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會 盧金榮 改革創新 打造香港優勢工業

創業家

廠商會 盧金榮 改革創新 打造香港優勢工業

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動創新科技及「新型工業化」政策,接替史立德出任香港中華廠商會聯合會長的盧金榮(Wingco)表示,任期內實踐六大目標,包括向政府爭取支持工商界的政策和支援,扶助企業加快科技應用、升級轉型及協助開拓新興市場;他坦言,本港「去工業化」多時,欠缺生產能力,在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支持本地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等方面仍要急起直追,故建議當局制定全面、且具前瞻性的工業發展藍圖。他指出,該會未來將會繼續促請政府審視工業政策和推出更多有利工業發展的措施,為本港打造「優勢工業」奠下穩固基礎。 撰文:劉智恒            攝影:張展銳 人稱「金榮叔」的盧金榮外表官仔骨骨,謙謙有禮,待人親切,在商界人緣不俗。父親盧文端活躍本港政商界,除為全國政協委員,曾當過廠商會副會長,現時更曾擔任該會的榮譽會長。他不諱言自小已與廠商會結緣 「廠商會是個有人情味的商會,大家關係都很好,日常開會都有說有笑。印象最深刻就是父親(盧文端)在我小時候帶我逛工展會,辦年貨、吃雪糕,實在好開心!」而自己能夠在廠商會90周年之際當選會長,他感到光榮,更明白未來工作是充滿挑戰,任重道遠。 父親盧文端是一位工業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藉內地改革開放初期,北上建廠投資,成立榮利集團以製造錄音帶及錄影帶致富起家,當年更有「錄影帶大王」美譽,與日本松下、新力、韓國的三星、美國柯達等合作,在CD 光碟業務做出成績,父親的營商之道和經驗對他影響頗深,而盧金榮從小聽了不少香港工業故事,在耳濡目染下,成長後帶着對科技創新興趣和專業回歸家族企業,帶領集團走上工業創新之路。 六大重點  承先啟後 「金榮叔」自2006年起服務廠商會會董會,十多年來在商會內先後服務包括展覽公司、品牌發展局及檢定中心等服務,對本港工業不同範疇有著全方位認識。在2018至2020年擔任CMA檢定中心主席期間,在他的領導下中心邁向革新之路,包括打造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並在檢測認證的核心服務基礎下,開闢科技商品化、綠色金融等多項新業務。這次經驗讓他深悟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業界轉型升級面臨的痛點,上任後的目標也更加清晰明確:「在我上任後,廠商會將側重六大方向:一是向政府爭取支持工商界的政策和支援;二是支援企業加快科技應用;三是協助工商界實現可持續發展;四是幫助港企開拓新市場,並向國際社會展現香港新優勢;五是推動傳統廠商綠色轉型及幫助港企開拓新市場。最後是支持青年發展。未來廠商會將加強為有志從事工業、傳統工藝、應用技術等的年青人提供支援,並考慮與『共享工廠』空間合作,提供合適的配套設施和指導,一方面協助年青人的想法變成商品,另一方面亦可以令年青人有更多出路。」此外,今年是廠商會90周年,他透露,「我們將舉行一連串活動慶祝,包括酒會、大型論壇等,以紀念這個重要的里程碑。」 他提及,廠商會一直向特區政府爭取支持工商界的政策和支援,締造更理想的營商環境,尤其現時香港各個經濟環節復甦步伐不一,該會早前已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向政府可提供近80項建議,涵蓋推動新型工業化及創科發展、穩定經濟環境、加強增長動力,以及提升大灣區合作等多方面。 環球經濟欠明朗  倡港商開拓中東東盟 踏入2024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仍多,地緣政治關係仍見緊張,如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美國年中總統大選及息口問題困擾著企業經營運。盧金榮表示,有分析指貿易最壞的時候已過,但是否如此仍有待觀察。聯儲局何時開始減息仍是尚未可知,即使真的能在年中左右減息,但全球核心通脹仍然高企,或只能慢慢回落。「值得留意的是,有分析指,美國經濟有可能會在今年出現周期性衰退,企業及消費者或會進一步削減開支,對主攻美國市場的廠商和貿易商構成一定的壓力。不過,中國經濟相信有望復甦會加快,這對拉動全球經濟和本港出口會有幫助。而從近期亞洲電子產品採購經理新訂單指數有所擴張來看,亞洲區對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產業的需求未來可能會上升。」 至於港商如何應對,盧金榮建議港商調整發展佈局,加快拓展新興市場,尤其是內銷市場。現時內地經濟正穩步復甦,並正積極擴大內需,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就有8,500萬的高消費人口,他們對香港產品有正面印象,消費者甚至願意以較高價格購買香港品牌產品,市場潛力大。 另一方面,他指出,東盟亦是港商十分看重的市場。「廠商會去年到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考察,他們與香港文化相近、語言相通,並且喜歡香港的流行和創意文化,有利於香港品牌以及傳統優勢產業如食品業和中藥業等將業務版圖擴展至當地。例如,廠商會有食品業的會員已看準馬來西亞的華人市場,部署將香港風味的乾炒牛河醬、牛腩醬等引入大馬。」此外,在「一帶一路」下,香港與中東之間貿易亦日益頻繁,去年首10個月香港對中東出口有10%升幅,他們對各類消費品有強勁需求。他認為中東市場具有發展潛力。 盧金榮指出,東盟、中東是港商近年積極開拓的新興市場,當然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歐美市場,但其發展潛力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加上中美關係難以逆轉,港商有必要兩條腿走路。去年,香港與國際恢復通關後,廠商會隨即馬不停蹄舉辦訪問團,到訪多個東盟國家,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親身到當地為港商發掘商機。 另一方面,他亦利用工展會的平台,說好香港故事。「如在剛剛完結的工展會,我們亦邀請了多個國家的駐香港總領事參觀工展會,包括汶萊、緬甸、越南的駐港總領事,了解工展會的發展,以及認識香港品牌,宣傳香港貿易的同時,亦就未來的經貿合作進行交流。而為加強區域合作,未來廠商會將舉辦更多外訪團和商務洽談會,鞏固與東盟國家的經貿聯繫。 至於內銷市場,他說:「正如我剛才提到,國內一直是香港工商界十分重視的市場,加上現時內地經濟正穩步復甦,相信可以為港商帶來更多新發展機遇。以剛才提及的粵港澳大灣區為例,擁有8,500萬高消費人口,普遍對香港產品抱有正面印象,是港商進軍內地市場的最佳切入點。」 港轉口港地位逐退色  經濟面臨挑戰 近年本港經濟走向轉型之路,盧金榮表示,現時外圍經濟不明朗,可能會令本港出口表現持續受壓,最樂觀是如IMF預測般,全球經濟會保持緩慢增長,那麼下半年貿易和製造訂單將有望回升。他說:「我們亦需注意,一些不利香港轉口貿易的結構性因素正在浮現;內地的港口配套日益完善,而且貨櫃碼頭貨櫃處理費比香港便宜一半,再加上疫情所引起的傷疤效應,令愈來愈貨物經內地港口直接付運。此外,香港仍未加入RCEP,要知道,RCEP 15個成員國本身皆是香港的重要貿易夥伴,2022年,香港與RCEP成員的貨物貿易總額,佔香港貨物貿易總額超過70%。自RCEP生效後,成員國之間相互實施關稅減讓,減少貨物經香港轉口的誘因。長此下去,恐怕會削弱香港作為轉口港的地位。」 在內部經濟方面,盧金榮續指,由於全球經濟不明朗,影響本港股市和樓市的表現,市民有消費時會更精打細算,港元強勢亦削減訪港旅客的消費力,加上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潮持續,以及本港人力資源短缺,影響本地零售、餐飲和旅遊業的復常進度。另一方面,政府公共財政狀況亦令人非常憂慮。 儘管本港經濟面臨重重的挑戰, 盧金榮強調香港仍是一個福地,機遇處處。他說:「政府早前積極招商引資、搶企業、搶人才,又推動日、夜經濟,這些措施的成效正逐步展現,加上國家復甦步伐加快,我相信對本港經濟會起著一定的支持力量。另一方面,香港在國家支持下,正積極建設和鞏固「『八大中心』定位,當中有很多新機遇等待我們發掘。」 倡制定工業發展藍圖  加強政產學研 盧金榮提及,以工業為例,隨着國家正朝建設科技強國的邁進,現在是最佳時機,發展新型工業化和創新科技的好時機,為香港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他建議,政府應盡快制定「香港工業發展藍圖」,制定更多有利工業發展的措施,提升工業在北都發展規劃中的定位,並融匯、整合其他分區的工業相關預留用地,以打造出一片「香港優勢工業」的高地。 此外,他表示,政府應帶頭和支持業界發展「港版中試」,包括在河套和新田區發展「雙核」中試基地,前者瞄準前沿的高精尖科技研發領域,後者則以「產業培育型」為定位,推動科技成果的市場化和量產化,一方面可以幫助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同時幫助傳統工業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廠商會亦會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和平台,包括CMA檢定中心的中試中心和科技商品化中心,支援業界引入新技術、新資金,以推動科技商品化,以及在營銷、生產管理方面數碼化,提升效率和競爭力。 盧續說:「要成功推動工業再發展,『政、產、學、研』應加強協調,除了政府推出宏觀的產業藍圖及政策,學術界及工業界的參與和合作跟大學和研發機構有緊密的聯繫,促進和協調各界合作,例如廠商會去年與香港浸會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推動技術轉移。」 盧金榮透露,廠商會今年將會加強與國際的經貿聯繫,出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國家、中東國家,甚至南美國家,説好香港故事、吸引投資之餘,亦為港商尋找新機遇。另外,亦會積極到內地不同省市訪問,推動兩地經貿合作,協助港商拓內銷,並宣傳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協助內地企業和產業「走出去」。 盧金榮info 榮利集團(國際)董事 全國政協委員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 福建省政協委員 香港菁英會榮譽主席 福建商會副監事長 撲滅罪行委員會委員 社區投資共用基金推廣及發展小組委員會副主席 ============= 延伸閱讀:電動車全球邁向普及  香港有力成區域市場交易樞紐 ============= [...]

本港時事

三份一港企落戶灣區 李家超:東莞先進製造業優勢明顯冀服務業創新

香港工業總會、工總轄下珠三角工業協會、生產力局以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於(4日)東莞市聯合主辦的「2024大灣區(東莞)工商界高峰論壇」圓滿結束。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東莞市的先進製造業優勢明顯,正全速成為大灣區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而香港則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正全力發展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中央的《河套規劃》和《前海總規》均推動香港科技及現代服務業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東莞出席由香港工業總會舉辦的2024大灣區(東莞)工商界交流會(左三起)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李煥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李家超、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東莞市委副書記兼東莞市市長呂成蹊,以及其他嘉賓在交流會主持啟動儀式。 李家超表示,超過8,000間港資企業在東莞營運,大約佔大灣區港資企業的三份之一,指東莞市的先進製造業優勢明顯,正全速成為大灣區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而香港則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正全力發展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中央的《河套規劃》和《前海總規》均推動香港科技及現代服務業發展。 隨着大灣區向高技術、高增值方向發展,李家超指香港會全力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雙重角色,連接大灣區和世界市場,為整個大灣區提供香港的高增值專業服務,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行政長官李家超續指,去年4月他率領特區政府及立法會訪問東莞期間,親身體會東莞在物流和科技範疇的蓬勃發展。《施政報告》提及建設東莞「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首階段明年底前完成,預計物流園未來每年可處理100萬公噸的貨量;設施全面運作後貨運營運成本可較傳統陸路節省約一半的費用,充分展現香港和東莞合作共贏的活力和潛力。 李家超又提及,香港與東莞不同領域的合作成功與否,全靠商界及企業,指商界「很有腦筋、很有創新」,期望在商界努力下,東莞與香港的共贏會再創高峰。 肖亞非:續改善投資環境 冀港商扎根當地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在同一場合指出,東莞是港商的福地,希望港商多來東莞、投資及扎根東莞。而東莞會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優化服務,指港商如有任何需要市政府協調,市政府會當成自己的事,認真解決,希望兩地進一步尋找新合作項目,共同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利益。 肖亞非又指跟李家超的會談提到,東莞是靠香港起家,東莞人民會銘記香港在當地發展歷程中的作用及貢獻,東莞的工業化及城市化,是得益於香港同胞。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表示,香港及東莞的合作可做到功能互補及優勢互補,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以及航空樞杻,具有豐富的科創資源和科研實力;而東莞是製造業的名城,可承接香港科創成果轉化,滿足廣大香港企業的發展需求,兩地合作的前景廣闊,令人期待。 呂成蹊指出,香港及東莞合作源遠流長,兩地血脈相連,每10個香港人就有一個祖籍東莞。他又提到,大批港資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回鄉投資辦廠、建橋修路,為東莞的起步帶來第一筆的資金、技術和人才,也為東莞拓展國際產業合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莊子雄:工商界要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工總主席莊子雄在高峰論壇上致辭時表示,大灣區的產業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工商界既要好好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黃金機遇,更加要因應國際與國家的宏觀發展形勢,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最大的貢獻。他指出:「香港擁有完善的『科研—創新工業—融資』生態圈,同時能夠提供世界級的生產性服務,是大灣區創科及工業邁向高質量、高增值發展的高效引擎,為區內產業帶來源源不絕的動能。」 大灣區(東莞)工商界高峰論壇由工總、生產力局及應科院合辦,是首次在東莞市舉辦。論壇邀請逾300名商界領袖,交流及分享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推進香港及大灣區創科及新型工業化發展。論壇亦設有展覽,展示生產力局及應科院等機構及企業在先進製造,及自動化汽車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

大中華時事

工商界悼念前國家主席江澤民

香港中華總商會(中總)今天(6日)聯同多家商會於中總8樓禮堂安排直播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會上全體出席人士收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追悼大會直播,並跟隨大會默哀三分鐘,以表對江澤民前主席的深切哀悼。 中總聯同多家商會安排直播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追悼大會   出席追悼大會直播的商會代表包括中總會長蔡冠深,副會長曾智明、王惠貞、楊華勇、胡曉明、張學修、李引泉、姚祖輝,袁武、陳斌、馬忠禮、榮譽會長李應生,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及永遠榮譽會長吳宏斌,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林龍安及副會長溫幸平,香港工業總會常務副主席陳偉聰及副主席丁煒章,香港總商會理事余國賢及伍俊達,以及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 中總會長蔡冠深指出,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十分關心香港,任內主理香港回歸工作,堅持落實「一國兩制」,為香港長遠發展奠定穩固基礎。江主席亦十分重視香港工商界,多次接見訪京的香港商會及工商社團。他提出「三個代表」,成功推動內地經濟邁向更開放發展,為香港工商界帶來龐大商機。 出席追悼大會直播的嘉賓尚包括參選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的6位候選人,以及來自選舉委員會第一界別多個分組的選委、工商友好及傳媒等逾百人。 工商界人士收看追悼大會直播及默哀。 [...]

商事動態

工商界同賀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成立30載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下稱「協會」)30周年啟動典禮暨基金會慈善晚宴日前假跑馬地馬場圓滿舉行,由創會會長蔣麗芸擔任主禮嘉賓,見證應屆協會及基金會會長交接儀式,並向協會名譽會長蔡志明頒授「慈善工業家」獎,以表揚蔡志明多年來對基金會慈善工作的卓越貢獻。為隆重慶祝協會成立30載,當晚亦舉行「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30周年紀念盃」賽事,並首播30周年影片,透過不同主題展現協會的重要里程碑與本地工業家情懷。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暨基金會交接儀式合照(左起:協會卸任會長張益麟、協會會長戴麟、主禮嘉賓暨創會會長蔣麗芸、基金會會長楊凱山、基金會卸任會長孫國華)   創會會長蔣麗芸致辭時指,協會成立30年來,見證了香港工業發展的高低更迭。在經濟急速發展下,香港傳統工業逐漸失去內地低勞動成本的競爭優勢,且環球局勢轉變,對本港製造業出口造成影響,相較「亞洲四小龍」時代的輝煌似略顯失色。慶幸香港背靠祖國,業界可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並借助創新科技提升競爭力。她喜見在協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及工業界的共同努力下,特區政府日益重視工業發展,並設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把工業視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蔣麗芸寄語協會同仁繼續把香港工業發揚光大,積極融入大灣區,以至國家發展大局。     協會2021/22年度會長戴麟表示:「協會現時擁有的成就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歷任會長、執委多年協力同心的成果。自當上會長一職後,我對此體會更深。適逢協會踏入30周年,年內舉辦多個大型項目,感激各榮譽會長、基金會及協會會員的支持和勉勵,以及執委會成員的通力合作,加上各合辦機構的全力配合,才得以順利開展不同計劃。協會未來會繼續積極推動『再工業化』發展,並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緊密合作,讓香港工業再度發光發亮。」   基金會2021/23年度會長楊凱山認為,香港工業需要更多善於創新、掌握創科理念知識的學生成為行業一分子,為工業發展帶來更多創意和進步。因此,基金會將繼續支持鼓勵年青人投身工業行列。期待能夠在協會的積極推動下,樂見更多科研與設計人才加入業界,共同提升香港工業水平。   基金會向蔡志明頒授「慈善工業家」殊榮(左起:協會會長戴麟、基金會卸任會長孫國華、榮譽會長鍾志平、創會會長蔣麗芸、名譽會長蔡志明、基金會會長楊凱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協會卸任會長張益麟)   蔡志明獲頒「慈善工業家」獎   為表揚樂善好施、積極支持基金會工作的會員,基金會董事局於當晚頒發「慈善工業家」獎項,而首位慈善工業家由協會名譽會長暨基金會副會長蔡志明博士奪得。蔡志明加入協會30年,一直支持會務,並積極捐贈善款,讓協會及基金會多年來得以籌辦不同活動,推動香港工業發展及人才培育,貢獻良多。基金會會長楊凱山讚揚:「蔡博士白手起家,年輕時從低做起,努力自我增值,成為香港首位及唯一一位攻讀並考獲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的人士。蔡博士憑藉獨有眼光及不屈精神成就自己的事業王國,同時不忘回饋社會,實屬慈善工業家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