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玻璃樽裝可樂回歸 南豐紗廠辦可樂展覽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於去年宣布停產玻璃樽裝汽水後,一度引來大眾哄動。不過全新玻璃樽裝可樂已回歸,並於4月底投產。由即日起至6月底,「樽」極回味之旅展覽將於荃灣南豐紗廠舉行,向市民講解全新的生產線及玻璃樽的演化史。周末更設有經典小賣部,售賣玻璃樽裝可樂及限量版紀念品。 隨着全新玻璃樽裝可樂推出,舊板24樽裝汽水盤亦宣布退役。太古可口可樂將由即日(11日)至30日,將於荃灣南豐紗廠1樓中庭,舉辦「樽」極回味之旅展覽。展覽使用過百個汽水盤佈置,讓市民了解可樂廠全新的生產線、可樂玻璃樽的演化史,更可在汽水盤座椅打卡及休息。   此外,經典小賣部將於展期內周末營業,提供「可口可樂」玻璃樽裝飲品,售12元1瓶,加59元並可換購限量版汽水盤型儲物籃。而上述的「衣物識別夾」,亦被量產製成「紅識夾」,限量100份售59元,收益全數撥捐香港盲人輔導會。   與理大學生合作 倡環保共融   去年太古可口可樂邀請理大設計學院的學生,以退役的汽水盤再造的可再生塑料,參與永續產品設計比賽,優勝作品包括專為視障人士設計的「衣物識別夾」。比賽中使用由毅興行將汽水盤升級再造的再生塑料(rHDPE)3D 打印物料,設計出對社會和環境有正面影響的產品,宣揚跨代、不同性取向和傷健人士的和諧共融。市民可以在是次展覽中欣賞到這些作品的設計原型以及背後構思。   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董事兼總經理楊小慧表示:「香港太古可口可樂自 1965 年起在港生產『可口可樂』,一直與港人並肩成長。藉著新的玻璃樽裝生產線在 2022 年投產,我們把退役的汽水盤循環再造,賦予它們第二生命。透過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同學合作,一起宣揚多元共融文化和理念,鼓勵青少年發揮設計天份,身體力行,一起關心社會,共同推動環保意識。」   「樽」極回味之旅展覽將於荃灣南豐紗廠舉行,向市民講解全新的生產線及玻璃樽的演化史。           [...]

可持續發展

【瞬間拼地球】 從展品反思活動所耗費的資源

疫情前,香港是盛事之都,全年不乏國際展覽、大小型跑步比賽、嘉年華,即使活動再精彩,若沒考慮為活動減廢,事後只會遺下海量垃圾,讓香港淪為「剩事之都」。在疫情稍緩、來年盛事再臨之前,綠惜地球舉辦「瞬間拼地球」展覽,推出一系列向公眾及活動策劃宣揚活動減廢的活動。同時於將於南豐紗廠與一眾嘉賓透過開幕禮為協助參加者及活動策劃減廢的一站式網上平台一併揭開序幕,象徵影響香港各大盛事邁向「零廢棄」的目標進發。 活動一:【瞬間拼地球】活動廢物再生展覽 我們身處的地球由無數「瞬間」組成,藝術家從多角度喚醒公眾於活動的「精彩瞬間」所產生的消耗品,並指出消耗品為環境帶來的後果,從而思考於活動、甚至生活之中,每一個「一瞬間」所帶來的結果。參加者亦可參與創意工作坊,把綠惜的態度變作生活日常,以行動響應環保。 1. 思考「一瞬間」 – 活動消耗品展覽 經過藝術家精心設計,將廢棄物變成展品,參加者可以沿著一個個由紙杯、活動紀念品、佈置裝飾組成的環保裝置藝術,利用視點轉移,親身體會活動一瞬間留下的消耗品對自然所帶來的長遠破壞,反思自己的行為和對環境保護的責任。 2. 凝住「一瞬間」- 裝置藝術 展品以744個膠樽,拼砌形成一個巨型海浪。透過凝住「一瞬間」的裝置藝術,讓參加者彷彿置身海洋廢物當中,經歷大量「膠樽」的洗禮,體驗活動所帶來生態污染的巨大衝擊,並把「一瞬間」的感受牢牢記住,將其變成環保的推動力。 展覽及裝置藝術詳情: 日期:2022年6月3日(星期五)至6月12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 [...]

可持續發展

香港設計中心成立二十周年 推出全新設計知識數碼平台bodw+

香港設計中心於2001年成立,二十年來致力推動香港社會更廣泛和具策略性地運用設計及設計思維,同時培育更多本地設計企業,以繁榮業界,奠定香港在亞洲以至國際設計領域的龍頭地位。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以下簡稱「創意香港」)贊助及支持,中心多年來推出多項標誌性的項目,包括亞洲年度設計盛事「設計營商周」(BODW)及「設計智識周」(KODW),讓全球設計業界以至公眾能掌握最新設計資訊與趨勢,推動跨界別交流和協作;設立廣受肯定的年度設計獎項「DFA設計獎」,表揚傑出設計領袖和在亞洲區內具影響力的優秀設計項目,及嘉許香港的青年設計才俊;成立「設計知識學院」(IDK)、人才培育計劃如「設計創業培育計劃」(DIP)及「時裝創業培育計劃」(FIP),以推行設計思維培訓及扶持初創設計企業;另舉辦「BODW城區活動」及「設計光譜」等項目,讓大眾能體驗及學習欣賞設計的價值。 為隆重其事,香港設計中心將於今年推出一系列二十周年慶祝活動,包括5月底舉行的「DFA設計獎展覽:創新設計 重塑時代」,展示2021年度DFA設計獎的五項大獎共近200個得獎單位的設計;7月將正式推出的全新設計知識數碼網站bodw+,緊貼具開創性的設計趨勢、為大家帶來最新設計資訊,包括設計營商周等旗艦節目轉播、創意領袖和新興人才訪問等,目標是成為亞洲領先的線上設計知識平台;「設計光譜」將於11月舉行展覽以祝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彰顯過去二十五年來本地設計力量的創意發展;今年「BODW城區活動」亦以「二十而立:深思‧煥然‧一新」為主題,將在11至12月夥拍香港多個創意社群於全港各區舉辦社區活動,啟發創意交流;以及Fashion Asia Hong Kong 將在12月舉行以「元宇宙」為焦點的時尚展覽與年度論壇等。 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表示,香港設計中心過去二十年來致力推動與弘揚香港設計,創立不同平台讓本地以至亞洲同業互相交流,表彰優秀設計,同時鼓勵年輕設計師發揮創意,傳承行業薪火。今年香港設計中心慶祝成立二十周年,正值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繼往開來,香港設計中心將秉持初心,致力搭建設計與社會交流的堅實橋樑,與大家攜手構建可持續社區,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設計之都的地位。 香港設計中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支持下,將會於2024年落戶深水埗,為香港建立一個嶄新的設計及時裝基地,並與業界攜手邁進未來。 另外,香港設計中心將於5月21日至29日,在荃灣南豐紗廠紗廠坊舉行「DFA設計獎展覽:創新設計 重塑時代」,為二十周年打開頭炮,介紹五個不同設計獎項,包括:「DFA亞洲設計終身成就獎」、「DFA設計領袖獎」、「DFA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及「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近200個2021年的得獎單位及項目,琳瑯滿目、各具特色、創意無限。 [...]

名人系列

CHAT六廠 高橋瑞木 為社區編織創意體驗

香港的天然資源不多,土地供應有限,城市要發展,往往要推倒重來,在破壞中建立新的規模。直至踏入二千年後,歷史建築的保育議題得到各界關注,多幢歷史建築物便藉著保育活化而重獲新生,在新時代中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香港首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作為於2018年底成功活化後的南豐紗廠(The Mills)一部分,便成為展覽平台,連結紡織、藝術與設計,為社會大眾帶來嶄新視野。CHAT六廠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高橋瑞木(Takahashi Mizuki)指出,希望以館內的展覽活動成為一個切入點,讓那些不熟悉香港紡織業的參觀者,也能了解鮮為人知的工業遺產及其對香港的貢獻。 創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南豐紗廠,曾見證香港紡織工業由60年代開展的黃金歲月,然而自80年代以後,隨著內地改革開放,香港製造業紛紛北移,令香港工業發展日漸式微,而屹立近半世紀的南豐紗廠,亦於二千年後陸續關閉。南豐紗廠其實有六間廠房,一、二及三廠已成入伙近二十年的荃灣翠豐臺所在地,其餘四、五、六廠則於2018年底成功活化,以南豐紗廠(The Mills)的名稱, 與21世紀時代脈搏重新連接起來,既是荃灣區內的新地標,亦是香港保育及活化歷史建築的示範作。CHAT六廠的原址,顧名思義,就是當年紗廠的重地——六廠。昔日的四、五及六廠本是三座獨立建築物,而新建的玻璃連接橋便將五及六廠重新連接起來,而從前空置的混凝土天台,已活化成為公園,彷如座落於工廠區的綠洲,滄海桑田,與變幻無常的我城一起蛻變。 以社區藝術館為定位 CHAT六廠由非牟利藝術文化機構六廠基金會營運及管理,是南豐紗廠保育項目的一部分,其所策劃的多元化項目包括展覽與共學計劃兩大類型,參觀者可以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藉此認識香港紡織業在過去的創新精神及歷史上的重要性,並在紡織的範疇內,開展當代藝術、設計、科學、歷史、社群與工藝的不同對話。 昔日的藝術館形象,大多是孤高的,藝術亦總是給人一種高深、難明的印象,與日常生活抽離。然而時至今日,藝術已成為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渠道,並無孔不入地融入每個生活層面,加上資訊發達,更拉近了每個人之間、社區與社區之間的距離,多間於近十年新開設的藝術機構如元創方PMQ、大館、M+博物館等,均明確地在朝著藝術與人文路線發展,令社區與藝術的發展更為緊密。高橋瑞木介紹自己主理的CHAT六廠,說道:「它不是一個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建築,而是屬於本地工業界的歷史建築物,是過去數十年來,由本地居民一起建立的歷史建築。那表示,無論是CHAT六廠的前身,或是今日在中心內舉行的藝術活動,都是與過去的歷史及本地人的日常生活產生共鳴的,因此我們才將CHAT六廠定位為社區藝術館,我們的大門會一直為所有參觀者開啟,特別是從未去過藝術館的人。」 與紡織工業的淵源 高橋瑞木是資深的藝術展覽策展人,早年於日本早稻田大學考獲藝術史、評論與保育的碩士學位,其後於日本從事了十多年的藝術策展工作,至2015年再往英國深造。她說:「2015年,當時我是在休假階段,並在倫敦Central St. Martins做研究員,期間收到南豐集團的工作邀請通知,可以往香港參與CHAT六廠項目。之前我在日本一直從事當代藝術的策展工作,做過公共及私人藝術館,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我很快就接受了邀約,因為我很有信心,能將過往的豐富經驗,帶到這個新地方。當中最吸引我的,是紗廠的蛻變,它不止是建立新的藝術館,更是將歷史建築進行活化,成為一個當代的藝術項目,是很有前瞻性及意義深遠的。」 事實上,在未接觸南豐紗廠前,高橋瑞木對於香港的紡織業沒有太多概念,不過當深入認識後,便發現從前的紡織業在香港擔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更藉此走向國際市場。行業會衰退,甚至消失,但透過創新思維,卻可以將之活化,以全新姿態出現在眾人眼前。冥冥中,原來高橋瑞木還是與紡織有點淵源的,其日本故鄉富岡,亦有相近的保育項目,名為「富岡製絲場」,這地方位於群馬縣,並於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見證著日本在近代的急速發展。 從嶄新角度看世界 [...]

生活品味

南豐紗廠《土生洋相: 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 從一針一線中活現香港匠人精神

南豐紗廠由即日起至11月28日舉辦以手工西裝為主題,與文化者共同策劃、結合研究與訪問的《土生洋相: 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走訪香港多間舉足輕重的裁縫店、設計師靳埭強及鄧達智等,由西裝穿針引線,體現時尚文化原貌,回顧「香港製造」的昔日光輝,向一班曾經苦心鑽研香江工藝的裁縫們致敬。 《土生洋相: 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重現經典裁縫店場景,展覽中央放置標誌著本地匠人精神的裁縫八呎工夫枱,同場展出八套極具代表性的西裝,配以影樓佈置與中環名勝擦鞋檔,當年時尚文化躍現眼前。另外,南豐紗廠亦會舉辦多個週末主題活動,包括大師對談、劉天蘭講座、袖扣工作坊等,希望能讓大家參與其中,細緻地以不同形式展現本地西裝歷史,從而引申至生活品味、態度,以至時尚藝術追尋。 由裁縫巧手穿梭文化洪流 香港西裝世界知名,不但反映時勢,也紀錄時代。香港的殖民地背景造就香港獨特的東西文化薈萃,加上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及中國解放,手工精湛的裁縫南移並湧入香港,衍生出別樹一幟的手造西裝文化,奠定了平、靚、正、快的質量,24小時內交貨的實力。《土生洋相》以此歷史背景出發,以百年老店、四大裁縫 (亞民興昌、培羅蒙、怡安泰及何超) 闡述Made in HK的西裝盛世,外國元首包括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及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及國際巨星米高積遜和大衞寶兒等慕名而至,相繼到香港度身訂造洋服,了解當時本地匠人西裝的蓬勃勢頭。而越戰之際,美國戰艦川流不息在香港停留補充物資,令兵船西裝盛極一時。此外,要說香港西裝代表人物,張國榮父親張活海是揚威全球的西裝裁縫,展覽亦會展出五、六十年代張活海公司所用的西裝紙盒。   傳人絮語: 見證行業發展 《土生洋相: 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策展人、文化者創辦人鄭天儀訪問了多位資深裁縫老行尊,從他們的故事中見證香港西洋行業的發展,當中包括有J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