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

總商會梁兆基:港科技產業投資及人才投入不足 或成經濟隱憂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出席論壇時表示,今年香港經濟頗艱難,首三季經濟都負增長,料第四季亦會出現收縮,全年經濟收縮達3%,雖然特區政府今年推出消費券計劃,但未見香港零售出現大幅反彈,並再三強調,只有通關,香港零售及經濟才會反彈。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右一)與一眾星級講者,包括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先生(右三)、Micro Connect創辦人及主席李小加(右二)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左一)出席《智瞻2023》首場論壇《宏觀經濟展望》。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日前假香港科學園舉行《智瞻2023》論壇,主題為《經濟開新篇 • 科技創優勢》,兩場智瞻領袖主題論壇涵蓋宏觀經濟展望及2023年十大焦點科技兩大議題。論壇旨在分享最新趨勢及各種機遇,讓港企特別是中小企如何從中抓住新機遇。   梁兆基坦言,香港面對不少挑戰,當中包括人才短缺,過去兩年本港流失不少勞動人口,且很多屬中層管理人員,而人才外流問題在未來兩、三年未必能夠扭轉,勢不利經濟發展。再者,香港對科技產業投資不足,科研開支只佔到GDP 的1% , 低於內地的2.4%,亦低於經合組織(OECD)標準的3%,但科研投資要比目前增加超過兩倍是很大挑戰。 梁兆基在小組討論中表示,大灣區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香港企業可以透過大灣區走向內地市場。他說:「香港怎樣抓住機遇,這是一個問題。香港的優勢在於,香港對歐洲、美國市場非常了解,未來中國內地市場會比美國市場更龐大。香港要考慮怎樣服務好內地消費者、客戶。」   林毅夫:冀港府支持服務業及製造業轉型 打入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對於近年不少人將香港與新加坡作出比較,以視像形式出席論壇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指出,80年代的時候,香港人均GDP較新加坡高七成,但現時卻較新加坡低三成,認為與兩地政府的角色有關。林毅夫表示,在50至70年代,新加坡和香港的產業結構相若,當年香港金融和製造業發展理想,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香港製造業式微,集中金融服務、貿易及旅遊業,但新加坡政府積極支援提升當地產業及服務業,令新加坡在金融業、服務業、製造業均表現出色,而生物科技、製藥及電子科技更為其強項。林毅夫認為,特區政府要繼續支援服務業及製造業,加強具優勢的產業,從而打入國際市場,香港才有望重新超越新加坡。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表示,過去數十年,香港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在製造業、貿易和金融領域上擔任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國際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而新經濟和創新科技的迅速發展,將推動香港在技術轉移的領域扮演新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將本地及內地的技術成果商品化。同時,透過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將進一步提升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創新發展中「走出去、引進來」的雙重作用。     [...]

博客

衰退機會大增

最近投資市場表面較為平靜,沒有太大幅波動,其實內裏風雲暗湧,三天兩頭就有某些公司突然崩跌,從一個行業到另一個行業。資產縮水的速度有若疫情一般具傳染性。今天某地的資產大跌,一些日子之後又會傳染到其他地方的資產。影響世局大勢的主線仍然是能源危機、高通脹、加息、中美對弈,由貿易戰、科技戰到金融戰,經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多方面考驗。 過去半年時間不知不覺美元暴升,英鎊、歐羅和日元等主要貨幣跌幅均在20%左右,這樣的跌幅不引起惡性通脹才怪,通脹已不單是經濟專家討論的學術名詞,而是你衣食住行都能感受的事兒,從汽車用油、發電用煤、運輸費、副食品價格等,幾乎無所不在!即使美元大幅上升的美國通脹也急劇惡化,可見其他貨幣貶值20%的國家通脹是如何嚴重,聯儲局有絕對的理由大幅持續地加息。 有評論家指加息潮可能持續至今年底,明年又會減息,這實在是太天真了!加息除了傳統的抑壓通脹作用之外,在金融戰的範疇,更加是收割的機器之一,可把全球的資金供應鏈切斷,迫使資金流向美國!最終那些幣值大跌、通脹高企的國家只可大幅加息,而且利息必將大幅高於美國,才能遏止資金外流,穩住幣值,這對當地的經濟是致命的打擊,可能導致大衰退!並將以往二三十年的繁榮大打回原形,有如90年至今的日本,苦不堪言! 大國對弈除了核戰不能打之外,其他範疇都無所不用其極,所以聯儲局是全球最大的收割機器,而且是美國獨有的強大武器,在這風高浪急,戰雲密布,劍拔弩張的時期,這種武器更容易被用作對奕的工具,絕不可僅視為正常的經濟調控工具。人民幣跌幅溫和有賴強勁的出口貿易,全球大通脹下,中國貨品愈見需求,內循環逐步加強,政府也從各方面加強調控,繼續去泡沫化,短期可能有陣痛,但抵禦外來衝擊的能力已大幅提高。投資人寧願相信這一次高通脹是真的,高利息將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日子,經濟衰退也是真的!並以此為前提,做好一切防禦措施。 作者:海山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王夏陽 [...]

博客

高通脹來臨,物業最保值

戰爭持續,疫情未退,加息潮來臨,高通脹已是全球大趨勢,由能源到糧食和各類原材料都持續性大幅加價。過去十多年濫印銀紙種下的禍根,終於逐步顯露出來,世人對貨幣保值能力逐漸失去信心,資金四處尋覓保值工具。黃金和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更加備受追捧,尤其最近傳出俄羅斯同意以比特幣作為購買石油和天然氣的貨幣,可見市場對貨幣失去信心。 即使是全球最強的美元,人們也抱着懷疑態度,過去十多年持續性濫印種下的禍始終要還。聯儲局加息步伐正式展開,證明高通脹已迫近眉睫。加息潮通常都是經濟強勁復甦或過熱而產生通脹的結果,資金持有人本能地四處尋覓保值工具。房地產始終是抵抗通脹最有效的工具,最近公布的加拿大樓價兩年間上升50%,倫敦、澳洲和美國樓價也普遍上升,可見資金流入房產市場。 近十多二十年以來市場已習慣了低通脹、低利息及溫和增長的經濟局面,高通脹的威脅已漸漸被淡忘。記得八十年代的高通脹時期,利率高達20厘,但樓價仍然企穩之後強勁回升,可見高通脹年代物業仍是最大得益者,因為有實質的用處和回報率,與黃金和其他能源商品不同,物業既可自用也可收租,即使現在的創新科技和智能時代,很多傳統經濟的範疇已被取替,但物業有著能源、糧食等不可代替的需求,也是傳統經濟和投資市場必不可少的一環,保值作用依然存在。 對投資者而言,高通脹時期最得益的是能源、農產品和原材料等,但這些只屬某些專業人士的投資範圍,一般投資人仍然以物業最為實際可行。土地資源有限,城市中的土地更加有限,人口不斷增長,物業市場長期以來就是持續慢慢攀升的一個趨勢,在高通脹年代會升得更快,並跑贏通脹,這在過去一百幾十年已充分證明。簡單的投資理念就可在最高通脹年代保護自己的資金不會貶值,這是香港物業市場在經歷各種利淡因素之後仍然穩定的原因。 撰文:海山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王夏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