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劉敏儀:「十四五規劃」的文化藝術發展方向

國家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為本港最近發展焦點,其中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特別提到「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立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藝術平台。香港乃國際大都市,中西文化背景深厚,具備特別的發展優勢。我們應抓緊機遇,放眼未來,將香港發展成有聲有色的文化藝術樞紐。   審視香港當下的文化藝術發展,已有不少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和成熟硬件建設。香港在表演藝術、文化交流及藝術展覽方面保持穩定發展,一直以來有效發揮匯聚各地文化的角色。近年香港政府發展藝術科技,緊隨國際步伐,於西九文化區落成戲曲中心及M+,推廣當代文化及創新藝術科技,為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打造有利基礎。   塑造內外兼備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然而,要將香港打造成實至名歸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必須從內到外、由中至西,一方面加強本地市民對文化藝術的興趣,另一方面對外提升香港文化藝術的實力與地位。本港不乏社會團體推廣文化藝術,定期舉辦各式文藝活動,因此亦應從教育、傳媒方面配合,讓市民多接受社會文化薰陶,增加其於日常生活中對文化藝術的涉獵,建立「文化藝術之都」。另外,政府可制訂更多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發展政策,促進香港與國內、國外藝術團體及專業人士的交流合作,積極爭取在藝術表演、藝術貿易舞台上擔當重要角色,發展成國家獨有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鞏固地區文化根基   文化藝術為香港一直不可忽略的軟實力,乃帶動香港邁向多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藝術在香港除了產業化外,亦應達致普及化、全民化;應先穩定地區文化藝術的根基,再重點對外發展。因此,要打造有利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條件,除了應由政府培育市民對文化藝術熱忱之餘,更是社會人士應關心之事。   撰文:劉敏儀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 [...]

博客

劉敏儀:科技是文化藝術升級的燃料

「藝術科技」(arts tech),它是個具有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名詞。藝術」從精緻的藝術文化帶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科技」無所不在地便利個人到群體的重要連繫。世界發展瞬息萬變,看似互不相關的「藝術」與「科技」也逐漸慢慢融合起來。   藝術科技其實早已遍佈生活,在英國、法國,一些博物館會將科技融入藝術中,在一些傳統藝術作品添加新的元素,以嶄新的形式表達,例如東京TeamLab無界美術館展出的互動數碼裝置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行各業,人們生活大受限制,欣賞藝術品就更為困難。故此世界各地的藝文機構紛紛開始開放網上資源,透過網上渠道進行視像演出和虛擬導賞等服務,讓人們不受疫情限制,仍然能繼續將藝術帶到生活中。疫情把兩者結合並帶來更多的機遇,創新科技讓我們能夠足不出戶便可欣賞各種各樣的藝術表演,更打破藝術與其他界別的隔膜。 「藝術科技」作為一個嶄新且代表未來的藝術形態,它附着能影響甚至改變人們對藝術及文化的觀感。科技為藝術家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也為藝術界和創意產業帶來得更多機遇。「藝術科技」將會是一片充滿潛力的藍海,值得香港進一步積極開發,與世界一起邁步向前,煥發藝術文化的新氣象,讓香港文化之都的形像在世界上更進一步,發展得更遙遠。 生活的美好感受不可欠缺藝術的美感與科技帶來的實用性。讓科技為藝術賦能,在藝術之路上追求更多不同體驗,滿足人們對精神和美的追求。但只是利用科技作為工具,並不是真正將藝術和科技結合,只能算是發揮了藝術科技潛能的冰山一角。要把科技融合為藝術的一部分,就要把前者注入設計概念的根本。期待着藝術家創造更多關於科技和藝術的多元融合成果。 如果科技與文化融合必須經由藝術才能產生創新的動力,那麼科技絕對是文化藝術升級的燃料和藝術家的新選擇。   撰文:劉敏儀博士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 中西區文化藝術協會主席 (文章為筆者個人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