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

惠家葉傑全 研發創新建小家電王國

香港通用製造廠創辦人兼通用控股(集團)主席葉傑全,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學徒做起,先後做過生產五金、電子零件、代客設計機器,憑著獅子山的拼搏精神,逐步轉型生產小家電如士多爐,並創立自家品牌——惠家Welhome。九十年代,公司進軍咖啡市場,創立咖啡機品牌WPM,研發出一系列創新、家用及商用的咖啡機及咖啡豆研磨機和相關用具。葉傑全的創業故事,正是港企憑藉創新研發,成功升級的最佳例證。 Text / Henry Lau Photo / 張展銳 1950年,葉傑全自內地來香港謀生,經介紹下當上機器學徒。「我十三歲從寧波移居香港,當機器學徒。十七歲滿師,當機器技工,到二十三歲創業。母親代我儲了五年的老婆本,我用來買了第一台舊車床,開始我的創業大計,替人做模具及配件。」1963年,他眼見電子業發展蓬勃,便開始為電子廠做五金零件,但生意始終不大。1975年,隨著電子廠逐漸搬離本港,他意識到時代變遷,憑著自己對機器研發的興趣,決心創業。「我有生產設備,而生產產品模具又是我的強項,故決心製造自家產品,把業務開拓至小家電生產。」 他憶述最初發展小家電業務的日子,他與同事經常研究如何注入新的概念及改良產品,而研發多士爐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當年市面上的多士爐是低端生產,烘焙出來的多士顏色不均,我花了半年的時間,收集歐洲多國的多士爐,又與工程師商討多士爐的模板,終於找出解決方法,控制技術,成功做出顏色均勻的多士爐,解決了多士爐生產商解決不到的問題。」 由於公司出品的多士爐質素佳,口碑載道,客戶亦想代製其他產品,於是電水壺、電飯煲等產品相繼投產,逐漸邁向多元化發展。隨著公司規模日益壯大,葉傑全亦開始思考新路向:「既然我們擁有了巨大的設計和生產能力,何不創建自家品牌呢?」於是萌生了建立小家電品牌「惠家」的念頭。葉傑全憑著創新、不斷學習的精神,以及累積創研的經驗,並為產品及技術進行專秘註冊,至八十年代陸續為美國、歐洲、澳洲、日本等的著名家電品牌生產OEM和ODM產品,當中包括AEG、西門子及惠而蒲等。隨著訂單不斷增加,他更於1985年把香港的工廠遷移至廣東深圳,及後再搬至東莞,面積約40,000平方米新廠房,而總部及研發部門則保留在香港。 創立自家品牌 進軍咖啡市場 1994年創立了自家品牌——「惠家」,乃是利用多年製造家電的經驗和不斷努力,產品由設計到生產一手包辦,並成功地在中國銷售。主要銷售渠道為香港、上海、北京、重慶及廣東,並且設有售後服務中心。「惠家」面世後,通用國際企業亦著手研發嶄新產品,務求為品牌尋求在市場上的獨特性,而豆漿機、煮蛋機是該品牌率先研發的小家電,煮蛋機更是品牌暢銷產品之一。 葉傑全坦言,自己是「機器佬」出身,喜歡專注做工業,但堅持把產品多元化,以分散風險。同年,公司進軍咖啡市場,研發出一系列創新、家用及商用的咖啡機及咖啡豆研磨機和相關用具。他說,「惠家」一直以推出小型家庭電器為主,並代理國際專業級咖啡機Casadio、Lacimbali和Faema,同時負責咖啡機保養及維修,對咖啡機的結構和操作,認識極深。十多年前,香港咖啡文化開始流行,公司乃成立團隊,設計及開發自己品牌的家用咖啡機。為了提高咖啡機水準,更邀請了2003年世界冠軍咖啡師Paul Bessett一同合作,將商用咖啡機的配件,放入家用咖啡機內。2005年成立WPM品牌,正式進軍咖啡市場。 十年打造新品牌 2009年於澳洲推出第一部以WPM品牌為名的咖啡機,立即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型號,可惜香港和中國用家當年偏好外國品牌,初時在港銷情並不理想。其後他機一閃,想到轉攻商用市場。「公司生產咖啡機價錢比大品牌便宜一截,有些小餐廳及Cafe因成本問題而添置我們的產品,當他們採用WPM咖啡機沖咖啡後,發覺沖泡效果理想,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意外地讓品牌打開商用市場,推出一系列半自動咖啡機。然後再陸續衍生出其他咖啡工具,如做工比日本、台灣更好的磨豆機,被網友稱為最好用的拉花壺。我前後用了十年時間,成功打造了本地第一個咖啡工具品牌。」 現時,WPM品牌除在本港及內地銷售外,也出口至東南亞,包括南韓、馬來西亞、台灣、泰國和越南等地區。葉傑全坦言,目前研發團隊已多達40至50人,公司每年投放百分之十的資金作研發預算,開拓創新產品,或改革生產流程之用。2007年,他更為公司逐步引入自動化系統,如機械手等,令公司邁向可持續發展。葉傑全現時正值半退休狀態,已把大部分管理工作,交由3名兒子葉中賢、葉中健及葉中力負責,分別打理公司市場開發、生產管理及創研領域的業務。 工業在港難做 寄語青年迎挑戰 據貿發局的經貿研究,香港的家用電器生產商主要以OEM及ODM的模式,為歐美日本等品牌製造產品。生產和出口家用電器種類主要包括廚房電器、家居護理電器、個人護理電器和家居照明四大類別。市場形態方面,美國、歐盟和日本是香港家用電器三大出口市場,佔本港家用電器總出口約三分之二。2016年上半年,隨著全球經濟放緩,本港對主要市場的家用電器出口表現遜色,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家用電器總出口相比2015年同期總額下降15%,港企經營環境日見嚴峻。葉傑全表示,隨著社會發展,低技術勞工運作的工廠終有一日會被淘汰,必定要透過科技進行補足,而這方面香港仍有優勢。香港有良好的企業管治模式,只要能夠在創新方面有足夠投入,相信仍能作為工業鏈的管理總部。以香港現時的物價及工資,要談上工業回流,香港再設工廠是不太可能,但香港仍可在整個工業鏈的管理及研發設計上扮演重要角色。 談到香港工業發展,他如數家珍地說:「從五十年代的紡織、搪瓷、絲綢,至六十年代的假髮、玩具、製衣至六十年代的電子業,以至八十年代,香港出現勞工短缺,廠家北移國內。香港已變成研發的基地和集團的總部。」他指出,當年自家公司放棄OEM,選擇投入更多資源做 ODM,就是為了提升自家技術,以防被別人取替,有了技術便可有更大自主權選擇與誰合作。 他續說,香港未來定位是為廠商研發基地,雖然內地科技先進且企業具備實力,但本港仍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包括完善法制及良好金融體系,故對本港工業發展前景仍然樂觀。對於有志於工業發展的青年人,他強調,香港仍有機會,但機會及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時寄語年輕人:「年輕人一定要認清自己適合做那一行,選擇與自己的技術或經驗相關,而且是有把握去發展的,不可以盲目跟風及對行業不了解。若選擇創業,遇上問題要盡辦法解決,不可退縮及放棄,否則無法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