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十四五」前海橫琴規劃 跨境理財 強化香港國金中心地位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特區政府上月初邀請多位國家級專家南下,宣講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香港機遇。中央早前接連推出不同措施推動大灣區發展,先有橫琴和前海發展規劃方案,橫琴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設一二線,重點發展新興科技和高端製造產業、休閒旅遊業區等;前海的面積更擴大八倍,發展成深港現代服務業和高新科技合作區,同時,市場期待已久的中港「跨境理財通」宣布正式啟動。「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資金上限初步定為1,500億元人民幣,勢進一步強化大灣區經濟間的互聯互通,支持國家雙循環政策。 根據中央的「十四五規劃」,大灣區是未來推動中國整個產業結構發展的一個重要火車頭。在經濟發展方面,將繼續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設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援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同時賦予香港「一個樞紐、三個中心」的新定位,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智慧財產權貿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利香港經濟轉向多元化發展,充分發揮香港作為進出內地市場的門戶角色,成為建設國家的助力。   前海橫琴雙方案   加強本港與灣區互通 中央政府公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前海方案》),將前海合作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並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同時將前海合作區由14.92平方公里,擴大7倍至120.56平方公里。《前海方案》反映內地擬增加大灣區城市合作,方案提及的8項舉措當中,包括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以及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功能,將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滙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 其後中央接連宣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橫琴方案》),而《橫琴方案》主要是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綜觀上述兩大方案整體利好香港發展,尤其是港深或粵港的互補式發展,未來既可利用香港在專業服務界的強項,同時可以加強香港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 中央早前接連推出不同措施推動大灣區發展,先有橫琴和前海發展規劃方案,橫琴作為粵澳深度合作區,設一二線,重點發展新興科技和高端製造產業、休閒旅遊業區等。   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已超過7,000萬,以2020年計,大灣區GDP總量超過人民幣11.5萬億元,與紐約灣區旗鼓相當。理財通是國務院發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項目之一。隨著「跨境理財通」的落實,無疑令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虎添翼,更印證「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   繼滬港通、深港通後,理財通被視為「互聯互通機制」下的續篇,「跨境理財通」是指大灣區內地投資者和港澳投資者,通過區內銀行體系建立的閉環式資金渠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理財產品。南向通」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而2017年已經開通的「北向通」,則指港澳合資格居民,投資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南向通」和「北向通」總額度,暫定各1,500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港澳個人購買內地理財產品資金凈流入額不超過1,500億元,大灣區內地個人購買港澳理財產品資金凈流出額,也不超過1,500億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跨境理財通是大灣區金融發展的一項里程碑,是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重要舉措,突顯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金融體系的獨特優勢,有助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促進國家金融發展和市場對外開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跨境理財通將為大灣區內居民拓寬跨境投資的渠道,增加資產配置的選項,並為金融和相關專業界別開展更廣闊的市場和帶來龐大商機。   綜合各界分析,形容指是次中央連番出手,正是向本港「送大禮」,今期邀請了本港多位重級量商界領袖,分享他們對新政策的真知灼見,分析有關規劃方案將為香港各產業發展機遇帶來甚麼啟示。   (詳情報導,密切留意第413期10月號《Capital資本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