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無形資產另類投資 抵禦環球通脹壓力

除了股票、債券、現金,以及黃金等傳統投資產品之外,投資工具還有一種叫另類投資。本刊上期介紹了另類投資中的有形資產投資,本期將繼續介紹無形資產的另類投資,例如私募股權、私募信貸、對沖基金、避險基金、可再生能源,甚至加密貨幣等。摩根資產管理早前預期環球增長已經見頂,並於今年減弱。加上商品需求強勁、工資及樓價不斷上漲,正在推高美國通脹,加息壓力越來越大,對另類投資來說將會產生甚麼影響呢?   與有形資產另類投資存在很大分別的是,無形資產另類投資必須是高資產人士,而且對投資的產品有相當的研究,懂得操作。當然坊間有不少代為投資的公司,都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相關服務。 或許有投資者會問,為甚麼要加入另類投資的行列呢?很簡單,就是資產配置,將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分散風險。正如美國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指出,傳統的「60/40」股票及債券資產配置可能已經無法滿足長期投資目標,另類投資有助投資組合降低波幅、提升回報,分散風險。 法國巴黎銀行預期市場波動將保持高企,投資者不應持有過多提供負實質回報的現金,而應考慮另類投資,例如私募股權、房地產、對沖基金、直接投資及結構產品,作為「衛星」配置,以分散及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投資於商業房地產亦能夠對沖通脹,因為租金通常會隨通脹上升。此外,私募股權公司積極參與醫療保健、基礎設施、「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及科技/「元宇宙〈Metaverse〉」等他們看好的主題。 全球投資管理機構品浩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也認為,另類投資提供具吸引力的獲利機會,並增加投資組合內資產分布的多元性,降低市場震盪的衝擊,即使在市況不明的時候,亦能幫助投資者達成長期投資目標。不過,PIMCO同時強調,雖然另類投資具備上述的潛在優點,但也會增加複雜性和風險。因此,投資者必須充分了解各種操作策略,以及另類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應扮演的角色,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全文請參閱最新一期6月號《資本雜誌》     [...]

環球時事

全球另類投資規模 有望增至23萬億美元以上

根據研究機構Preqin的《全球另類資產報告2022》,另類資產領域的資產管理規模目前超過13萬億美元,並有望在2026年漲近八成至23萬2,100億美元。 Preqin報告主要對私募股權、風險創投、私募債、房地產、基礎設施、自然資源和對沖基金等七大資產類別的交易數據、行業現狀和趨勢走向做出分析。 去年,當各國政府和經濟體仍面對着冠病疫情的衝擊,私人資本和對沖基金表現卻突飛猛進,集資與投資活動非常活躍。主要是疫情加速各行業的結構轉型,推動投資和退市活動,而在這迅速變化的環境中,另類資產顯示它的韌性和增長潛力。這是由於傳統資產,特別是固定收益的預期收益降低,如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家族理財辦公室機構等機構投資者,愈來愈熱衷於投資另類資產。 另類資產最大三個地區為北美、亞太和歐洲,它們從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分別為15.4%、15%和14%。 私募股權表現最強勁,去年預計有8,000個交易完成,總交易額超過8,040億美元,超越2007年雷曼兄弟破產前的7,120億美元。去年,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凱雷集團(Carlyle)、黑石(Blackstone)、Hellman & Friedman等參與美國醫療保健公司美聯實業(Medline Industries)的投資。這輪融資高達450億美元,是去年最大的一宗私募股權交易。 (SPAC)亦成為許多私募股權基金退市的另一途徑,對這行業帶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總部位於新加坡的Grab,去年12月以400億美元通過SPAC合併的方式在美國上市,是歷來最大規模的SPAC交易。如今,投資者眼光聚焦在Grab的競爭對手GoTo,它是Gojek和Tokopedia合併後的企業,投資者包括淡馬錫,市場預測它的估值介於285億美元至3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