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劉培榮:貨櫃碼頭建屋紓房屋短缺

本港土地及房屋供應持續緊張,政府的十年長遠房屋發展計劃一直未能達標,全港去年私樓落成量僅1.38萬伙,按年大減34%,並創4年新低。特首林鄭月娥在今年施政報告中用了不少篇幅,闡述不同的覓地建屋方法,包括重建皇崗口岸,繼續推進「明日大嶼」計劃等,但始終遠水不能夠近火,而且新覓的土地位置偏遠,未必受市民大眾歡迎。   施政報告曾提出,會研究將個別現有土地設施重新規劃及重建,從而增加房屋供應,例如將有55年歷史的石硤尾大坑西新邨重建,單位數目由目前1,600個,倍增至3,300個,以達致地盡其用。 佔地380公頃的葵涌貨櫃碼是另一個可考慮動腦筋的地區。事實上,香港過去曾以航運及物業流為重要經濟支柱;唯由於連接本港與內地的運輸網絡不斷發展,加上香港的葵涌貨櫃碼頭也漸見老化,競爭力在減退,令本港海運吞吐量近年不斷下跌,全球排名已由昔日第一位滑落至第八位,更落後於排名第四的深圳、以及排名第五的廣州。 團結香港基金早前發表的報告亦早已指出,目前葵涌貨櫃碼頭附近有逾四成的港口後勤用地未能地盡其用,造成一定的土地資源浪費。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政府應考慮將葵涌貨櫃碼頭部分閒置土地,重新規劃,改為建屋用途。 著名建築師嚴迅奇早年亦曾就葵涌貨櫃碼頭建屋發表研究報告,指可於最接近卸貨區的地方興建一幢辦公室大廈,作為阻隔屏障,以解決光污染及噪音問題。現時美孚港鐵站距離六號及七號貨櫃碼頭約一公里,步程只需約15分鐘,而一號至五號貨櫃碼頭則較為接近港鐵荔景站,只要在碼頭興建天橋或行人隧道理接,便可以讓居民前往港鐡站,輕易解決日後的交通配套問題。 再者,葵涌貨櫃碼頭的土地已經平整,只要稍為添加部分基建設施,便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興建一個供數以千計家庭居住的新社區。 過去多屆特首上任時均曾表示,視房屋政策為政府的重中之重。「明日大嶼」並未能為短期的房屋問題帶來解決方法,期望現屆政府能參考更多意見,接受其他方案,加快建屋步伐,讓市民能安居置業。   撰文:劉培榮  堅策研究中心顧問 [...]