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時事

團結基金提23項建議 助加快房屋供應縮上樓時間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日前(14日)發布的最新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提出23項建議,希望特區政府短期內填補加快房屋供應,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盡力在2025年或之前落成12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爭取讓公屋輪候時間由目前的5.9年大幅回落至3.7年。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認為,政府應主動研究對短期加快房屋供應最有幫助的建議並全速實施,縮短公屋輪候時間。報告預計,2026至2030年間香港將有約23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落成,對此,期盼政府拆牆鬆綁,將其中12萬個單位提前到2025年或之前落成,相信此舉有助於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或可由目前的5.9年大幅回落至3.7年。   報告亦建議,政府參考過往「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的做法,引入承建商一併負責公營房屋的設計和建造,用好市場力量提高發展效率;成立專責區域發展的部門,為每一個新發展區和大型土地開發計劃設立專項辦公室,並考慮為規劃署、地政總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屋宇署、房屋署等土地房屋發展主要相關部門,建立量化績效指標;適當提高港深邊境地區發展密度,並考慮適度放寬輸入外地工人,將「組裝合成」建築法等新技術應用普及化,提升整體工程容量等。   此外,政府可考慮採取減低強拍門檻、研究地積比率轉移、採取更具彈性的收購賠償等措施,加快重建步伐。   至於填海項目,基金會認為,政府可改變過往先制訂上蓋發展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再開展填海工程的做法,建議同步進行填海工程及上蓋發展的城市規劃程序,加快發展進程。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說,政府亦要繼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願景等長遠土地開發計劃,避免項目陷入「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的無限輪迴。 左起:基金會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基金會副總幹事兼立法會議員黃元山。 [...]

吳老闆筆記

【吳老闆週記】港府防疫抵鬧抵讚 內房債務風險可控

吳老闆週記(11月11日) .港府搞了兩年才通關,抵鬧;過去三個月防疫工作做得很好,抵讚。 .接種第三針加上新冠藥物面世,雙管齊下,疫情很快便會成為過去。 .國家圍底力量大,絕對有能力應付危機,不會出現火燒連環船局面。 港府防疫抵鬧抵讚 內房債務風險可控 與內地免隔離通關終於有眉目,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期望明年2月,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三週年之時,能有「較具規模」的通關,以舉辦大型論壇活動;依此計算,即疫情爆發足足兩年,才能恢復通關,港府動作極度緩慢,認真抵鬧。其實,讓兩地人民自由往返,早應彈性處理,不該一刀切,只要跟足條件便成。 中港不能通關,個人留在內地超過一年,可謂深受其害——平常處理集團業務已很不便,大企業固然無所謂,有市佔率補數,且看全球航空公司,大到不能倒,豈會無仇報?中小企則攞命;更慘是看醫生,十分麻煩,不像在港,看專科做身體檢查很快搞掂,醫療效率極高。 疫情即將成為過去 不過,話說回頭,港府過去三個月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甚至內地都在借鏡。上次南京爆發疫情,全市進行了三、四次全民檢測,經濟成本極高;今次由內蒙因「自由行」擴散出來的疫情,已較少大陣仗地檢測,只切點地做,這似乎仿傚了香港將一幢幢處所納入強檢捉源頭的做法,將經濟所受影響降至最低。 中國防疫仍堅持「清零」策略,但西方國家已愈來愈多選擇「與病毒共存」,相信第三國家也將被逼如此,皆因疫苗不足之餘,亦難複製內地的「清零」制度,尤其是「健康碼」,每人需要一部手機,並且習慣使用各類應用程式,最重要是追蹤系統厲害。事實上,內地的防疫措施,只有內地能做到,香港跟不足,也做到「清零」,因此十分叻,抵讚。 中國「清零」制度難以輸出,西方及第三國家採取「共存」,未來疫情發展就靠疫苗與藥物。如果接種第三針疫苗可提升保護力至90%,而輝瑞新研發的新冠口服藥物,臨休試驗數據顯示,只要病發後早期服用,可減少住院率89%,只以現時死亡率為2%計,即是雙管齊下之下,往後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機會,僅為萬分之二,如此這般,疫情很快便會成為過去。 土地供應 要靠農地 通關這「頭等大事」將搞掂,至於另一「重中之重」的土地房屋供應,林鄭形容,正如公共衞生事宜,土地發展需少數服從多數。不過,觀乎「北部都會區」乃長達20年的發展項目,就算現時開始收地,少數服從多數,相信能推出大量土地供應,都是10年後的事,如此這般,未來10年如何是好? [...]

博客

汪敦敬:善用發展商實現爭取社會共富

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南金融、北創科」。「北部都會區」亮麗出場,計劃是康莊宏大,有遠見卻十分實際,既可配合到時代所需,也平衡到社會多方面的利益和福祉。但如何能大幅提高香港的效率去配合計劃?和財務如何安排妥當以防止在龐大基建之下而出現財赤?這些才是我們努力要做的重點。 未來是一個高速建設的基建時代,所謂「速度是上帝、時間是魔鬼。」如何短期令土地供應上已經開始得到收益,令到整個計劃在貨如輪轉之下,財務有最好的安排才非常重要。因此五年內能產生的供應量是關鍵,這個重點是否成功將影響財務上的穩定,也可避免短期因住屋問題所產生的信心危機,香港政府應該要急民所急,房屋搶險二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開設「五年內增加供應的工作小組」,寸土必爭;在民生方面,香港社會的而且確應該要向中央學習的,要有急民所急的意志,只要大增土地供應成為了全港市民的共同目標的話,我認為應該官民團結一致,香港的商界有高效率,政府應在確保主導下,善用商界。如何支持商界轉型為薄利多銷下的貨如輪轉模式?是未來分配財富改善貧富懸殊的重點。   事實上,商界在近十年也積極推動社會企業責任,有一些企業都有一點成績,有不少發展商亦在「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或者開發土地上樂意配合公眾利益及生態長遠發展的,我認為應該多鼓勵他們更深入做這些令到公眾都得到共同利益的事情。   我欣賞長期實踐扶貧計劃的發展商,我們不應該猜度有關財團的出發點,重要的是對社會有利!重要的是「為人民而做」。新世界成立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強調完善房屋階梯及以創新思維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我歡迎有關概念,只要做好又能持續發展就能反映到誠意。   我們需要平衡社會財富、機會和權利,更加重要是重拾彼此和諧相處和互相支持的香港精神。     撰文: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

博客

汪敦敬:爭取短期供應才是市民最大福祉

樓價進入上升軌已無懸念,眼前面對的就是積聚兩年天災人禍下的購買力,甚至很多購買力其實更加積聚數以十年計,例如樓市辣招抑壓下的換樓鏈,樓價在破頂之後,我們更加要面對可能「高通脹的上升壓力」,香港住宅本來已經長期供應不充足,近年更面對立法會「拉布」而影響政府效率、社會事件加上新冠疫情,亦大大影響到住宅的動工量及落成量,我同意立法會議員(批發與零售界)邵家輝所說的,現在房屋供應短缺是處於「十萬火急」的情況。 經民聯早前亦發表了其對房屋政策的一些建議,我是同意的。因為内容都是追求多元化造地,而且是合適地反映出房屋需求的緊急,經民聯的建議和前特首梁振英都同樣有強調開發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我認為郊野公園的土地是屬於港人的,香港亦有不少人對居住的需求是遠高於行山,自從二零零八年《施政報告》宣佈,擴大了郊野公園範圍之後,就令到建屋發展的空間大幅減少,現在回想的而且確是一個失策的,如果綠化地是代表了香港人資產的話,環保人士就突然之間變了暴發戶,現在要求暴發戶連取出1%至2%土地,出來建樓給下一代年輕人自住也不願意,是否一毛不拔?至於說「明日大嶼」其實是一個遠水,如果在立法會被「拉布」騎劫情形之下,的確是一個無辦法之中的辦法,但在《國安法》實施之後,特區政府的行政和立法力量已經回復正常,其實我們是應該捨遠求近,那麼「明日大嶼」的規模可以自然地縮小,反而應該全力發展短期可以提供土地的方案,這才是對市民的最大利益。 所謂最短期可以衍生的土地,當然最接近水電供應的地方是最容易造就熟地,個別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是一個不二之選,當然已有水電供應的,例如一些因人口老化而荒廢的學校,這個數量亦相當大的,因為甚麼官場之間的平衡要保留,作為小市民是應該表示質疑的;當然,我們可以將興建需時4年的建屋供應提早變做3年可推出,3年的供應變為2年,用這種方案來管理供應量的問題,辛苦了香港各位官員,這兩年事實上是遇上很大困難,但是地產代理是市場的見證人,我必須要強調香港是需要短期的供應,不要放棄透過管理去衍生短期供應給年輕人置業的。     撰文: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