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邦:外圍造好港股未見受惠 呷哺呷哺逾九年底值關注

博客

聶振邦:外圍造好港股未見受惠 呷哺呷哺逾九年底值關注

本周一(2024年1月22日)港股欠佳走勢持續,開市不足45分鐘恆指又已跌逾200點,完全未有受惠於上周五美股道指和標指同創新高,以及納指升近1.70%的強勢表現,港股繼續獨自憔悴,一度低見15,088點(截至上午10:45)。此位置相對2022年走勢只有三日(10月28日至11月1日)低位在其下,亦為2009年5月以來低水平,事隔超過十四年半,市場關注恆指會否繼2022年後再度失守15,000點。隨著本周一恆指低位已在15,100點以下,較2022年10月31日低見14,597點相距不足500點,「破底」風險甚高。 現處防守性高水平 投資者選股繼續以防守性作首要考慮為佳,股價已較52週低位差距少於一成屬不俗參考,於1月22日上午收報2.09元的呷哺呷哺(0520),正是52週低位,亦創處2014年12月17日上市以來新低,距今超過九年,認為具備較強防守性。集團在中國經營火鍋連鎖餐廳,以「呷哺呷哺」品牌於北京、河北、天津、上海、遼寧、江蘇、山東、山西及河南等地營運。於去年9月27日收市後發佈的2023財政年度之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資產淨值約14.32億元,而現時發行股數為10.86億股,計出每股淨值折合為1.4215港元。 市賬率計算合理值 每股淨值相對今年1月22日上午收報2.09元,市賬率為1.47倍,高於1.00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高。然而,參考截至2018年至2022年底,以及截至2023年6月底之每期最低市賬率為1.88至4.02倍,平均值為2.69倍,高於現時的1.47倍,反映現價實則偏低。平均值相對每股淨值為1.4215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82元,較2.09元之潛在升幅為82.78%。而截至去年6月底的倒數十二個月之收入約55.78億元,相對截至去年6月底的加權平均股數約10.86億股,每股收入折合為5.5378港元。 逾八年穩定派股息 每股收入對比2.09元之市銷率為0.38倍,低於0.75倍,反映就基本面而言現價偏低。參考上述六個時期之每期最低市銷率為0.56至1.89倍,平均值為0.99倍,高於現時的0.38倍,同樣反映現價偏低。平均值相對上述每股收入為5.5378元,計出每股合理值為5.51元,較2.09元之潛在升幅為1.64倍。另可留意集團於2014至2022年每股股息介乎0.0470至0.1740港元,平均值為0.0989元;2022年為0.0560元,高於平均值。而2022年末期息和2023年中期息分別為0.0280和0.0280元人民幣,合共折合為0.0604港元,較現價2.09元產生股息率為2.89%。 參考上述六個時期之每期最高股息率平均值為1.68%,相對上述每股股息,計出每股合理值為3.60元,較2.09元之潛在升幅為72.25%。綜合上述三種分析,每股合理值為3.60至5.51元,平均值為4.31元,筆者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此值,表示現價有上升空間,較現價產生潛在升幅超過1.06倍,連同股息率接近2.9厘,預期一年回報率接近1.09倍。參考策略為進取者可於現價或以下買入股份;謹慎者可於1.90元或以下買入;保守者則可於1.70元或以下買入。而止蝕位為買入價下跌20%可考慮離場。 撰文:聶振邦(聶Sir) 威環球資產管理金融首席分析師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協力廠商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延伸閱讀:聶振邦:恒指本月走勢未許樂觀 人保現價可望穩中求勝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庾婉華:越秀交通基建(1052) 調整過後估值具抗跌力

博客

庾婉華:越秀交通基建(1052) 調整過後估值具抗跌力

本週有不少重磅焦點。宏觀經濟方面,週二,內地公布10月官方製造業PMI,預期輕微改善;週四美聯儲將公布議息結果,料維持利率不變;週五,美國公布10月非農數據,預期為16.8萬份。展望本週,好淡因素角力,下月習拜會有望落實,內地救市措施漸見成效,惟以色列發動加沙地面戰,危機或升級,加上期結等技術性因素,預期恆指低位爭持整固,波幅介乎 16,800 — 17,800。 越秀交通基建主營投資及經營內地收費公路、橋樑及碼頭合共17個項目,主要位於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及天津等六個省市,控股項目應佔權益收費里程為477.7公里。(總收費里程約為556.2公里) 受惠於疫後居民出行需求強勁,集團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19.8%至19.4億元人民幣,其中路費收入同比增長兩成至18.8億元人民幣,盈利增長44.6%至4.3億元人民幣。下半年出行恢復趨勢持續,8月在所持16個高速公路項目中,13個項目路費收入同比增長介乎4.7%至47.2%。而今年首7個月,12個項目路費收入增長介乎5.3%至49.7%,而15個項目車流量增長7%至44%。 今年中秋、國慶長假,全國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包括營業性旅客運輸人數和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出行人數)累計22.04億人次。其中,營業性旅客運輸人數累計4.58億人次,日均5,727.7萬人次,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長57.1%。預期出行人數上升,可為越秀交通基建的收入帶來正面利好。 另外,此前母公司越秀集團分別收購了山東秦濱高速及河南平臨高速兩個項目,公司管理層表示未來有機會注入上市公司,料將為其帶來新的穩定現金流。越秀交通基建收入穩定,派息合理,增加防守力能力。 撰文:庾婉華(Avy Yu) 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 金融財務學碩士,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環球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 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 延伸閱讀:庾婉華:民生股大家樂發盈喜可予關注 [...]

大中華時事

天津「遠洋.琨庭」 官司纏身 買家難安心

去年本刊揭發遠洋集團(03377)在天津塘沽區一塊存在產權爭議的土地上無證開工兼無證售樓之後,相關項目「遠洋.琨庭」竟然能在短時間內,火速地獲得所有許可證並繼續出售。雖然有齊許可,亦不代表買家可以安寢無憂,因為項目地皮仍然有法律問題纏身,存在極大不明朗因素,買家隨時會有嚴重損失。 去年本刊報道過,由遠洋地產集團開發,位於天津第二大街與太湖東路交口東側的新盤「遠洋.琨庭」項目無證開工,其後被政府相關部門罰款五十萬元(人民幣.下同)。被罰後的遠洋集團仍然冒險,在未有許可權的情況下公然開始售樓。項目最終在去年十二月取得施工許可證,並於今年一月取得預售許可證。 「遠洋.琨庭」項目的最大問題,是其土地涉及多個民事、行政訴訟,即使項目存在惡劣的無證施工,無證銷售的問題,但神奇的是,遠洋集團居然能夠在一個月內就辦妥各種手續,而近十幾年,幾乎沒有任何開發土地可以在短期內達到如此高效率,項目背後的勢力耐人尋味。 項目地皮未經合法徵收 經本刊了解,「遠洋.琨庭」項目所在土地–天津第二大街與太湖東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為塘沽鹽廠(國有企業)的鹽用地,後被濱海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買下,邀請香港南華集團共同開發。但經過香港南華集團附屬的天津南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斥資填墊為可供開發的熟地後,○三年濱海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塘沽區國土局(現濱海新區國土局),不顧環威公司的權益,轉手將土地出讓給其子公司城投濱海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 近期環威公司通過多宗行政訴訟查明,當年的土地出讓手續存在嚴重違法法律程序的問題,「遠洋.琨庭」項目所在土地在○三年之前的土地性質為國有劃撥地,只有繳納土地出讓金後,才能變更性質為出讓土地,才能用於經營性目的。不過,根據內地法律,土地出讓前必須經過徵地、補償、出讓的程序,但遠洋琨庭項目土地並沒有進行徵地、補償、出讓的任何一步。 雖然國土局與城投濱海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簽署了《土地出讓合同》,但是在國土局裏面,卻不是辦理初始登記,而是變更登記,即按照正當的土地出讓程序,若土地由國土部門進行出讓,應該是從濱海集團手中將土地徵收為國有,然後進行掛牌出讓,再將土地登記在受讓人名下。「遠洋.琨庭」項目土地雖然對外一直聲稱是經過了出讓手續,但是在國土局辦理的卻是所有權的變更登記手續,即是直接由濱海集團變更為城投濱海名下。加上土地出讓金僅按照百分之二十的標準收取,嚴重違反國家有關土地出讓的各種法律和法規的規定,存在嚴重的程序瑕疵。環威公司認為,這種官商勾結,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及環威公司利益的的出讓,應當是無效的。 十數年囤地套利 濱海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老闆為賈立傑,○二年在濱海集團國企改制時成為濱海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接收濱海集團後,開始不顧與環威公司的合作協定及環威公司填墊土地的事實,首先將土地「出讓」予其子公司(名為出讓,實際上是轉讓),只支付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出讓金,涉資四千二百萬元。這筆百分之二十的土地出讓金,亦是濱海集團將土地抵押給銀行,通過銀行貸款支付了土地出讓金。因為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即○三年,土地仍是抵押在銀行的,直到○四年才解除了抵押,而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一直延續至最近。據知情人士透露,濱海集團與遠洋簽訂一份土地轉讓協議,以十五億元的價錢,轉讓給予遠洋。 整個「交易」意味濱海集團在土地上沒花一分錢,土地是由南華房地產填墊,支付予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屬銀行貸款的,囤在手上十幾年不開發,等到最後就有十多億元的收入。遠洋亦能成功「買平貨」,因為二十九萬平方米的天津濱海新區土地,只花十五億元,相等每平方米約五千元的地價。濱海集團及遠洋均是受益人,但整個交易當中就存在多個受害者。首先是國家蒙上一定損失,當初土地在嚴重低價時轉讓,政府只收取四千二百萬元的土地出讓金。 其次是環威公司,在九十年代出資一千多萬填墊土地,結果現時一分錢收益都沒有,更變成「秋菊打官司」,要多方奔走,求告無門。再者就是「遠洋.琨庭」的潛在買家,相關土地的項目公司城投濱海,已有不能交樓的前科,曾在一二年在土地上開發「東壹區」住宅項目,直至一五年仍無法交房,違約涉及四百九十五戶,在問題多多的土地上建項目,小業主最終可能成為受害者。 其實南華多年來除了向政府反映,亦已循法律途徑嘗試去解決問題。之前更釋出善意,提出以高價收購塘沽區政府所持有的濱海股權,但最後區政府寧願選擇以低價轉讓,令他們非常無奈。環威早於一三年便向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起訴濱海集團,要求強制履行開發協定。於一七年三月,天津高院就該案重審已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目前仍處於一審程序中,而在土地權利不明確的情況下,濱海城投仍堅持在有訴訟的土地上施工兼售樓。 買家承擔風險 現時「遠洋.琨庭」項目土地上存在十幾宗的民事、行政訴訟,但遠洋仍繼續開發、售樓,實際上是開發商意圖將訴訟風險轉移給小業主,逃避法律責任的一種做法。比如在天津濱海新區法院及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頒發土地證無效的案件,一旦法院查明當年頒發土地證的行為是違法的,則任何主體在土地上的投資、開發、購房行為都將構成侵權,都不會獲得保護。或者有關國有資產監管部門、監察部門發現當年土地出讓存在侵害國家利益行為,則勢必對責任人進行處罰,屆時會影響到房產的交付,產權證的辦理等等,故購房者在購買有訴訟、糾紛、歷史遺留問題的房產時應特別慎重。 近年內地一、二線房價大升,令不少發展商鋌而走險違規開發及售樓,若買家未查明就投資,有機會蒙受極大的損失。若土地存問題,買家即使付足全數,最後亦有機會拿不到房產證。內地不時有小業主申訴維權,但過程複雜兼漫長,不少業主要花超過十年時間去處理,心力交瘁。近日有內地傳媒揭發,於唐山君德城上城有項目,無法交房,而售樓的時候就存在過違規銷售的問題。有業主表示,去年四月在君德地產銷售處買下一套商品房,當時公司承諾證件齊全,即將於年底交樓,但業主其後卻發現,該項目根本無法在年底交樓,而且更是「五證全無」。業主於去年四月簽署買樓協議,但其實到了同年九月,開發商才在國土部門拍得部分地塊的使用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