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何佩玲:樓價高企源於規劃霸權

土地與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社會,在土地供應不足的情況下,輪候公屋的時間越來越長,樓價高企不下,年輕人上車困難,難免令社會產生怨氣。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增加土地供應,才可能滿足公屋需求而同時壓抑私樓樓價。   然而,住屋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其中一個主要是政府官僚體制所衍生的規劃霸權。按規劃署最新資料,香港現時的總面積約1111平方公里,私人住宅和公營房屋加起來有43平方公里,只佔全港土地約3.8%。另外,政府在過去20年來只開發了4.2%土地,即大概47平方公里,每年平均2.3平方公里,開發土地太少,速度極之緩慢,以至香港陷入土地荒。   規劃是規劃署職責,土地開發是發展局的責任,兩者完全由政府壟斷。今日土地及房屋困局,政府責無旁貸。而官僚心態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形成「規劃霸權」魔咒。例如新界祖堂地,總面積超過2,000公頃,但要收集分散的祖堂地權,政府部門當然只會袖手旁觀,即使有部分願意發展,也會被不同的部門阻撓。早前有地產業界人士曾提倡,民政事務局可協助祖堂成立家族基金,以更有效管理租堂地,但政府官員自保心態,這複雜問題當然拒絕沾手,但珍貴的土地資源白白浪費。   另位於彩虹站附近,原本屬於安貧小姊妹會經營的聖若瑟安老院,由於屬市區黃金地段,吸引九龍建業於2001年購入作發展,但發展商與政府磋商近二十年,項目至近日才獲批正式上馬,料可興建逾五千個單位。這塊土地空置荒廢逾二十年,發展緩慢,或多或少由於政府體系內的規劃霸權所致。   參選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的候選人也選舉論壇明言,政府賣地速度緩慢,「生地」變「熟地」審批過程龜速、因而推高地價,發展商只能「將貨就價」興建納米樓,認為政府有必要簡化審批程序。   特首林鄭月娥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也有提及:「全力覓地造地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快土地發展程式,因為政策不協調、審批繁複冗長,直接拖慢『生地』變『熟地』和住宅落成速度。」可見特首不得不承認公務員體制有待改善。   可惜政府在改善相關審批流程上卻強差人意,沒有可量指標,亦沒有問責,令土地及房屋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唯有期望下一屆特區政府能對公務員制度進行大改革,破除舊有的官僚心態,才能逐步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     撰文:執業會計師何佩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