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賽馬會「友里蹤跡」 三方協作助尋走失腦退化症患者

照顧腦退化症親人殊不簡單,除要關注其日常生活外,更會擔心他們外出時走失,因此經常承受無形的壓力。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賽馬會耆智園聯同聖雅各福群會及香港科技大學推行的賽馬會「友里蹤迹」社區計劃,調查發現超過三成腦退化症人士曾走失,近八成照顧者擔心家人再次走失,遂決定推出「友里蹤迹」手機應用程式、「守護蹤」電子裝置等,透過非政府機構、社服機構與大學三方協作,共同為腦退化症建立友善社區。   (左至右) 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長者及家庭)列浩然、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郭志銳、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   本港65歲或以上長者,約10%患有腦退化症,估計不出十年有多達20萬名患者,此症會影響患者的記憶、思考、行為,以及個人自理能力等。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郭志銳表示,「認路困難、方向感轉弱等並不一定嚴重患者才有,如果飲茶時去完洗手間回來找不到原本的枱、外出買菜遲了很久才回家,照顧者便要格外留神。」 調查指三成受訪患者曾走失 為了解腦退化症患者走失情況,耆智園今年初作出網上問卷調查,發現有約三成患者曾走失;當中近九成照顧者會外出尋找,同時有30.1%人會找親友、21%人找鄰里或大廈保安協助尋找;亦有人開始透過社交平台發放尋人訊息(4.8%)或使用GPS等追蹤或定位技術(2.7%)。郭指,不幸中之大幸是絕大部分都可在一天內找回走失患者,「為避免再走失,41.1%人會較消極禁止患者單獨外出;通知大廈保安留意或聘請看護的各有32.8%。值得留意是28.5%人會安裝電子追蹤裝置;也有六成受訪者表示有興趣使用這類裝置。這屬較積極的方法,可在安全的情況下讓患者有更多自由。」 郭志銳表示,家人應在時間及資源許可下,抽時間陪伴長者外出或參與日間護理服務,並充分運用資訊科技去協助家人在社區內活動,故決定推出「友里蹤迹」手機應用程式及「守護蹤」電子裝置,有需要人士可免費申請,讓腦退化症人士佩戴在身上,可藉此尋找其位置。 此外,任何關注腦退化症的市民亦可免費下載「友里蹤迹」手機應用程式,當發生患者走失事件時,程式便會收到通知並開啟藍牙,若剛巧患者經過附近,程式便會以匿名方式將其位置分享到雲端,下載程式的人越多,所提供的位置線索便越多,計算出來的位置亦越準確。 賽馬會耆智園助理社會工作主任林詠妮及科大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雙幸介紹「守護蹤」電子裝置及「友里蹤跡」 手機應用程式。   「守護蹤」電子裝置及「友里蹤跡」 手機應用程式採用嶄新的「 眾包 」(Crowdsourcing )及「藍牙」定位技術,由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陳雙幸教授團隊研發。陳雙幸表示,愈多人下載友里蹤跡App,便可提供更多位置資訊,追蹤功能就愈準確。此外,友里蹤跡將來亦有望以盒子的形式放在商店、交通工具,甚至街燈和交通燈等,提升追蹤效率。而為保障用家私隱,App用家毋須登記個人資料,手機位置亦只會以匿名方式上傳,確保私穩獲得保障。 目前已派發了700個守護蹤裝置,友里蹤跡App亦錄得4,200次下載;自今年1月至今,有18次走失情況透過友里蹤跡App發布。賽馬會「友里蹤跡」社區計劃將於本月22日在西環、葵涌、屯門和沙田舉行全港「守護蹤」派發日,有需要人士可向耆智園及聖雅各福群會查詢。 共建關愛友善社區 支持及受惠機構之一,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表示:「我們非常榮幸成為賽馬會『友里蹤跡』社區計劃的合作夥伴,希望透過此計劃增強公眾對腦退化症的認識,提升大眾的警覺性及互助精神,共建腦退化症友善社區。當腦退化症人士在走失時能獲得社區人士的幫助,縮短尋回時間,減低他們發生意外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