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緊握機遇發揮創科優勢

專題

【封面故事】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緊握機遇發揮創科優勢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的十大工作任務時,首先提出了「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全國人大代表、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參加香港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香港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歷史積澱、基礎條件、獨特優勢和現實需要,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沃土,也是參與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沿,絕不能錯失新的生產力發展迭代的機會。 撰文:劉智恒、李樹明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新質生產力」最早見於去年9月,總書記習近平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發表講話時提出。強調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去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創造新價值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於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將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先進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中,不斷創造新價值。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首要任務是「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將為香港的創科提供更有利的環境,也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地位,開拓更深更廣的新發展空間。 因應中央明確指出須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特區政府會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材料與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的創新發展,深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等的研發應用。 陳茂波強調,特區政府正透過頂層政策設計、法規指引、基礎建設、培育和吸引人才,以至吸引企業和投資等,全方位推動本港人工智能生態圈的發展。而科技發展亦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撐,特區政府正銳意加速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方面的發展。他相信在更有效利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新技術下,將可造就更多新材料,催生更多新標準。 同時,數字化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陳茂波表示,新年度預算案便提出要構建數據交易生態,並將循「新質生產力」的指導方向加快推進,充分發揮好香港能同時匯聚內地和國際數據的獨特優勢。特區政府已委託專家組研究香港如何在數據交易中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以及推動國際數據貿易規則的制定等。 事實上,在陳茂波早前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就有專門章節提到要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清晰明確指出邁向綠色未來,其中包括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綠色航運、綠色航空,以及綠色城市等。在數字經濟方面,政府將就香港構建數據交易生態進行深入研究,讓其發展成為具強大增長動力的新產業等等。 發展新質生產力,香港有能力有條件走在前列,貢獻所長,為國家出力。香港科研實力強大,有5所大學都進入了世界百強,擁有多所國家實驗室,和一大批國際頂尖科學家,政府的科創藍圖和資金投入也備受期待。根據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報告,由香港、深圳及廣州的創新及科技業組成的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經貿研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持續發展將帶來源源不斷的機遇,確保香港可以進一步善用各方面的優勢,特別是研發能力、先進的科技基礎設施、穩固的法律制度及首屈一指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 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成為創新及科技業的焦點,同時發揮商業平台的作用,協助創新公司打進亞洲市場,尤以中國內地為然;或是協助內地創新公司走向國際。 香港創科離不開大灣區 儘管香港具備某些產業領域上的優勢,但從現實環境分析,受到幅員和人口的限制,香港發展創科離不開大灣區,特別是深圳這些在創新科技領域上已經具有一定成就的城市。創科業界普遍認為,香港的獨特優勢為生物醫學的技術,以及金融自由,但製造及市場始終不及內地,發展創科根本離不開大灣區的支援。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曾經表示,香港發展創科中心,必須要融入國家整個科技發展大局,包括參加國家的一些大型項目。此外,國家很多資金要過河到香港,國家一些大的設備要開放給香港科學家使用等,包括人流、物流、資金流、訊息流這些創新元素,內地與香港,特別是大灣區內的跨境便捷流動,對香港下一步發展創科中心至關重要。 尤其深圳在創科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成績。根據《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指數2022》顯示,深圳在全球科創中心中綜合排名第12位,其中技術創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國第一。目前深圳匯聚了美國的Intel、高通、蘋果、ARM等十多家世界頂尖的外資研究和技術服務企業。 去年底,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由香港科學園擴展至深圳分園。據了解,目前已有16間創科公司進駐深圳分園,當中大部分由香港科學園延伸,涵蓋生物科技醫療及大數據等範疇。 在香港政府大力推動下,自身的創科發展已有一定規模。資料顯示,2023年,香港初創企業數目增加7%至超過4,200家,聘用16,453名僱員。而政府在研發方面的開支,與十年前相比,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人才缺口要補足 不過,對於創科界而言,人才將會出現一個不小的缺口。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去年底發表香港首份《香港創科人才指數2023》報告推斷,從事創科業的人士到2032年估計達到6.5萬人,與《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預期2032年達到10萬人,存在3.5萬人的差距,反映短期內創科人員短缺,因此建議改善引進人才計劃及加大力度培育本地人才。 從引入人才方面,去年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搶人才的政策,包括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放寬簽證,以及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等。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各項搶人才計劃共收到超過25萬宗申請,批出約16萬宗,已經有超過10萬人抵港,遠超政府原定每年吸納至少3.5萬名人才的目標。 至於培育人才方面,香港自身亦具備一定的條件。在《QS世界大學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的大學在科學及工程學科均表現不俗,為培育香港創科人才發揮重要作用。況且香港已有一些大學在深圳開設分校,讓教職員可在內地進行研究工作,同時也可拓展內地市場。 二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就提出撥款30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中心的算力,推動科研突破。此外,香港正全力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科研發的潛力與實力不斷提升,在人才、市場化等方面極具優勢。 (詳細內容,請閱讀《CAPITAL 資本雜誌》四月號,按此訂閱) ============= 延伸閱讀:【封面故事】開發北部都會區  加速港深高度對接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李慧芬:對國內經濟回復信心 上證綜指反覆偏強

博客

李慧芬:對國內經濟回復信心 上證綜指反覆偏強

本週是重磅週,日本已經宣佈退出負利率政策,而澳洲就維持利率不變,另外,美國、英國週四(21日)議息,除此之外,中國內地也有一系列重磅數據出台,幸好公布的結果優於預期。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及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按年增長4.2%,高於預期的3.2%。比上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8.9%。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按年增長6.3%,製造業投資增長9.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0%。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下降20.5%;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9.3%。 政策發力可期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7%,增幅為兩年最高水平,大幅優於預期的5%。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分產品看,3D打印設備、充電樁、電子元件產品產量按年分別增長49.5%、41.8%、41.5%。按月看,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6%。 消費方面,今年首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5.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劃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增長4.6%;餐飲收入增長12.5%。全國網上零售額按年增長15.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4%,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2.4%。而服務零售額按年增長12.3%。 從走勢看,能支撐消費穩定增長的有利條件還比較多,消費領域出現的積極變化有望得到持續。服務消費穩步擴大,線上線下融合消費趨勢更加明顯,新型消費的快速發展為消費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新型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網絡技術、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應用不斷成熟,消費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政府工作報告》對促進消費穩定增長作出了具體安排,政策效應將會持續釋放。 總的來看,隨著各項宏觀政策發力顯效,國內經濟持續回升。但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多變,不確定性上升。 內地股市方面,上證綜合指數從2月份2,600附近水平大幅上升,執筆時正欲測試3,100阻力,短短六個星期,已升了17%,顯示投資者開始對內地回復信心,由於升勢太急,高位將出現回吐壓力,未來兩個月,上證綜指將於2,940至3,140之間呈上下波動局面,投資者暫不宜高追。   撰文:李慧芬 華贏東方研究部董事 (本人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 延伸閱讀:李慧芬:日央行準備加息 [...]

吳旭洋:2024 兩會體會

博客

吳旭洋:2024 兩會體會

全國政協和人大兩會會議早前在北京圓滿閉幕。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筆者非常榮幸又一次到北京參加這次會議。通過兩會,筆者能夠深入地了解到國家的政策走向各行各業的發展方向。兩會同時也是向全世界傳遞中國發展理念的重要視窗,深受各界關注。適逢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意義重大。在此,筆者有如下幾點體會和讀者分享。 一、兩會氣氛熱烈  全球媒體關注 今年的全國兩會是中國戰勝新冠疫情後,首次全面開放的一項重要會議,吸引了全球媒體的關注。眾多國外記者紛紛前來北京報導,他們主要關注中國去年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表現,尤其是對世界經濟的穩定與復興所作出的貢獻。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的促進等方面,均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外國傳媒不僅對中國去年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更對中國未來一年的各項部署與規劃顯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的報導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致力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和行動。今年的兩會,氣氛濃厚又熱烈,不僅展現了中國政治生活的活力與生機,更成為對外展示中國政治制度優勢與特色的重要平台。 二、政協工作取得新成就  為國家事業作出新貢獻 去年,全國政協的工作成績斐然,令人振奮,深受鼓舞。2023年,政協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培訓、完善工作制度體系,提高調研議政品質,不斷提高委員們的政治能力和履職水平,令委員們更好地為國履職,為民盡責。過去一年,有5,087人次參加了政協的各類協商會議、提交了5,621件提案、報送資訊來稿43,995篇、開展了2,480項服務群眾和6,806項聯繫界別群眾活動等。 全國政協常委會的工作報告中,一組組詳盡的資料充分說明了委員們工作認真盡責,同時也顯示出政協的工作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細緻具體。此外,主題讀書群、專題培訓、調研視察、同外方人士交流等等活動,幫助委員們更好地熟悉政策、掌握情況,能更準確全面地建言資政。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筆者深感去年政協工作的成績來之不易,並將繼續積極參與政協的各項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認識和履職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更好建言獻策,貢獻力量! 三、去年經濟成就令人鼓舞  期待今年高品質發展 2023年,在面對美國持續高息和全球局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以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了GDP增長5.2%的驕人成績,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發展的活力和決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今年李強總理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精準有力、切實可行的舉措,是一份非常科學合理的報告。這些舉措不僅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也體現了深厚的務實精神;不僅關注眼前的經濟增長,更著眼於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相信一定會為中國經濟社會邁向更高品質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四、鼓勵港生投考內地高校  [...]

廖錦興:繁花似錦

博客

廖錦興:繁花似錦

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把電視劇看完,但一套引起了廣泛討論的內地電視劇《繁花》(Blossoms Shanghai),令我也加入追劇行列。 這部由王家衛導演執導的《繁花》共30集,豆瓣評分高達8.7。其唯美製作讓整部劇絕無冷場,經典台詞常縈耳邊,十年磨劍拍出精彩。故事以真實歷史上改編的同名小說,呈現出感人和勵志的情節。拋開那些感動人心的愛情、親情和友情,劇中還回顧了上世紀80、90年代的社會、人民和經濟,國家經濟改革。在這段時間,中國實施了開放政策,股票及外貿市場都蓬勃發展。這股新潮流和新風氣,也令不少人手足無措,同時這風高浪急的環境,前面紙醉金迷的暴發戶,後面便千金散盡了結一生。但在繁華與夢想交織的年代,亦是民營經濟起飛的里程碑。 國家經濟改革  市場蓬勃發展 看繁花似錦,終有落盡時。八、九十年代的上海也不知產出了多少個「寶總」?多少段跌宕起伏的人生?雖然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海,但那個年頭的繁榮盛世同樣在珠三角城市中展現,只是「金融服務和外貿」與「加工出口和外貿」之別。年輕人們抓住了時代變遷的機會,追逐自己的夢想。筆者先看普通話版本再看上海話版本,感覺上海話更見親切。 在劇情中還有一個被人忽略的章節,當年開放股票市場後,出現虛實相間的關係。以代表股票的「虛」結合生產的「實」來推動經濟。劇中角色「寶總」提出「社會價值觀念」令服裝公司能成功獲得上市權,「股票上市不能成為資本遊戲,要有實實在在的產業,通過上市做大做強,讓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分享公司發展的成果」。事實上當年中國面對國企下崗潮,僅上海紡織工人便有55萬人下崗。去年有一套熱播電視劇《漫長的季節》就是道出這種迫切需要,讓國企下崗工人到大型民營企業經「再就業」去解決這難題。「寶總」在上市洽談會強調時裝行業,是安置優秀女工的重點行業,並要承擔社會責任,回報社會。 推動民營經濟  社會價值觀念 最近病逝的民營企業家宗慶後,便是改革開放後民營企業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於1987年利用借貸14萬元(人民幣,同下)與兩名退休教師接手一個長年虧本的校辦企業,靠代理銷售汽水、冰棒和文具起家,創立了中國企業500強之一的娃哈哈集團,2022年營業收入達512億元,位列全球飲料行業前三位。 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中,中國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傑出民營企業家。當中有科企騰訊馬化騰、阿里巴巴馬雲、比亞迪王傳福、華為任正非、小米雷軍等,但像第一批以製造業或外貿起家的老企業家如娃哈哈宗慶後、三一集團梁穩根、美的何享健等,都是見證國家改革開放和把握時機,奮鬥打出名堂,不僅促進內循環經濟,還是首批出海企業,讓中國製造走遍全球,賺取「世界工廠」名譽和強壯了國家外匯儲備。這些改革開放後的民營企業家分為六種類型,包括敢闖敢試、創建品牌、響應國策、實業為本、創業創新,以及承擔社責。民營經濟的發展。共同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經濟成就之一。在這四十年,從無到有,「40%的資源、創造了50%稅收、60%GDP、70%科技成果、80%就業和90%新增就業」,也就是改革開放後的四代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光榮。1978年,中國GDP只有0.37萬億元,到2017年,中國GDP創下82.7萬億元,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本周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23年GDP更超過126萬億元。 由微不足道到舉足輕重 回顧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說:「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可能搞快點,只要是講效益、講質量,搞外向型經濟,就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後來,鄧小平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並提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打開了中國邁向富強的大門。 無論是上海還是珠三角地區,在改革開放中也有不少港商的蹤影,《繁花》主角「寶總」憑著香港哥哥的外貿訂單作起步,以及大批在珠三角設廠的港商,都是利用國家「三來一補」政策,開花結果,蛻變為大型甚至跨國企業。誠然這些已成歷史,當下的國際形勢複雜,地緣政治和逆全球化的現象,正在考驗國家應對強大挑戰的能力。 撰文:廖錦興博士 [...]

吳旭茉:從河北政府工作報告 看其經濟投資潛力

博客

吳旭茉:從河北政府工作報告 看其經濟投資潛力

河北省人大政協兩會上月初在石家莊舉行。省長王正譜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五年是河北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的五年。全省生產總值從2017年的3.0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2年的4.2萬億元。數據說明,即使面對美國在2018年挑起的貿易戰,以及過去三年的新冠疫情,河北依然是搶抓機遇,砥礪前行。對於要在2035年全面建成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目標確實令人充滿信心。 交通發展助促經濟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拓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並且對此制訂了一系列的具體計劃。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事實證明,經過這些年的共同協作,河北省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從多方面與北京、天津對接,其中包括充分實現交通一體化的格局。去年12月開始實施新的全國鐵路列車運行圖之後,從河北省會石家莊前往首都北京已經可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有助起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關鍵作用。而去年12月底開通運營的京唐城際鐵路,從河北唐山到北京只需約一小時即可抵達,從秦皇島到北京則大大縮短至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這個行車距離就有點像香港和深圳一樣,可以加強兩地往來,發揮彼此優勢,又能進行互補。 過去五年,河北的交通運輸發展迅速,例如2019年底正式通車的京張城際鐵路,從北京前往張家口的時間從原來3小時7分鐘大大縮短至47分鐘。還有京雄城際鐵路,從北京到雄安僅需50分鐘。加上京秦高速全線貫通,完全有利於人流、物流,支撐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即使從香港前往河北省會石家莊,疫情前,除了飛機,還可以乘搭高鐵,十分便捷。況且港人也可以利用城際鐵路或高速公路從北京或天津前往河北,縮減了地界的距離限制。 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先導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亦促進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速度。當交通運輸發展超前於經濟發展時,很大程度就會促進經濟的發展速度。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超3萬個,一批產業轉移項目建成投產。」 投資項目具吸引力 交通便捷自然有助促進各種投資活動。河北本身有不少大型而又具吸引力的投資項目。好像曹妃甸區、渤海新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等重點建設。近年更集中力量加強項目建設,大力實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差異化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吸引更多高水平企業到河北省布局發展。河北省又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進一步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據了解,為了增強外商在河北的投資信心,政府一方面加強外商投資服務,掌握好穩定外資政策落實落地,對符合條件的重點外資企業及時兌現獎償和補償。另一方面,加強保護外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穩定外商投資預期。 省委書記倪岳峰在政協開幕會上的講話,提到河北的投資發展項目,包括要發展現代物流、康養醫養、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等產業,都很值得大家參考。 康養醫養業對香港投資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謂康養,即健康養生。是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高品質生活追求。而醫養則集醫療、養生、養老為一體,並整合了產品和服務。河北是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對康養醫養業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投資這項業務,前景將難以限量。 此外,旅遊業同樣值得港商考慮投資的產業之一。報告提到要大力發展後奧運經濟和文旅產業。去年冬奧在北京和河北張家口舉辦後,留下大量冰雪產業建設,有利實施冰雪運動、冰雪文旅、冰雪產業融合發展行動,加快冬奧場館市場化開發等。並且可以連帶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長城文化旅遊、大運河文化旅遊等,構建環京津旅遊風景道體系,建造一批旅遊名縣和全域旅遊示範區,讓河北成為休閒度假新時尚。 當然還有雄安新區的龐大發展,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都很值得港商考察研究投資。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後五年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時期,河北將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深化重點領域合作,形成環繞北京的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在河北省政府目標明確、保護外商合法權益的推動下,河北的投資環境和投資項目都是非常具吸引力的。 撰文:吳旭茉 南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