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李秀恒:國際通脹引對國際觀的反思

上週五,美國公布5月CPI數據錄得8.6%的年升幅,再創1981年12月以來逾40年新高,高於預期值和上月數據0.3個百分點。其中,能源同比大增34.6%,創2005年以來最高;佔CPI三分之一的住房則同比增長5.5%,創31年新高;食品同比增長10.1%,創下1981年以來最高。   而歐元區的通脹程度亦「不遑多讓」,5月CPI同比上漲8.1%,再次刷新歐元區成立以來的歷史紀錄,超過預期的7.7%。當中能源類漲幅亦最為顯著,同比上漲39.2%,食品類7.5%的漲幅亦惹人關注。   自由港易受外圍影響   香港作為中西交匯的關鍵橋樑,是一個獨立關稅區,而且屬於沒有貿易壁壘的自由港,香港的民生、經濟、政治都極容易受到國際各方博弈的影響,可說是位處國際衝突的前線。與國際高度融合一方面為營商創造了方便的環境,但亦無可避免地讓香港經濟表現容易受外圍因素左右。雖然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據,本港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3%,但其中基本食品上升5.2%、衣履上升3.6%、外出用膳及外賣上升3.2%,這些基本民生領域的通貨膨脹都為日常生活增加了負擔,因此港仍須慎防輸入性通脹對港的負面影響。   以國際貨幣匯率為例,美國對加息採取鷹派態度及俄烏衝突讓全球資金紛紛湧向避險貨幣,都讓美元指數屢創峰值,在美元指數強勢的帶動下,包括日圓、韓圜、新加坡元在內的主要亞洲貨幣兌美元都出現下跌,使在聯繫匯率制度之下的港元對比其他地區的貨幣相對堅挺。這種現象,雖然對香港的普通消費者來講,在進口貨物、購買海外商品、外出旅遊公幹時,都能享受到更低價格,但是對於出口卻屬於不利因素,影響廣大港商的業績。   港人需增加國際視野   港人一向以生長在香港這個國際城市而感到自豪,在文化、經濟方面都處處可見中西交融的特徵。然而,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及歷史背景,綜觀香港的日常生活,從新聞媒體的報導到年輕人的教育,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似乎都較少從較宏觀的國際視野出發。   事實上,在中美博弈升溫的大環境下,香港已不能像過去般只依靠傳統金融優勢而得益,反而還可能會成為美國「亂港遏華」政策下的受害者。未來隨著國際格局的變化,港府及港人亦需要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觀,關注國際上種種局勢的變動。例如若政府能夠對國際地緣政治衝突有一定的觸覺,是否能夠在俄烏衝突發生的前期作出提前部署,引導更多部門及企業在更早時間增加糧食、能源等的採購,從而將通脹對市民基本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呢?   期望7月份正式上任的政府新班子,能夠認識到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優勢及高度敏感性,在政策制定時可更多考慮國際政經關係的變動,並從媒體、教育、宣傳等多方面引導市民及年輕人擴寬國際視野。   撰文: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

博客

陳卓賢:如何從匯率看市場「資金流向」?

我們經常聽到內地走資,會導致人民幣持續貶值,大家是否知道為何貨幣間的兌換率(匯率),是跟資金流向息息相關呢?投資者如能了解環球資金的整體流向,錢在哪些國家流出?在哪些國家流入?這對部署在甚麼地方投資哪類產品,都會有更深入的啟示! 基本上,貨幣匯率的升跌,主要跟該地的經濟環境有關。舉例,假設美國經濟蓬勃,造就美股向好,不乏投資機會;而英國經濟疲弱,英國居民自然會出售英鎊及買入美元,投資美國市場,資金就會從英國流向美國。隨著美元需求增加,英鎊需求下降,美元兌英鎊就會升值;反過來說,我們亦可由匯率的變動,發現市場資金流向的變化,判斷實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 匯率的變化,深深影響市民生活及企業活動的開支,以香港為例,如果美國加息,會造成資金從香港流出,令港元貶值,結果會影響股市。幸好香港有「聯繫匯率制度」,萬一港元疲弱(如1美元兌港元,跌至7.85水平),金管局就會對市場進行注資,沽美元、買港元,減少港元在市場的供應量,以維持1美元兌7.8港元的水平。 此外,投資者亦可從「銀行體系結餘」看到流金流向的變動。例如,金管局每次承接美元買盤後,都會令銀行體系結餘減少,投資者就可到以下金管局網址,了解「銀行同業市場流動資金狀況」:https://bit.ly/3sjNj52,從以對港股的資金流向作進一步的估測。 [...]

博客

黎家聰:匯市及資金流分析——國安法來到,港股港幣會失衡?

S 5月2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基於事實,香港已不再擁有自治權(no longer autonomous from China),故不能再獲得美國以1997年7月回歸前的方式來對待,意味不再保證繼續賦予香港特殊待遇。及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香港時間5月30日的記者會上,就中國政策作出回應措施,包括停止世衛的資金支持、宣佈禁止部分涉及間諜活動的中國留學生入境,會著手調查監管在美中資金融機構、制裁中港有份破壞香港自治官員及取消香港關係法,並釋出可能調整對本港長期關係政策的信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美國所採取措施對本地出口衝擊有限;長江集團(00001)創辦人李嘉誠表示,「任何國家對自身國家安全問題有權責,大家不必過分解讀;通過『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希望可以紓緩中央對香港的擔憂,發揮長遠穩定發展的正面作用。」 國安法來到 市場觀望為主 盤面上看,港股在經歷了3-4月的反彈行情後,5月市場重回震盪調整勢頭。 市場交易情緒方面,5月22日兩會落實港版國安法議程下恐慌情緒惡化,港股單日大跌超過1300點之下,成交激增至1805億。及後一個禮拜資金觀望情緒濃厚,市場交易不夠活躍,除了5月29日MSCI指數基金換馬之外,平均單日成交金額只有1000-1300億左右徘徊。 據悉,外資資金流方面有所流出;反而北水持續流入港股,滬港通多日呈現淨流入,主要流入內銀及內險股份。今年以來,內地投資者合共購買363億美元(約2831億元)港股,創2017年以來最高水平。 截至5月29日收市,恒指整個5月累跌1682點(6.83%),國指跌幅較輕,同月累跌480點(4.78%),雙雙跑輸歐美主要股市約3%的漲幅,為環球表現最差。「空軍」繼續瞄準港股,主板沽空比率進一步攀升至20.62%,創1998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匯率及資金流數據啟示 5月22日擬訂立港區國安法之下,港匯呈現偏弱走勢,由7.75港元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回調至7.7558水平,反映少部分在港資金撤走,但整體仍處於港元強方兌換保證水平。港元12個月遠期匯率則大幅下跌,曾跌至7.834水平,5月29日則報7.8188水平,反映長線市場對港元貶值的預期。而在香港問題、疫情及中概股問題之下,因應中美關係惡化,人仔離岸價(CNH)由5月21日的開市位7.1060曾跌至最低7.1979。過去一個月來下跌幅 1.2%,創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