更要不斷增強客戶的個人賬戶及資料保障,以旗下支付寶為例,其欺詐損失率是少於0.1位元/秒(bps)。 對於近年越來越多人談論的人工智能,井賢棟指,螞蟻金服也有運用人工智能來擴展業務,例如旗下的芝麻信用就運用人工智能來了解使用者消費模式,去年阿里巴巴的網購平台舉行「雙十一」優惠,螞蟻金服亦有利用人工智能應付突然急增的流量,他相信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領域仍然具有龐大的發展及應用空間。 連接是致勝的關鍵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無線市場總裁王宇峰以「小連接、新經濟」為題,點出互聯網經濟的基礎就是連接,連接的多少,所產生的經濟價值也不一樣,未來連接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從中也會孵化新的經濟形態。他指出,華為在過去十年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在連接世上最有創造力、最具活力的對象,那就是人,能否連接足夠的對象到網絡來,就是致勝的關鍵。   王宇峰表示,華為致力做網絡基礎建設,就像是高速工路的建築工人,而不同的連接渠道或裝置就是在這條公路行駛的新款汽車。他認為,移動網絡將使所有行業數字化轉型,包括交通、能源及農業等。以交通工具為例,其中單車只是靠人力的簡單代步工具,一直未被廣泛使用。不過,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的20個城市中,單車的騎行總里數達5.93億公里,相等於環繞地球14,794次,減少130,956噸的碳排放量,到底為何在短短半年間,單車會如此受到市民的重用? 王宇峰解釋道:「共享單車這一個經濟模式,由於可以被連接而產生變化。以前要做到共享單車,要解決很多難題,包括支付方法、停車、取車,以及因為無法監視及追蹤使用者的行為,造成大量的私藏和損壞,現在透過蜂窩網絡IOT技術,讓第三代共享單車擁有無法比擬的優勢,用非常低的成本,以網絡把所有單車與使用者連接起來,可清楚辨識使用者的身份,以及追蹤單身的位置。」   IOT可應用於城市規劃 更進一步的是,下一步可以應用在不同的交通系統,例如搜集不同對象取得人流數據,再加以分析,就可以疏導城市交通堵塞的問題。王宇峰表示,中國的供水系統有很高的浪費率,達22%,而其他發達國家一般都低於20%,甚至是個位數,因為水是通過很複雜、很長距離的水管,才到達住戶家,但在水管中間或會有裂縫、損壞或不可控因素,會造成大量的浪費,但他指出,通過現時的連接技術,可以按米定位,知道有問題的水管位置,或是在天氣預告有暴雨時,就可以提早作河道排洪及清空儲水池,預防水災。 王宇峰說:「一個全連接的數字化世界即將來臨,我們將會迎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移動連接,將會有三個前所未有的突破,第一是移動網絡能在每平方公里連接100萬計的對象,第二是實時反應將少於20毫秒,三是無線光纖可以普及化,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也可以高效連接。華為過去十年投入3,00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實驗研發和合夥伴合作互通,努力向這個目標邁進。」 最後,王宇峰以二戰時期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一句名言作結:「『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面對未來海量的新商業機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攜手並肩,合作共贏!」   中國數位經濟增長空間大 「『互聯網+』是手段,數位經濟是結果。」這句話是騰訊主席馬化騰在幾年前提出的,一直被廣泛談論,該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及社交網絡事業群總裁湯道生表示,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技術所帶來的動力,是推動數位經濟的發展,「今天中國的數位經濟規模,大約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圖二),佔國內生產總值只有三成左右,不論從實際數字或是比較數字來看,加上中國的人口遠比美國為多,故中國的數位經濟長遠而言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而且增長是十分可觀的。」 湯道生又指,不論是B2B抑或是B2C層面,中國企業在資訊科技的投資相對發達國家為低,部份原因可能是由於軟件容易被濫用,但隨著企業的業務越趨「軟化」,將驅動決策者投放更多資源在資訊科技開發。再者,國內勞動人口的平均薪酬不斷提升,企業不再依賴低廉勞工拉動經濟發展,反而會更注重生產效率,這也是數位經濟的新機會。 「互聯網+」發揮數據價值 他續稱,「互聯網+」是由一系列的技術組成,第一是「物聯網+移動裝置」,大量的數據由此而生;第二是雲服務的普及,過去很多企業有自己的數據中心,但數據並不相通,形成很多「信息孤島」。假如以雲端儲存管理,就可在更好的平台上連接及共享數據;最後就是透過人工智能分析及學習,創造更大的數據價值。事實上,「互聯網+」已融入各行各業,以醫療護理行業為例,湯道生指騰訊與國內逾1,570間醫療機構,用戶可通過「微信」的手機應用程式登記掛號。 「我們正不斷努力推行『Smart Hospital』,以系統化的方式搜集及儲存醫療記錄。現時由診斷、治療到付費的不同環節,各部門的數據都不互通,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雲端,做到不同部門、不同醫療機構都可以數據共享。政府也大力支持社保跟傳統醫療機構互通,以簡化申請程序及文件。」湯道生說。 該公司認為,與不同行業的夥伴合作,才能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更具價值的服務,因此持開放戰略,透過「互聯網+」的技術協助金融、醫療及教育等合作夥伴升級產業。湯道生回想在十年前回國發展,當時中國的科技行業還是以模仿為主,但在十年後的今年,在這個領域上的企業,充分把握到本地需求,以及經濟轉變所帶來的新機遇,令國內互聯網行業走上更具競爭力的台階上。他總結指:「我們認為,未來粵港澳三地應發揮自身的優勢,合力發展成為科技中心,不只服務國內用戶,更可走出去滿足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