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何啟俊:康龍化成(3759)受惠行業快速增長,估值落後同業

近期CRO企業獲資金追捧,板塊中康龍化成(3759)值得關注。公司於11月上旬,康龍化成宣布斥資兩間目標公司ASC及ASB,對價不超過1.38億美元。目標公司主要從事為大分子/小分子藥物、基因治療、細 胞療法及醫療器械產品提供非臨床體外和體內實驗室分析、生物學測試和動物測 試服務,以支持相關藥物、療法及醫療器械產品的發現、開發和審批。預期收購事項有助提升技術水平及與現有業務產生協同效應。 截至2020年9月底止之首三季業績,康龍化成收入按年上升36.5%至35.9億人民幣;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則同比增加140.3%至7.9億人民幣。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按年上升85.3%至6.1億人民幣。盈利大幅上升,受惠於實驗室服務和CMC服務的毛利率大幅改善,拉動整體毛利率按年上升4.1個百分點至37.6%,加上上市後利用籌集資金償還貸款,令財務成本明顯下降。 按業務劃分,實驗室服務按年上升37.6%至23.3億人民幣,佔收入收重64.9%,主要是海外疫情肆虐,令海外客戶研發能力受限,將研發工作流程轉移到公司手上。CMC服務及臨床研究服務收入分別上升36.5%及32.1%。相對於中期業績,實驗室服務及CMC服務的毛利率進一步攀升。 由於藥物研發流程趨向複雜及各地監管部門收緊對研發的監管,更多製藥公司或生物科技公司傾向將藥物研發工序交予CRO企業,以節省成本和控制風險。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測,國內CRO市場將於2024年達到2,220億美金,2019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6.5%。特別是目前歐美疫情仍未受控,藥企為免藥物研發進度受到影響,削弱競爭力,將加速研發流程外判至中國CRO企業,助力公司接納更多新訂單。 至於公司自身發展方面,雖然產能仍未飽和。為應對市場急速增加的訂單需求,康龍化成積極擴大產能,位於天津三期以及紹興一期產能分別於今年底及2021年投產。 綜合而言,國內CRO行業前景亮麗,加上康龍化成積極擴產有利爭取更多訂單,以支持未來的盈利增長。公司現價為2021年預測市盈率約54倍,估值較同業藥明康德(2359)、藥明生物(2269)及泰格醫藥(3347)落後,建議投資者可考慮於現價收集。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

博客

陳卓賢:創新藥成藥企出路,康龍化成(3759)待炒作

本周二(14/1)林鄭特首宣布將「2元乘車優惠」由65歲放寬至60歲,涉支約17億元;參考統計處資料,預計10年後即2030年,全港60歲或以上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達263萬人,可推算出這筆開支將增加1倍至30.2億元,長遠必帶來不輕的財政負擔。 同樣地,中國所面對的老齡化問題,亦造成醫保基金巨大的支出負擔,為及早減少相關支出,以及讓人民群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品質更高的藥品,「帶量採購」在過去兩年已陸續落地,第二批的「帶量採購」名單亦於去年底出爐,所選擇的33個品種中,覆蓋糖尿病、高血壓、抗腫瘤和罕見病等治療領域,涉及100多間醫藥生產企業。 新版醫保藥品名單促創新藥品 對於仿製藥企,「帶量採購」絕對是一大衝擊,因為藥廠需以最低價來投醫保招標,令藥品毛利率普遍由以往的七至九成,大幅下跌至一至三成。但「天無絕人之路」,政府同時也鼓勵藥品創新,根據今年起實施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新增了70個藥品加入到醫保報銷行列,涉及癌症、罕見病、肝炎、糖尿病心腦血管、消化等10多個臨床治療領域,價格平均下降60.7%;加上續約的27個藥品,價格平均下降26.4%,總體將令患者個人負擔減少80%以上。 是次新增在《目錄》的數量和談判藥品總量均創歷史新高,且絕大多數都是近年才上市的新藥,這些新藥能被迅速納入目錄,變相亦釋放出政府支援創新的明確信號。醫保目錄下報銷的藥物有望帶來大幅的銷量提升,不但能減少銷售費用,更可能成功以價換量提高銷售額。隨著藥物審批制度改革,並優化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批程序,這將更有效促進醫藥創新的進程,改變藥企的商業模式。 合同研發服務市場滲透率急升 近年中國創新藥物市場增速更超過全球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1,065億增至2018年的1,286億,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4.8%,並預期2023年將達1,844億,複合年增長率為7.5%。尤其是,2018年中國創新藥物市場已佔醫藥市場總量的55.5%,並預計2018年至2023年超過中國仿製藥市場的增長率。 過去數年,生物科技公司為大部分新獲批創新藥物作出貢獻,而隨著生物技術於醫藥領域的投資不斷增加,這些公司亦會尋求及合同醫藥研發服務供應商提供更全面的外部研發支援,這亦有效大大降低生物科技公司的入門門檻。 合同研發服務市場包括藥物發現、臨床前及臨床研究階段提供的研發服務,其市場發展規模由2014年的400億增至2018年的579億,複合年增長率為9.7%,預計2023年將達952億,複合年增長率為10.5%。按全球醫藥研發支出百分比計算,2023年全球合同研發服務市場滲透率預料將由2018年的37.2%,大增至48.0%。 同業藥明系股價升幅可觀 合同研發服務市場的潛力如此巨大,港股相關標的表現亦相當同步,就像2018年尾上市的合同研發服務機構(CRO)內地一哥——藥明康德(2359),上市一年已由招股價$68升至約$96,升幅逾40%;其子公司藥明生物(2269)兩年半間,更由$20.6勁升3.8倍至約$99,稱之為近年股王也不為過。 藥明康德雖然是行業首選,但「老二」康龍化成(3759)其實也不容忽視。主要提供實驗室服務、臨床開發服務及CMC服務三大類醫藥研發服務的康龍,共有逾1,000名客戶,包括全球前二十大醫藥公司(於2018年貢獻31.3%的總收益)及眾多聲譽良好的生物科技公司。集團近年正處高速增長階段,收益由2016年的16.34億(人民幣.下同)大幅增至2018年的29.08億,複合年增長率為33.4%;淨利潤亦由2016年1.71億升至2018年的33.5億,複合年增長率為40.0%。 康龍化成(3759)財務比率。 鑑於康龍於去年11月底才上市,最高僅升高於招股價$39.5約15.5%,未見出現明顯的炒作。以2018年每股盈利$0.57計,現價市盈率約77.4倍,較藥明生物的129倍還低,今年追落後空間頗大,一年目標看$60。 [...]

股市

新股攻略:康龍化成(3759) 全球排名第三

內地醫藥研發服務平台康龍化成(03759)計畫發行約1.165億股,當中10%在港公開發售,90%國際發售。招股價介乎34.5至39.5元,集資總額最多約46億元。每手100股,入場費約3,989.8元,預計28日在港主板掛牌。高盛、中信里昂證券及東方證券為聯席保薦人,並引入五名基石投資者,分別是中國結構調整基金、清池資本、OrbiMed Partners、Athos以及環球投資管理公司Oaktree,合共認購1.6億美元股份。 康龍化成為一家全流程一體化醫藥研發服務平台,協助客戶加速藥物創新。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18年的總收益計,是中國第二大醫藥研發服務平台及全球三大藥物發現服務供應商之一。 集團的醫藥研發服務平台得以向客戶提供一體化實驗室、臨床開發及CMC服務(即化學、製造及控制服務)。集團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及集團對客戶需求的深刻瞭解,令集團能夠提供定製化的醫藥研發服務。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團共有逾1,000名客戶,包括全球前二十大醫藥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同時,集團為780名客戶提供醫藥研發服務。 實驗室服務收入比重最高 醫藥研發外包是一個成長新而非週期性的行業,其氣度與全球醫藥研發投入的景氣度正相關。康龍化成業務最早起源於實驗室化學,近年來逐步由藥物發現服務向產業鏈中後端的藥物開發服務延伸。主營業務主要分成三大類型,分別是以實驗室化學為主體的實驗室服務、CMC服務和臨床服務,覆蓋從藥物發現到藥物商業化的各階段。 在2016年至2018年,主要包括實驗室化學和體內外生物科學的實驗室服務的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超過65%,是主要盈利業務。實驗室服務和CMC服務的收入目前已經覆蓋康龍化成的大部分收入,說明實驗室化學之於這家CRO整體,有著絕對的競爭優勢。 隨集團覆蓋業務的持續擴展及新藥研發熱度不斷提升,康龍化成在早期藥物發現外包領域的優勢通過營收規模上體現出來:2016年至2018年,營收規模從16.34億(元人民幣,下同)快速增長至29.08億,年復合增速達33.4%,經營業績保持快速增長;對應期內利潤年復合增速40.18%。 2019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8.81%至16.365億;期內利潤較2018年同期增長30.83%至1.57億,業績基本上保持較高速的增長。 市場排位第三 大型藥物外包服務公司多數集中在歐美等醫藥發達地區,如全球最大的CRO組織IQVIA、致力於藥物臨床試驗研究的Convance,以及為業內熟知的Charles River。這些公司多聚焦於藥物開發領域,並且是從藥物開發階段你想拓展至藥物發現階段。 康龍化成具備大規模的實驗室化學服務能力,業務布局也是從藥物發現階段延伸至藥物開發,擁有一體化平台的CRO,從點到面地對產業鏈布局進行完善的。全球CRO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2018年全球前5大市場參與者的收益合共佔總市場分額的22.2%。康龍化成避開競爭較為激烈的領域的發展戰略為公司贏來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優勢。招股書顯示,集團在藥物發現研發的市場排位第三。 毛利增長迅速,其年復合增長為37.97%,其中依然受實驗室服務對集團的毛利貢獻最大,佔主營業務毛利的比重分別達到79.32%、77.13%和74.79%。整體毛利率方面,同期保持穩步增長,從30.5%上升至32.6%,基本維持穩定。 要留意,集團的業務大量依賴客戶對藥物研發服務的需求以及客戶的研發開支預算。倘客戶減少於集團的服務投放開支,或無法尋找足夠客戶維持業務的持續增長,屆時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