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挑戰環境下 私募股權最有機會產生高回報

通脹飆升、利率上升和新出現的地緣政治是目前影響金融市場的三大因素。在這種環境下,很多投資者會選擇減少投資。然而,歷史數據卻證明迴避投資的策略並不可取。在現時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選擇平衡投資組合,並盡可能廣泛地投資受通脹影響較小的資產(例如私募股權 (PE))最有可能繼續產生高回報。 研究顯示,私募股權的最高回報往往出現在經濟低迷時期。事實上,有研究指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中,私募股權模式更穩健,靈活,並在經濟衰退時也能獲得充足資金。因此,這資產類別可以被視為一種有效的通脹對沖工具。 Moonfare 歐洲投資主管 Sweta Chattopadhyay 表示,通貨膨脹意味著將錢儲存在銀行是不利的,因此投資者必須考慮替代方案。這樣的產品屬於長期投資,並且很多時候能戰勝通脹,因此產品在通脹環境中更具吸引力。 投資者喜好產品的長期性質和穩定的回報狀況,亦信任那些在過去市場週期中中既能保本、又能帶來回報的基金經理。 基於私募股權資產類別的長期性質,此類投資的其中一個主要優勢是能夠抵禦經濟衰退;而且與2008年相比,私募股權企業現在有更多的資金可作部署。事實上,全球私募股權行業現在擁有的「基金備用金」(即可用於投資的未分配資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研究顯示截至 2021 年 9 [...]

博客

市場波幅加劇 好淡倉皆可作對沖?

今年以來環球市場面對的不明朗因素眾多,一場疫情拖累市況急挫,加上油價一度見過負數,投資者信心受挑戰,資金轉投避險資產,帶動金價向好見逾7年高。 港股可謂受正面沖擊,恒指截至5月29日早上,單月跌幅超過6%,恒指回落至23,000點水平。正由於指數今年以來波動性增加,恒指波幅指數一度於3月高見68的位置,該水平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當時恒指低見21,139點。其後隨市況反彈,波幅指數又由高位急回一度低見5月最低的24水平,其後又再輾轉回升至近40水平。面對市場難以預期的風險因素,加上波幅水平亦波動,投資者可如何運用衍生工具靈活的特性呢?以下投資者有多個策略可供參考。 首先,針對持有正股作長線投資或是收息準備的投資者,面對市況波動又不欲沽出手持正股,此時便可以適量的淡倉如認沽或是熊證作對沖。一旦正股遇上短期價格下跌,手持的淡倉便會產生利潤,以彌補正股方面的損失。而若正股不跌反升的話,淡倉雖有虧損甚至損失全部本金,由於輪證是以槓桿式作部署,投入的本金只是一少部分,所以最大損失雖然是投入的本金,但損失理應相對較少,變相可理解為幫本身的投資買一個「保險」。這種對沖的概念,其實一直是市場投資者慣常使用的方法。 近期如科技股錄得不俗升幅,「ATM」中的「M」即美團點評(3690)更升至歷史新高,那麼對於一些投資者續看好後市,但亦想沽出手持正股套現利潤,同時亦不想錯過往後升勢的話,則可以買入有槓桿效應的牛證或是認購證。以牛證入場的話,舉例說一隻10倍有效槓桿的牛證以看好某個相關資產,即是說投資者只需付出買正股十分一的本金,便可參與正股的升跌,假設牛證的對沖值差不多為100%及其他因素不變,牛證及正股升跌以金額計算是相約,所以牛證及正股理論上也是升幅無設頂;但好處是當正股下跌時,牛證價格亦下跌之餘,若正股跌穿行使價時,投資者雖然損失全部本金,即投入正股十分一金額,但正股續跌,舉例說正股再下跌另外15%時,牛證不需補倉,換句話說最大損失就是已投入的本金,不需承受正股再跌15%,但若整筆錢投入正股的話就要承股該15%的下跌,損失或會大於牛證。 以認購證為例,由於部署是以時間值換取價內值,即正股升至或高於行使價的機會,留意一些輕微價外或是貼價約5-10%價外之選,年期則可留意3-6個月以平衡付出的時間值及實際槓桿,因為時間值付出愈多,機會亦較多但同時間實際槓桿亦有機會愈低。   撰文:劉嘉輝 匯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機構客戶及財富管理香港上市產品銷售主管 金管局及證監會持牌人士 註: 本產品無抵押品, 投資者或無法收回全部應收款項。 本文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發行。本文不構成邀約、游說或建議出售或購買結構性產品。 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跌或升,投資者或損失所有投資。投資前應了解及獨立評估風險,需要時諮詢專業建議。 作者無就結構性產品或相關資產持任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