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商界環保協會「與CEO對話」 邀黃克強談商界實現淨零目標

商界環保協會日前首次舉辦全新標誌性活動「與CEO對話」,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商界領袖、專業人士和專家參與。讓商界進一步了解如何善用綠色創科,推動實現淨零香港。 在商界環保協會「與CEO對話」中,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中),與商界環保協會主席歐嘉榮和行政總裁吳家穎,就「創科推動零碳新世代」的主題展開對話。   首場論壇以「創科推動零碳新世代」為主題,邀請到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擔任特別嘉賓,與該會主席歐嘉榮和行政總裁吳家穎,一起探討創新與科技如何促進商界實現淨零目標,為香港的繁榮和下一代的福祉作出貢獻。   商界環保協會主席歐嘉榮致開幕辭時表示:「創新與科技作為整個生態系統中的催化劑,無疑在淨零之旅中發揮着關鍵的作用。我們很高興有機會與黃先生就此話題展開深層次對話,針對如何透過創新與科技,推動商界採取行動,促進香港邁向淨零目標各抒己見。」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指:「科技園公司成立20年來,積極協助不同發展階段的創科企業及初創,提供基礎設施、培訓人才、物色投資者。隨着『十四五』規劃支持作為大灣區一員的香港,建設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再配合《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科技園公司將於本港及區域減碳路上,扮演重要角色。今後我們將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促進政府、商界、創科企業加強合作,達致跨界別協同效應,共同為本港制定創科解決方案。」   論壇中三位領袖的討論及交流甚具啟發性,讓參加者從中獲得啟迪,有助其制定達至淨零目標的行動計劃。商界環保協會行政總裁吳家穎補充:「我期望透過今天的『與CEO對話』,為本港商界領袖作好準備,進一步了解如何善用綠色創科,推動實現淨零香港。 [...]

專題

太古坊:全方位社區營造 邁向可持續發展

由太古地產發展及管理的太古坊是本港已發展逾20年私人商業區之一,吸引超過300間跨國企業進駐。早前發展商太古集團斥資150億元逐步把太古坊分兩期進行重建,其中一期已於2018年完成,二期擴建計劃預計於2022年竣工。太古坊總經理李頌妍表示,隨著太古坊重新完善規劃,加入著重以人為本及可持續發展元素,包括文化藝術、環保等,締造一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太古坊總經理李頌妍表示,太古坊並不只是一個商業區那樣簡單,坊內共有九座辦公樓,包括太古坊一座,提供逾610萬平方呎的辦公樓面積,能容納多於3萬名員工。太古坊亦配備一系列的商業及悠閒設施配套,包括東隅服務式住宅、多用途場地ArtisTree、創新共用工作空間Blueprint、私人會所The Refinery、園林空間「太古公園」及多間餐廳和咖啡店,儼如一個小社區。李頌妍續指,太古集團一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工作,「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並遵從集團「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中的五大策略:包括:社區營造、以人為本、夥伴協作、環境效益及經濟效益等,去創造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社區。 她續指,集團除拓展業務,為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外、致力盡量減低業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關懷業務所在社區的需要。她強調,社區營造是可持續發展重點之一,在重建一二期規劃上,增闢了7萬呎的「太古公園」休憩空間,及增加更多的休間餐飲設施,令太古坊不再是一個單純及冷冰冰的商業區。她說:「例如在2018年,太古坊一座開幕後,租戶及訪客可透過明亮的空調高架行人走廊往來太古坊各處。該行人走廊設計出自得獎巴黎設計公司Hugh Dutton Associés手筆。太古坊二座落成後,包括九座太古坊辦工大樓都會由行人走廊貫連,四通八達,設計盡量以人為本。 太古坊總經理李頌妍。   增可持續發展展覽中心 鼓勵節能減排 李頌妍表示,太古坊一直遵守集團環境可持續發展策略「SwireTHRIVE」,在碳排放、廢棄物、水資源、可持續材質、生物多樣性及氣候變化復原力的目標。無論在軟硬上,做好連串節能減排的措施,包括在大廈的天台增設太陽能發電裝置、商廈內部增設節能裝置、擺放各式回收箱及增加綠化設施等,以身作則地鼓勵使用再生能源及減廢的工作。她指出,集團特意在規劃上,騰出太古坊的心臟地帶德宏大廈一角,設立太古地產全新的可持續發展展覽中心The Loop。李頌妍表示,The Loop面積約四千平方呎。她說,它是太古地產可持續發展策略-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的一部分。在The [...]

專題

疫情下各方協作 累積社會資本致共贏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近年被認為能有效緩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共融的良方之一。特區政府自2002年以來,如成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等,實現社會共融。在新冠疫情下,有企業團體都選擇繼續建立社會資本,為本港注入可持績的發展動力。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關則輝表示,社會資本不但能解決社會問題,更是企業的無形、被忽略資產,以該委員會支持的「從北孤單網 鄉情」​計劃為例,如透過長年社區參與而建立的龐大社區網絡、與社區受惠者包括客戶建立的良好關係及企業形象),在經濟危機關頭時往往發揮效用,令企業和社會達致雙贏。 關則輝續指,該計劃也親證不論是企業,還是非牟利團體,只需利用自身已有資本,花一點心思,再與其他機構優勢互動,​人人皆可建立社會資本​。他指出,社會資本著眼社會可持續長遠發展,減低突發社會因素如疫症對社會的衝擊,促進社會繁榮,被全世界企業、政府視為走出經濟蕭條良方。   義工隊到訪蕉徑村探訪獨居長者。   基督教女青年會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總主任周華達表示,「從北孤單網 鄉情」計劃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為期3年,期望透過「社、醫、校、商」跨專業及跨界別協作模式,由鄉村衛星2.0及夥伴義工共同關懷及支援上水、粉嶺及沙頭角區的鄉郊長者,促進城鄉共融,並透過建立村民網絡聚腳點,推動具孤獨感的鄉郊長者與社區重新連結,促進鄉里之間守望相助的精神,建立鄰里支援網絡, 周華達坦言, 近年本港各界逐步重視社會資本,不但能改善社區,促進社會繁榮,更有助企業或機構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開闢龐大社區營商網絡,及與社區受惠者包括客戶建立良好關係,令企業和社會達致三贏效果,無疑是企業或機構重要的無形資本。 他期望,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社福機構項目協作的行列。 屈臣氏集團企業傳訊總經理李民漢認同,社會各界持分者累積社會資本,加上追求共享經濟是現今社會大勢所趨,最終令企業和社會達致三贏效果,尤其在當前疫情下,社會資本作用就更加明顯。以「從北孤單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