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

第三方市場合作互利多贏之路

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建設主要是通過「國際產能合作」,由產能供應方的中國,向產能需求方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既輸出商品或服務,也輸出資本。 「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邊合作,近年出現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則是中國與已發展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進行合作。兩種模式均集中在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第三方市場合作」主要是指中國與發達國家合作開發發展中國家市場,將中國的優勢產能、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以及發展中國家龐大的基礎設施需求有效連接起來,旨在產生「1+1+1>3」的效果。 撰文: 陳亨達(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 提出「第三方市場合作」 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這個概念是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實,早在2015年中法兩國發表《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時便已提出。現時中國已經與歐洲及亞太區14個已發展國家,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文件,各方就加強合作達成共識,並將之轉化為政策及專案進行對接。 過去7年,歐美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疑慮,特別是項目透明度、資金來源、投資回報等,加上反全球化思潮湧現、保護主義不斷抬頭,「一帶一路」在西方尤其是已發展國家的反應遠不及發展中國家積極。中國積極研究新的合作模式,「第三方市場合作」便因而提了出來。 公佈合作指南 讓企業參考 「第三方市場合作」堅持合作共贏的原則,通過三方協商消除疑慮,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提高各方的共同利益。同時,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參與的企業有中國企業、發達國家跨國企業,也有項目所在國的本地企業,還有國際金融機構。 中國2019年公佈《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的文件,分為產品服務、工程合作、投資合作、產融結合、戰略合作5大類,並列舉了21個案例,給予有意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的企業參考。 雖然「第三方市場合作」對參與國三方均有利,但仍要面對不少難題。中國企業的國際經驗及項目綜合能力仍未足夠,但「第三方市場合作」對企業要求高,除了要掌握國際規則,還要了解項目所在國的政策,這些都是中國企業的「短板」。 疫情衝擊大 國際往來停頓 雖然現時疫苗已經面世,但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的衝擊仍未完結,令到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難度進一步提高。國與國之間的人員往來短期內難以恢復,不單只正常生產活動難以持續,依賴人員流動的各類商業活動也接近停頓。 大部份「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參與國正在採取防止疫情擴散的措施,不僅導致經濟「停擺」,還改變了施政的優先次序。同時,由於「停擺」,政府大灑金錢支援企業及人民,國家債務亦因而急升,有些國家投入公共基礎設施的資源,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會減少。 後疫情時代 數字經濟看好 雖然前景暫不樂觀,但疫情衝擊終有完結的一天,市場需求亦不會消失,只是發生結構性改變。新冠疫情爆發規模之大,令到各國明白到公共衛生系統建設必須大力投資,這種新的需求正是「第三方市場合作」將要面對的,尤甚是發展中國家應對疫情能力不足,相關的傳染病醫療基礎設施勢必增加。 此外,疫情爆發後,傳統經濟活動及國際貿易接近癱瘓,但數字經濟的發展因不受影響而大大提速,遠程辦公、網上教學、網上醫療均有長足發展。「第三方市場合作」也應順着商業模式變化,轉而推動和強化數字基礎設施。 作為21世紀世界經濟的引擎,亞洲的基礎設施截至2030年每年產生1.7萬億美元需求,但每年投資僅9,000億美元,遠未能滿足需求。「第三方市場合作」的發展應着力增加合作夥伴國;拓展更多的合作領域,令「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共贏之路越走越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