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港股專家】王贇:四間投行被罰8億,談談風光上市背後的市場亂象

上周四晚(14/3)一宗新聞炸裂了香港金融圈。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重罰美銀遠東、摩根士丹利、渣打和瑞銀共接近8億港元,當中瑞銀更被吊銷牌照一年,原因清一色是保薦人缺失: 筆者為各位讀者科普一下,什麼是保薦人。保薦人泛指專業機構為公司申請上市時,提供上市推薦和輔導,確保公司發行文件、上市文件、財務數據、業務本質是完整和真確。保薦人同時亦負責協調新上市公司的股票銷售和發行。 保薦人必須是具備專業的法律和會計知識,並熟悉上市流程監管制度,才能把上市工作做好。其次,企業上市集資,股票當然希望賣得越貴越好,但投資者卻不可能願意用最高的價錢買股票,這樣投資的獲利空間就會受損。所以保薦人要平衡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雙方的利益和期望。 最賺錢和最高風險的保薦人業務,是把那些不符合資格上市的公司成功搞上市,而且股票以高價發售,投資者也心甘情願買單。 上周四令四間投行被罰款的主角,是十幾年前的資源股上市熱潮中,在2009年成功上市,但2011年被指財務造假而停牌,直至2017年被清盤的中國森林(除牌前編號930)。 當年的中國森林自稱「內地三大林場營運商」,由渣打和瑞銀擔任聯席保薦人,成功集資15億港元。可笑的是,根據證監會的指責,保薦人連中國森林的森林資產都沒有實地考察紀錄,連森林的確實位置也沒有指出。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是森林,但該森林卻未知是否存在。 其次,中國森林只有森林資產的擁有證明書,但證書上的森林名稱和上市文件的卻不一樣。而且中國森林上市後繼續收購林木資產,卻被揭發只收購「擁有權」,並沒有「採伐權」。 同樣重要的是,業務的客戶方可能不存在,也就是公司的收入可能是假的。根據守則,保薦人必須面對面跟公司的客戶訪談,以核實客戶的背景和身份。但是瑞銀是透過電話訪談,連電話另一邊的身分和業務往來都沒有證實。 可能不在金融業工作的你,讀到這裡也覺得,為什麼搞上市可以這麼兒嬉:資產可能不存在、客戶可能也不存在的公司都能夠上市。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證監會同時就天合化工(已停牌,1619)的上市盡職審查工作,一併罰了這四間投行。 雖然筆者同意市場以風險為本,投資者有絕對責任為自己的投資負責,然而上市公司和其他輔助金融市場發展的專業人士,均有責任為投資者提供準確和完整的資訊,投資者不應為這些專業人士的缺失負上投資風險。 有人說金融行業利益至上,證監會應該實行更簡化的上市程序,放棄對上市公司和專業團隊的「家長式管教」。然而筆者進行股票分析時,仍然發現港股新上市的股票存在眾多老千現象,新上市企業仍然存在似是而非、看似增長但無法經營的業務,一上市就發「盈警」。 又或以「賣殼」為目的上市,炒作後音訊全無,或向散戶投資者「割韭菜」:不斷「供、合、配」股,找財經「專家」在媒體上推薦,然後股價不斷下跌。更恐怖的是大股東和公司的帳目不清,捲款潛逃,在上市公司中也屢見不鮮。 市場眾生相中,投資者因懶惰和貪婪,無法分辨好壞股票而輸錢,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投資股票是為了擁有一盤好的生意,從業務發展獲得長遠的資產增值,市場亂象就成為一種阻礙。 而市場專業人士的行為缺失,會令投資者風險規避情緒泛濫,市場失去有效的資產定價機制。筆者偏好美股市場,也只因該它們有更清楚、透明和準確的資訊以供研究,同時美國的上市企業中包括全球知名的品牌,投資者選擇良多。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金融從業員的職業生涯,我們輸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