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錦興:城大展出圓明園獸首國寶原物

博客

廖錦興:城大展出圓明園獸首國寶原物

若問海晏堂(Haiyantang, Hall of Calm Seas)在哪裡?知道的人並不多。但若提到圓明園(Yuanmingyuan, The Old Summer Palace),可能大家都知是清朝的建築。這座建於1707年規模宏偉的大型皇家園林,被譽為「萬園之園」,佔地5,000多畝(大概100個太古城的面積)。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海晏堂便處於長春園最東北位置,是西洋樓群(European Palaces)中最大的建築。雖然海晏堂的知名度不如圓明園那麼高,但其設計非常獨特,標誌歐洲建築與造園藝術首次引入中國皇宮,亦見證一段段清朝盛衰興廢的國難。 然而,可惜的是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洗劫了圓明園,經過三日三夜的焚燒,令這個曾經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殘破敗壞。而其後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和國內動亂,使逾百萬件宮廷文物散失海外。那十二生肖獸人身銅像的獸首在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掠,多年來,國家與民間人士全球搜尋這些國寶。現僅有7尊仍然在世,4尊(牛、虎、豬及猴)存於保利藝術博物館,2尊(兔與鼠)在北京國家博物館,1尊(馬)置於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 是次展覽亦有其他特色展區,包括「中西科技與藝術的交流」、「帝王之禮到儀」及「齊來保育圓明園」。在複製品展區中,展出古代的中西科技儀器複製品,包括北宋的蘇頌渾儀、水渾儀和十七世紀歐洲機械塔。並利用數碼展示技術重現歷史建築布局和文物原貌,如數碼修復技術讓火燒了三天後變成廢墟的海晏堂重現大螢幕上。 梅彥昌校長在致謝辭時表示,今次展覽加深了城大與多個知名夥伴的合作,向世界展示大學矢志推動歷史、藝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他說:「理解和欣賞這些國寶是鼓勵年輕人思考藝術和文化、其意義及其與當今社會的相關性的好方法。」 市民可於入場前三天直接到城大網站透過網上預約,展覽館逢周一閉館,近距離觀賞這些難得一見的國寶珍品。 撰文:廖錦興博士 萬通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 延伸閱讀:廖錦興:人類對抗疫症的歷史 ============= 深入閱讀政經生活文化,更多內容盡在: Website:www.capital-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pitalPlatformHK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capital.ceo.entrepreneur LinkedIn:www.linkedin.com/company/capitalhk/ [...]

廖錦興:有志者事竟成

博客

廖錦興:有志者事竟成

中國諺語「有志者事竟成」出自南宋的范曄《後漢書·耿弇傳》,英文譯作”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諺語帶出這篇文章的主角,剛卸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一職的郭位教授(Professor Kuo Way)。 香港擁有世界級水準的教學和研究質素,傳統的高等教育學府以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為主。其畢業生不愁「筍工」,大多尖子尚未畢業已獲多家跨國公司的聘書,並學府更是香港社會菁英的搖籃。隨著1991年香港科技大學的創立,成為香港科研方面的高等學府。而創辦於1984年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在1994年正名為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在過去十九年中,逐漸被公認為香港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其教學研的發展之路猶如一個企業的成功奮鬥故。 城大的光輝歲月 筆者有幸在2010年入讀城大碩士課程至完成博士學位的九年間,見證城大的光輝歲月。在這期間,筆者深感榮休的郭位校長(Professor Kuo Way)的卓越貢獻。自從他於2008年接替張信剛校長成為城大第四位校長後,他積極推動創新課程改革和新學制,並與校友和學生廣泛交流。他通過多項改革將城大的學術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吸引全球教學和科研人才加入,同時也增加學生入學人數,提升城大國際地位。 作為一位核電專家,郭位校長本身亦是城大的傑出教授。在領導城大十五年中,他提倡「教研合一、政教分離」的辦學理念。即使經歷了香港兩次的社會動亂(2014年及2019年),他仍能獲學生和教職員的支持,可見郭校長的倡議得到各界認同。筆者在就讀城大時,在不同的活動和聚會中與郭校長見面,感到校長的親切和友善。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011年隨城大資深校友會「城賢匯」(CityU [...]

本港時事

工程師學會:港未來5年恐缺3,000工程師

城市大學工學院日前邀請香港工程師學會及中華煤氣的代表,分享本港工程業界人才市場趨勢。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在活動上透露,估計全港現欠缺3,000 名工程師,學會已積極到中學、大學宣講,吸引年輕人入行,相信透過引入科技建築方法、節省人手等手段,最終可解決人才荒。 卜國明引述最新《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表示,本港未來建造業總工程開支達到每年逾3,000億元,當中建造業的專業人才估計欠缺6,000 至6,400 人,學會估算工程師未來5 年平均短缺約3,000人,學會建議於3 方面應對,包括提升生產力,運用新科技、物料及技術;擴大工程師人才庫,引入外地專才;往中學及大學宣傳,吸納新血。 卜國明表示,工程師將迎來很大機遇,未來5至10年公營及私營項目工程開支將由2,500億元,增加至約3,300億元,加上本港要發展為創科中心,需要有工程專業資格的人才。普遍而言,去年工程科畢業生薪酬按年上調近10%,持牌工程師人工則上升10%至15%,相信今年加薪趨勢仍會持續。 中華煤氣公司配氣操作部經理黎錦圖估計,發展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會帶來龐大工程量,對年輕工程師需求增加,計劃今年增聘逾20個工程師。城大工學院亦計劃今年9 月開設有關微電子工程碩士課程,希望培訓相關領域人才,未來本地可在微電子設計及晶片方面發展。 另外,香港城市大學工學院與理學院於日前舉行疫後首個實體招聘展覽,吸引52 間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參與。城大工學院署理院長石燦鴻表示,今次是學院疫後首個實體招聘展覽,共吸引52 間不同行業公司參與。學院早已預料業界對多個專科人才需求大增,近年推出智能製造工程學、航空航天工程、微電子工程學等新的學士課程,以應對未來的人才需求。   (左起):香港中華煤氣配氣操作部總經理黎錦圖、城大工學院署理院長石燦鴻、工程師學會會長卜國明和城大工學院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