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朱立威:憂現結構性財赤 政府應避過度發債渡日

本港經濟復蘇步伐不如預期,至今本年內有六宗地皮流標,最新的一幅為上周截標的港鐵旗下東涌東站第一期物業發展項目,最終沒有收到任何標書,再度流標收場,也是2013年2月港鐵天水圍天榮站物業發展項目因「零入標」而流標後,逾10年半以來再度有港鐵物業項目未能吸引任何發展商出價競投。本財政年度預算推出18幅土地,如今只能賣出兩幅,連同補地價項目,估計仍不足200億元,與預計850億元的地價收入目標相距甚遠,勢加劇財庫赤字壓力。 為增加政府現金流,政府近年考慮提出發債以增加「收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年初的財政預算案也提出發債增加「收入」,未來至少5年度每年發債650億元,包括新設基礎建設債券,整體規模都較以往大。 過往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抑或銀髮債券的發行,一來是為支持香港債券市場,二來是為散戶投資者提供資金出路。今次發債的最大分別,是回歸到最基本的融資性質,即建基於「莫財」,但不少學者也曾就表示擔心,就如學者李兆波便指出,發債需償還款項及利息,絕非是消減財赤的良方。 政府面對收入比預期大幅減少,將出現結構性財赤,而支出卻不斷遞增,本港去年度便有達1,398億元的財政赤字,而本財政年度首五個月已錄得1,362億港元赤字。過去四年,連年財政赤字,已令特區政府財政儲備累計下降了3,536億元。若扣除其間發行債券及回撥房屋儲備金結餘,四年內實際上已花掉過去多年政府辛苦累積下來約一半的財政儲備。英國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市政委員會於今年9月宣布破產,並停止所有非必要的支出,港府亦應以此為鑑,避免過度以發債借貸來應付財政開支。 消除財赤,最重要重啟香港經濟繁榮,政策上先需要拆牆鬆綁,減少對市場的干預,在市場上發揮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系的優點,加上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只要堅守低稅率,避免過度發債借貸度日,及實行高經濟自由度,香港前景仍然亮麗。   撰文:朱立威  全國人大代表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platform.hk/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博客

史立德:疫後財政政策的重構方向:港式「加減法」

世界主要經濟體近期正積極重構疫後公共財政政策,其策略大致可分爲「加、減、乘」三法;「慎用減法」是指逐步退出疫情時的臨時性措施,並配合疫情現況和經濟復甦所需,彈性安排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退市」;「巧用加法」則是提高現有稅種的稅率或開徵新稅種,以協助重建穩健的公共財政;「善用乘法」是指帶頭增加在特定產業或人才培訓的投資,以調整經濟結構;而香港近期的財政施策方向與海外經濟體相似,有「巧加慎減」的特點。   過去3年是香港公共財政的快速擴張期;疫情爆發以來,特區政府共動用逾6,000億元推出一系列抗疫措施,並在《財政預算案》中推出大規模逆周期措施。隨着年初第5波疫情爆發,政府推出嚴苛的社交距離措施,重挫本地經濟,企業經營信心和投資氣氛急降,政府秉持「應使則使」的態度,及時推出第五、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以及新一輪「保就業」計劃,以紓解民困和穩定經濟。   非常時期  非常政策應對   香港一直以財政紀律著稱,政府嚴守量入為出的審慎理財原則。過去兩年多來,政府一方面為應對疫情反覆的「非常時期」而多次動用大筆公帑「開倉濟民」,同時部署將部分「非常政策」減磅或退出,並加緊探討如何增加收入來源,為恢復公共財政的穩健性盡早籌謀。雖然特區政府去年因抗疫而大幅增加財政支出,但得益於去年大部分時間本地疫情受控,經濟活動漸次恢復,2021-22財政年度更錄得189億元盈餘;「控疫情、保經濟、穩財政」終能殊途同歸,甚至可說是「三位一體」;這或許亦是特區政府堅持以「權變」手法運用公帑並在今年繼續推行赤字預算的考量之一。   眾所周知,低稅率和簡單稅制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但鑒於近年公共開支較大,故特區政府積極研究如何在維持低稅率,又不影響民生的前提下,開拓新收入來源,並提出了多項加稅建議,例如去年上調股票印花稅、將向大型跨國企業徵收本地最低補足稅等。除了着眼於增加庫房收入,在政改方向上亦與當前國際趨勢一致,主要針對經濟負擔能力較強的個人和大型企業,並傾向於以資產為徵稅的稅基。   得益於多年積累下來的深厚底蘊,本港財政儲備至2021年底仍保持在超過9,000億元的高水平,加上特區政府近兩年加緊探索「非傳統」開源渠道,包括發行綠色債券以及將未來基金的部分回報納入投資收入等,可以說,本港公共財政狀況在未來一段時間雖略為轉弱,但「倉廩足」的基本格局並未改變;政府仍具備足夠財政資源支持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應「多用乘法」 提振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