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呂慶耀:可持續發展之第三空間意識形態

人類各種破壞環境的行為,無疑是令氣候急劇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氣候變化使主要的生態系統迅速萎縮,因此應對氣候危機實在是刻不容緩。本港近年多次出現的超級颱風,都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號。本港每天堆填大約二千四百噸塑膠垃圾,每年有八百萬噸塑膠流入海洋。假如經過澳洲山火這次滅絕性災難後,人類再不汲取教訓,繼續破壞大自然,只會有更多更嚴重的災禍接踵而至。   為了達到科學基礎減碳目標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最近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辦公室內進行照明裝置更換工程,有助大幅減少能源消耗。   作為建築師,我們可以大膽說現在是時候創建一個「再生」的未來和一個充滿「再生」建築的世界。環保不能只看綠化和標準。在高密度發展環境下,我們重新深入思考建築與人的關係,進而探索建築可為人塑造的未來生活。「再生」是當我們探討環境、人居生活及科技應用這三方面時,發現建築空間與人的互動和創意具有各種千變萬化的可塑性,我們將其稱之為「第三空間意識形態」。這靈活及可塑性強的「第三空間」,配合多元化的活動,能加強人與建築的關係,再而更深入地連結社區,創發未來生活方式。 位於維多利亞港旁最新落成的專用藝術文化區Victoria Dockside,就是「第三空間意識形態」的成功展示。100 CREATIVE POWERS 包括 KPF、JCFO、雅邦規劃設計、LAAB 等與事務所攜手為這新地標設計了多元化及激發創意思維的公共空間,當中大量的戶外綠化空間,除了拉近社群與自然環境的距離外,也使發展商能在此設立香港首個室內外自然博物館及可持續發展教育園區。配合自然導賞之旅,不但加強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生活的認識,也讓公眾能在市區內體驗耕作。由此例可見,建築設計能促進更靈活的空間運用,結合與公眾互動的配套活動,引領公眾探索未來生活。在這互動交流下,相信這「第三空間意識形態 不會永久被定形,而是因應人的投入及參與,因時而變。使用者也成為空間運用的重要主導者呢! RLP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先驅,除了設計「再生」的建築外,也是全港第一間承諾科學基礎減碳目標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 並獲得認可的建築設計公司。我們以科學化的方法,制定符合公司的目標,推動公司上下,共同為環境可持續發展盡一分力。 建築設計師的責任是運用建築智慧,以及有效利用各種天然資源,設計有利業主、用戶、社區及環境的建築。在創造空間的同時,也為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design better life。   撰文:呂慶耀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RLP) 副主席     [...]

商事動態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以「萬家燈火」概念打造騰訊華東總部大廈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LP)公佈位於上海的騰訊華東總部大廈的設計方案,指出該項目總建築面積77,000平方米,其創新的建築靈感源自於「萬家燈火」的概念,充分展現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獨有的企業願景、品牌理念和文化象徵。騰訊華東總部大廈將在2021年下半年建成,屆時將成為徐匯區的矚目嶄新地標。 騰訊華東總部大廈位處上海徐匯濱江區外灘的「西岸傳媒港」,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作為項目總建築設計師。項目由樓高150米、29層的辦公大樓和樓高4層的裙樓組成,配備多功能空間及共用空間。項目近月更舉行了封頂儀式,慶祝完成主體結構。建築物表面豐富多變,由不規則的窗戶網格組成,錯落有致,象徵秩序、韻律及原則。 設計靈感來自「萬家燈火」,數千個獨特的窗戶反射著陽光,閃閃生輝,和而不同。設計與騰訊的前瞻性願景巧妙呼應—— 這數千個和而不同的窗戶,寓意騰訊作為科技和數碼化領域的領導者,正積極面向全球,致力提供多元產品和服務,以迎合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獨特需求。同時,這亦代表了騰訊團隊標誌性的多元企業文化,兼容並蓄不同背景的人才。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副主席呂慶耀表示:「經過五年多的共同努力,我們很高興見證這座大樓正接近竣工。 除了創新的建築外觀,項目更貫徹了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把握每個機遇設計更美好生活的品牌理念。在雅致的外觀下,我們把以人為本的概念貫穿至大樓的內部設計中,使其建築和室內設計遠勝於傳統的辦公大樓。它以科創企業園區 (Campus)為概念,設計協助推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時顧及科技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完美詮釋我們對設計可持續性及健康建築的品牌理念。另外,這個項目亦帶來了深層次的新體驗,我們重視騰訊員工的身心健康,鼓勵員工共用資源,進行技術、產品和人才等的全方位協作交流。 我們希望員工置身在這樣的園區中能有強烈的歸屬感。」 騰訊華東總部大廈按照國際認可的可持續發展標準來設計,根據美國綠色建築協會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 (LEED)金獎認證、 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二級; 並採用 WELL AP健康建築標準 ── [...]

香港

呂慶耀:建築令人類生活更美好

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及人民思維,會影響建築師的創意空間,例如文化氣息較濃厚的地方,可以帶給建築師無限靈感,創造更多有利民生的嶄新設計。相反,有些建築條例較嚴謹或大眾思維保守的地方,建築師的創新想法就會被限制。 以香港為例,本港嚴謹及保有的建築條例是建築行業面對的挑戰之一,在某程度上限制了建築設計方面的創新思維。要在香港做破格的設計,縱使花費不少時間心力,企圖說服各個相關的政府官員和業主,但也總是不得要領。 創新是領導香港成為真正世界級城市的關鍵,政府規劃或執行政策時,可廣泛吸納社會創新思維,突破傳統框架,並且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強化各項創新政策及達成共識,令創新政策得以有效推行,才能讓香港這個城市真正展現新氣象。 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提高人民生活水準,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擁有美好生活的基礎。從這角度出發,經濟發展不應以環境為代價,而應該積極保護環境。如果推動經濟增長令環境胡亂受到破壞,會適得其反;如果因為保護環境而忽略人民基本需要,就會本未倒置。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必須保持良好平衡,追求經濟增長及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必須注意保護環境;同時又令有關環保工作的推行,不阻礙經濟發展。 保護環境有很多方法,環保建築就是其中之一。在香港這個高密度城市,良好的規劃發展亦是非常重要。以灣仔利東街項目為例,在有限的土地上,提供更多公共綠色空間,有效改善城市環境,為市民創造一個愉快舒心的社區活動場所。 香港獨特的環境,培育了一群善於設計優秀高密度建築和公共交通導向開發模式項目的建築師,這些設計模式,正是解決現今環球城市化各種嚴重問題的一個可行方案。政府應該在這方面訂立更清晰指引,鼓勵推行更多同類型社區項目,透過漸進式的再開發,改善周邊城區環境。 作為建築設計師,當然希望所有大小規模的設計都可以為市民以至整個社區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空間。不過,美好生活其實亦有賴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配合,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都能夠以為香港人創建更優質生活環境為共同願景。 [...]

本港時事

呂慶耀:香港精神

丹麥雖然只有570萬人口,但該國在2017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卻高達3,249億美元。反觀擁有逾736萬人口的香港,同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卻只有3,415億美元。原因何在? 眾所周知,丹麥擁有高科技農業、現代企業化工業、完善的政府福利制度及舒適的生活水準,並且擁有頂級的世界級品牌,如 LEGO、嘉士伯啤酒、哥本哈根的 Noma 餐廳及著名富創意的Bjarke Ingels Group 建築事務所等。 丹麥的成功,全建基於丹麥人民豐富的創意和創作力、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一個完全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系。丹麥的教育制度優質而完善,以大多數人的人格與技能發展而設計,更重要是他們的教育著重訓練和鼓勵獨立思考。在丹麥,上學讀書是免費的,學生有時甚至可以領取政府津貼,目的是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培訓各方面的人才。丹麥的人民還有被培育出國際化的視野,開放的態度,令丹麥雖然只是一個小國(以人口計算),但就得以在全球佔上重要的地位。 至於香港,社會經濟的重心差不多全落在地產項目發展及各類型炒賣活動上。隨着大灣區的迅速發展,很多人都擔心香港將會被邊緣化。在大灣區打造成功之後,香港是否仍然可以維持現有的競爭力?首當其衝的很可能就是香港作為中國一個重要金融中心和商業城市的地位,香港如果依然只沉醉於現在的優勢,將來地位還能夠保得住嗎?然後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品牌又是否會褪色?以上問題着實值得香港人思考,到底我們現在缺乏的是什麼呢? 為了維持並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香港人更應該擴闊自身的國際視野,停止再只專注在區內的炒賣活動,改變我們的目光及心態,多面向世界,探討全球經濟及社會發展趨勢,思考香港如何藉着本身優勢,在國際市場穩佔一席位。同時,我們亦應該摒棄舊有思想,多創新,在世界潮流的前方思考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加強影響力。 其實,香港獨特的環境,培育了一群具備國際視野的出色建築師。從過往的經驗,他們善於設計優秀的超高層建築和高密度的公共交通導向開發項目。這些香港建築師擅長的設計模式,正是現今應對環球城市化中各種嚴重問題的一個可行謀略。香港的建築師,確實具備應要的條件成為世界級的建築師,設計世界級水準的建築物,為發展商、建築物的用家、整個社區、全球保護環境措施,以至全球社會及人類帶來貢獻。 身為一位建築師,以及作為香港的一份子,我希望建築業界可以本着我們香港人一直引以為傲的「香港精神」,共同攜手發揮我們的專長,加點創意,贏得國際間的認同與尊崇。而我和事務所將繼續引領香港卓越的建築設計成就邁向全世界,延續事務所一直堅持的信念及核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