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黃偉健:建設銀行 (0939.HK) 業績穩健,高股息具防守性 

建設銀行近日公佈2021年全年業績,總經營收入為7,64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7.1%,其中利息淨收入為6,054億,按年增5.1%,淨利潤為3,039億,按年增11.1%,基本每股收益為1.19元人民幣,按年增12.3%,宣佈派每股未期股息0.364元人民幣,按年增11.7%,整體財務表現穩健良好,盈利增速加快。 集團淨利差為1.94%,按年下跌0.1個百份點,淨利息收益率為2.13%,按年下跌0.06個百份點,平均資產回報率為1.04%,按年上升0.02個百份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59%,按年下跌0.03個百份點,不良貸款餘額2,660億,較年初增加53.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42%,按年下跌0.14個百份點。雖然淨利差略為下跌,但資產質素有所提升,在疫情影響下,內地經濟已漸漸回復,過往對內地經濟的影響,並未大幅影響建設銀行的業務,顯現了集團在風險控制上成效較大。 建設銀行基本面穩健,亦為內地四大銀行之一,貴為恆指成份權重股,佔比約為5.2%,長期依然能吸引基金關注。 以股價5.90元來算,市值約1.4萬億港元,市帳率約為0.48倍,估值處於過往10年平均的0.85倍的低位,股息收益率約為7.6%,屬於一個較高的水平,而近月股價亦見反覆回升,技術上呈現向上趨勢,在業績公佈後亦見股價造好,代表著整體市場對其業績普遍略有正面看法,加上目前市場氣氛十分動盪,建設銀行亦可作為傳統性高息股,具有防守性較高的策略部署。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撰文: 黃偉健 黃偉健 – 獨立股評人 [...]

博客

黃偉健: 建設銀行 (0939) 風險與回報吸引

建設銀行2020年第三季業績平穩,收入按年增5.3%至1,76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按年跌4.2%至687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按年跌3.6%至0,27元人民幣,受疫情影響下,收入上升但利潤略為下跌。 期內總資產按年增11.3%至28.3萬億元人民幣,吸收存款按年增14.0%至20.9萬億人民幣,淨利差為1.00%,按年跌0.13個百份點,淨利息收益率為2.13%,按年跌0.14%,不良貸款率為1.53%,較上年末略為上升0.11個百份點,撥備覆蓋率為217.5%,較上年末下跌10.2個百份點。整體營運情況相對2020年上半年算是有所改善。 目前內地疫情已漸漸好轉,全球疫苗開始大規模接種,市場憧憬經濟亦將復甦,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亦持續快速上升,加上內地或漸漸收緊貨幣政策以防止經濟過快及過熱,利率存在上行空間,相信可利好建設銀行未來的淨利差表現,有助提升利潤能力。 此外,環球股市資金漸漸由新經濟股流向舊經濟股,新經濟股之高估值已被市場對通脹的擔憂所影響,短期下行風險相對較大,舊經濟股則可受惠憧憬社會經濟活動漸漸回復疫情前景況,其後業務及財務表現可望回穩,相信估值亦能回升,因此可利好建設銀行表現,其防守性亦相對較高,短期資金有望流入並帶動股價表現,從風險與回報角度來看屬於吸引。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沒有持有上述股份) [...]

博客

【港股專家】巨鯨:「一二五」任重而道遠,內銀加油!

上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推出「一二五」目標,「一」是指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於整體貸款額的1/3、「二」是指中小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整體貸款額的於2/3、「五」是指3年後整體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新增借貸不少於50%。 這對於一向缺錢的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有機會得到更多資金去周轉和擴充業務。但對銀行而言,卻似是一道催命符。普遍民營企業的帳目不清、亦沒有多少資產可用於抵押借貸,信用值難以估計,放貸風險甚高。 而現時銀行業重要客戶,國有企業其實也已令內銀焦頭難額,不斷有國家企業傳出債務違約,甚至是破產的消息。但基於政府在背後支撐,內銀不可像私人銀行一樣,按程序追討借貸。部份案例更會出現債轉股的做法,例如前稱熔盛重工的華榮能源(1101),在2016年時向債權人中國銀行(3988)發行股票以抵消171億人民幣的債務,中國銀行持股14%,成為熔盛重工的大股東。至今華榮能源仍然每年錄得幾十億元的虧損,負債約330億,居高不下。企業以股票償還借貸,壞帳脱變為資產,銀行由債權人成為問題公司股東,束縛一身,不斷出血。 面對郭樹清的「一二五」目標,四大行,建設銀行(0939)、農業銀行(1288)、工商銀行(1398)和中國銀行隨時面對一個新危機。以2017年年底結餘數據為例,如有1/3為民營企業借貸,將有機會導致銀行盈利大幅下降。原本的不良貸款率均已達1.5%左右,若再加上風險高的民營企業借貸,無論是新增1%或3%不良貸款率,將會帶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未來一、兩年,中美貿易戰持續,大量中小企業未必能夠捱得住,一旦有倒閉潮,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要買銀行股,不彷可先考慮本地薑,恒生銀行(0011)、匯豐銀行(0005)或渣打銀行(2888)等面向全球的私人銀行,他們少一個政治負擔,有另一種優勢。 (筆者沒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資訊純粹分享及個人見解,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

博客

【港股專家】巨鯨:香港銀行的改朝換代

華資的進入 耗資千億的港珠澳大橋終於落成,香港和廣東省朝大灣區融合又近了一大步。國家主席習近平亦有出席開幕禮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習近平肩並肩一起走進會場,傳言這是一個政治安排,要向外界表示,香港政治將由政府完全主導,不再受香港商界左右。姑勿論這是否一個適心安排的政治Show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1997年改朝換代後,已由英退港進,變成港退華進。受國家控制的華資將代表中央政府執行經濟任務和佈局,同時華資亦會得到因政治關係的營商便利。 中銀香港的發跡 要主導城市的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控制百業之母——銀行。香港有三家發鈔銀行,匯豐銀行(0005)、渣打集團(2888)和中銀香港(2388)。三家銀行都是本地銀行業巨頭,背後代表英國和中國的政治勢力。自1994年起,中銀香港得到發鈔權,意味著中國政府的金融力量將透過中銀香港進佔香港。時移至今,中銀香港已名符其實是中國政府對外的特殊窗口,不但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清算行,更是海外人民幣債券代理人。 中銀香港的未來 近年,中銀香港得到更多的業務經營範圍,首先,中國銀行(3988)逐步將東南亞市場交給中銀香港,東南亞正在高速發展,人口超過6億,無論是發展當地零售業務或協助大陸企業到當地發展,都是十分有前景的。另外因應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三地的個人和企業對金融服務有大量新增需求,憑著跨境分行和政治優勢,中銀香港跨鏡業務量將會大幅增加。所以未來中銀香港會越做越大。 中銀香港與四大行 在股票投資價值方面,對比起內資四大行,中銀香港雖然規模小很多,但中銀香港表現卻略勝一籌,起碼長期股價是有升幅的,中銀香港2009年時最低為$5.66,2018年最高股價為$42,增幅約7.4倍。反觀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0939)、農業銀行(1288)和中國銀行十多年來只有波幅,沒有升幅,股價沒有任何增長。同時四大行在國內有重大經濟任務,對龐大的企業壞帳照單全收的,對經營有極大的隠憂。 中銀香港與本地薑恒生銀行 而本地最大對手,恒生銀行(0011)表現和中銀香港相約,憑著扎根香港幾十年的歷史,恒生銀行的規模和客戶群都比中銀香港強,ROE亦比中銀香港高約4%(23%vs19%) 。但恒生銀行著重已經飽和的本地市場,而且背靠英資匯豐銀行,而中銀香港則積極發展海外業務,背靠中國政府,就長遠而言中銀香港有更強的增長潛力。不過綜合來說,兩間銀行都是很好的投資選擇,但現時兩隻股票都處於高位,並開始走下坡,半年後或許可以用最荀價買入他們。 (筆者沒持有上述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